您好,请 登录注册

(现象)十年前的情人 十年后的蝴蝶

2004-3-19 12:02  来源:现象工作室 作者:雨不停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周末情人》开演二十分钟后,我忽然睡着了。——身为一个影评人,在看电影时出现这么不敬业的举动很让自己惭愧了一下。然后就开始找原因:当然电影院里的暖气太足应当负主要责任,但《周末情人》,也实在不能算个好看的片子。


    当然,用“好看”来要求我们的第六代,就象是用什么端庄、典雅来要求一个新新人类一样,有点标准与对象的错位。但如果一个片子“不好看”,那我们难免要对它的思想性、探索性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都这么折磨观众了,还能不在“艺术”上给大家一点安慰吗?但《周末情人》显然是个习作水平的作品。并且还不是一个在想法与技术上都较为成熟的习作。我想这个片子之所以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留下一笔,不是因为它拍得好,而是因为它拍得早。——它拍于1993年,是第六代较早的一部剧情长片,并且是用35MM胶片拍成的院线影片。它非常吻和第六代早期“残酷青春叙事”的共同主题,是同类作品的一个代表。


    我再用一下“好看”这个看似低极的标准来衡量一下影片。一方面,“好看”是在影像上的,另一方面,“好看”是在叙事上的。这二者结合起来,反映了一个导演的基本才能也是根本才能:用影像叙事的能力。在拍《周末情人》时,娄烨显然还缺乏一种有机的组织能力,这个故事被讲得只有一个生硬的框架与一些茫目肿大的细节。他讲了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女孩李欣的有两个男友,前男友阿西,后男友拉拉,各人身体与精神的焦躁和迷茫交错在一起,引发无端的流血事件,背景是摇滚乐——一批努力地认真地痛苦着的愤青生活。


    这个片子的问题当然在于导演对这种生活状态与思想状态,有感受,但没抓住有表现力的细节来表达感受,有想法,但想法未免过于浅薄简单。最后影片中来了一段李欣的独白,表达主旨:“我们把自己当成社会上最痛苦的人。后来我才明白,不是社会不了解我们,而是我们不了解社会。”“残酷青春”就这样轻巧地被消解与抛弃,未免让人觉得这种“成长”过于轻而易举,难以让人信服。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陈果的《香港制造》比起来,《周末情人》的苍白是非常明显的。


    但这个片子还是在一些状态的描述中,表达了一些导演的真诚。结尾是算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和惊喜,真是青春期写作才有的突如其来无所顾忌——没有结尾硬安上的结尾,有一种幽默的想象力。《周末情人》虽然算不上是个好片子,但却展现了娄烨作为导演的一些性格:他拍的不是主流商业片,但是却有着对商业元素的一些内在爱好。他走在主流与商业的边缘,保持着一个文艺青年的落拓气质。


    十年之后的《紫蝴蝶》,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改变。——《紫蝴蝶》已经脱去了《周末情人》的学生气,各个技术部门的活都干得很漂亮,整体上也建立起一种迷离惝恍的个人风格——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如果不是结尾极其突兀,风格要更为统一一些。


    从一个商业片的角度上说,我就不苛求导演有多么独特的个人感受或者把个人感受表达得多么尖新自然了。只要能将一个类型操作得极其圆熟漂亮,就是他的本事和功劳。娄烨和王家卫是有一点象的。他们都可以那种“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片。但是娄烨不如王家卫彻底,感受与思想都不如王家卫自觉与自足。《紫蝴蝶》这个电影显得太单薄,主要的功夫象是用在了剪接上,——但就好比一匹布,再细细剪成无数块,质和量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它有一种浮华的风格,而且不是一种丰盛的浮华,比方好莱坞早期影片,而是一种呓语式的浮华,苍白得如同得了贫血症。


    紫蝴蝶》的好处,在于流动。一种流动的气息——关乎永恒的时空感的,最后可能超越了人物与情节,留在了观众的印象里。但这种流动的气息,还只是非常浅表的,并且被结尾破坏得非常厉害。当观众在章子怡与冯远征那场床戏中笑出声来的时候,这个电影就走向了一种尴尬的处境。它暴露了自己在意识形态与商业市场中的困难处境,以及对于这种处境的应对乏力。

     十年前的情人,十年后的蝴蝶。从19932003,娄烨在这其间还拍了电影《危情少女》与《苏州河》。他是第六代中一直都让观众注意与期待的一个导演,也在现实的境况中,做着各种力所能及的尝试与探索。——所以,尽管我的这篇影评写得极其苛刻。对于娄烨我却还是持一种赞许的态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所有的这些电影,在它们的一步一步努力中,我们才看到了中国电影,所能有的,各种可能性。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