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无产阶级在美国之美国搜碟杂谈

2004-3-18 23:08  来源:mov99 作者:红袖添饭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常在网上听国内的哥们抱怨,说不能及时看到好来坞的新片,中国电影市场与世界差距N年云云。中国电影市场的落后,是任何人都承认的,毕竟它就很不争气地摆在那里。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大伙接触电影的渠道,有多少时候是通过“电影市场"呢?所以,如果单以泛泛的接触电影渠道论,身在北美的笔者要抱怨的,恐怕比国内的同志们要多得多。我们只是看好来坞电影很快,但是看世界其他地区的电影不仅不及时,而且基本上不可能。而国内的同志,好来坞电影最终还是可以看到的,只不过晚上几个月;而亚洲地区的电影基本上看得都很及时,欧洲的新老影片也很容易从浩瀚的碟海中淘出来。



小编本来想要我写篇美国“淘碟指南",可我觉得“淘"是指在有众多资源的情况下选取自己喜爱的;在这里,作为普通影迷所需要的好来坞之外的应是资源非常缺乏,又如何谈得上“淘"呢?在一片贫瘠的盐碱地里,要想发现一两片绿叶,只能用“搜"了,是为“美国搜碟杂谈"。



【盗版的市场缺失】



按照美国电影界的惯例,一部新电影在结束所有院线放映后,至少三个月后才会推出DVD和录像带,特别版的推出时间更晚。国内在盗版市场久经考验的战士们早就懂得这点,知道在这段期间那些宣称的所谓碟版多半不是正式的DVD盗过来的,而是枪版(影院偷拍版)、评审版或者至多是胶片版。可这些东西在美国是看不到的。并不是说美国佬就有多么觉悟高尚,其实国内哥们目前看得正爽的精美的盗版产品,正是这边资产阶级内部人员弄出去的。在盗版市场的需求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并肩战斗到了一块,不知如果当年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看到,又会作如何宏伟感想?美国市场之所以看不到盗版产品,不是因为人民的德性已经进化到了共产主义阶段,而是盗版产品完全没有竞争力可言。



主要是以美国佬的生活水平,看场电影实在是太便宜了。笔者生活在黑人区,虽然我不愿有损拥有革命战友般情谊的黑哥们兄弟,但他们确实是低收入的占绝大多数。然而每到周末,我们这的电影院 还是挤满了拉家带口过来找乐的黑人兄弟姐妹们。电影的消费地位,就如同国内工人兄弟每天早上的大饼油条一样。既然能花这么少的钱及时得看到新片,那谁还会花钱看那些偷录的憋脚东西呢?广大黑哥们的智力其实是很伟大的,当然不会干这种傻事;白哥们兄弟虽然逊着点,但依样划葫芦还是会的,因此大家都表现出对盗版的冷淡。



【租赁:廉价的满足】



其实,美国佬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一样,他们大大咧咧的,远没有同胞们“拥有就是幸福"朴素阶级意识。因此长久以来,美国人总是租借影视作品的多,真正购买的少;这直接促使了美国影碟租赁业的发达,名闻全世界的“百视达"(Blockbuster)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年一家街边小店迅猛成长为在全世界拥有超过8500家店面的超级影碟出租连锁企业,200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55亿美元,会员数超过4800万,笔者也是其中一员。美国全年音像制品租赁业务收入大概为85亿美元左右,其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大鳄"在其中吞食着影迷们的血汗钱,这当中就有排名第二的“好来坞"影视(Hollywood Video)。此店1988年由一对夫妇开张,目前在美国拥有大约1800多家分店,会员数也是成百上千万;很不幸,笔者又是其中一员。



之所以老提“不幸",是因为我对这种租赁店的服务不是很满意,主要原因就是看不到更多类型的影片。别看这些店面看起来都是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样子,但实际进去流览的话,可能会让一个电影饕餮极端不满意。当然,如果你是一位电影初哥,而且只是单单着迷好来坞电影的话,这样的租赁店倒是比较符合你的胃口。这些店里面的影碟一般是按影片类型排列的,分为动作片、奇幻片、剧情片、恐怖片、喜剧片、战争片等这几大类,在每一类中的影碟又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就我所看到的情况,基本上是新片以DVD为主力,而很多B级片都是录像带形式的。



我之所以对“百视达"或“好来坞"这样的租赁店不满意,是因为它们拥有量最多的我不想看,而我想看的它们又没有。这类店面中,往往以近两年新发行的电影居多,尤其是近一两个月新发行的DVD,被店家摆在进门最显要的那面墙上,一般一个影片就占据了一个橱柜,或者至少其中的一格。但是,对于身在北美而又基本上每周看电影的我来说,这些DVD简直没多大意义,因为电影我都看过不止一遍了。实际上,影像租赁店的存在,是给那些平时工作忙到飙起,而周末又懒得挤去电影院的同志们准备的。这帮懒人往往是等热门电影出DVD都差不多了,才去租赁店将其一鼓脑租回来,花个一两周时间看完。至少对于我的标准而言,这帮家伙不是真正的影迷,他们只不过是找不到别的娱乐方法的无聊人物,真正的影迷绝对是追着电影院的。



此外,租DVD的价格不菲也是身为美国无产阶级一份子的笔者的无奈,一般一个DVD电影五天的租价(含税)是4美元左右,而你可以花差不多见的价钱(5.5美元,在我们这城市)可以在多厅电影院“流窜"着至少看三场电影;如果你毅力够强,而且又自带了干粮的话,还可以看更多。至于录像带,虽然租价是DVD的一半,但对于已经饱受银幕和DVD画面溺爱的我,录像带已经是难以忍受的东西了。最为可恶的是,很多录像带将宽屏幕的影院版给剪成了4:3符合一般电视屏幕的画面,损失了原版影片的魅力。这点更加证明录像带这种东西彻底过时了,已经沦为一种不考虑信息完全性而追求便宜的介质了。于是,录像带这种东东同样也离电影饕餮们的理想目标相去甚远。



【欲求不足的电影饕餮】



其实,我对“百视达"之流不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在他们店里除好来坞之外的电影实在太少了,尤其是DVD。录像带倒是有不少亚洲和欧洲的,不过都是老片了,我在国内时都看过。近两年其他地区推出的DVD新片少得可怜,像什么《我的野蛮女友》、《无间道》、《再见列宁》等您是别想在这里找到。只有那些进入了美国人视野的,比如曾或奥斯卡提名或得奖的影片,如《天使爱美丽》和《千与千寻》等,才由于美国发行公司的大力参与而在租赁店隆重推出。简而言之,像“百视达"这种租赁店(这里只针对北美市场的店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应该是有服务本地市场趋向的)绝对是和“麦当劳"或“肯德基"一样,提供的是最大众化的廉价影像资料服务,你如果想找些稍微偏门一点的,对不起,俺们美国人民还没注意到,所以没有!可见,这种租赁店其实是服务当地市场上观众的欣赏习惯的,普通的美国人基本上不看外国电影,即使看,那也是挑那些获得了本国认同的最大众化东东,其他即使很优秀的,只要他们没听过,那你也见不着。



什么是老美喜闻乐见的呢?比如说,香港的动作片。其中,成龙和李连杰的电影系列是最经常见到的了,包括他们最初的一些电影。我估计这也跟近几年来这两位动作明星转战美国市场并受到欢迎有关。笔者无法查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况,估计那时即使有这两位的影像资料,那多半也是录像带的形式,因为依笔者的考察,架子上他们的DVD都是近五年来出版的,有些甚至还是直接照搬港版配置,只不过多了条憋脚到让人冒冷汗的英语配音。相对于法国HKV和英国HKL两个系列的港片,美国人对待港片的态度不能不说非常草率,在DVD硬件质量上看起来还比不过国内的盗版,至于软件方面的菜单设置、图像修复质量等,更是与欧洲同行们天差地别。尤其是DVD的封面都很糟糕,成龙无一例外的被塑造成“滑稽版007"的样子,而李连杰则一色酷酷的双眉紧簇的大头照,一看就是B级片的造型。还是那句话,老美的市场更多的是服务于大众的(而欧洲则有精英文化的传统),虽然亚洲电影迷在美国也正在开始迅猛膨胀,但始终是占大众人口极小的一部分,精明的片商们是不会为这一小众爱好付出过多心血的。



其他地区的影片也没什么好待遇,日本影片见到最多的还是黑泽明的武士题材作品,没办法,因为老美特迷他。韩国电影近几年突飞猛进,美国佬也不可能假装没看见,于是便象征性地引进一些可看性较强的。笔者就曾在“百视达"租过《春香传》与《生死谍变》,拿到后者时我不禁吓了一跳,封面上是一旗袍开叉开到胳肢窝的性感美眉揸枪而立,我都不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亚洲的一些比较猛的中生代导演也会被照顾一下的,如日本北野武的与香港的徐克,像台湾的侯孝贤那种风格,显然和老美大众的欣赏性格相去甚远,笔者是没看见过其作品的DVD的,即使有,恐怕也在录像带那一堆里。说白了,美国佬还是势利,对那些受到国际奖项目肯定的所谓大师级导演很是拍马屁,张艺谋的一系列农村题材电影都被他们找来了,我就不信那些腆着啤酒肚的黑哥们能看懂《秋菊打官司》或《菊豆》。



【购碟血泪史】



说到底,音像租赁店之所以不是真正的电影饕餮的天堂,是因为饕餮们都有很强的“占有欲",看见好电影储存在优秀的介质上,就想终生拥有,与她一辈子耳鬓厮磨。单单靠租赁过来的惊鸿一瞥,是满足不了饕餮们对于电影的刻骨迷恋的。因此,唯一的办法是“买"。这点对于国内的兄弟姐妹们来说不在话下,因为有着又便宜又丰富又有详细“碟报"的指导,想不淘到满意的碟都难。在这可就难说了,除了片源比较狭窄的原因外,还有经济实力的限制。



听说国内藏碟的大牛们动辙以百计,更有不少牛中超牛的收碟都达到数千。这样的数字对于身处美国的兄弟们来说,只能是个神话般的天文数字。美国DVD新片的价格,一般单D9的话也要20美元左右,制作得很好的如新线的白金系列,可能要23美元左右。双D9影片嘛,价格则要上升到28美元了。像《魔戒》系列白金加长版,官方定价都是39.99美元;而豪华礼盒套装更是临近80美元大关,像目前在国内炒得火热的《异形》9D9套装,发行定价为99.99美元!要知道,偶们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80美元就过得很滋润了!所以,即使一个月只买一部单D9,也是涉及到四分之一生活费的问题,事关国计民生,身为美国无产阶级一分子的我们,自然得谨慎考虑购碟计划。



其实“百视达"和“好来坞"这样的租赁店也兼营零售业务,而且有某种优惠措施,比如说你如果以前在他们店里租过某个影片,而你现在想买那部DVD的话,只要花14.99美元就可以了。我当初以为这很赚,于是便用这样的伎俩从“百视达"买了《魔戒1》的双碟版,加上前面租的钱,其实一共花了20美元左右,相对于29.95美元的定价,我当时还觉得赚了。可是我错了,当我几天后看到同样的新碟躺在沃尔玛超市却总共只需14.95美元您就拿走的时候,我立刻感到天旋地转,不省人事。醒来后第一件时事就是破口大骂“百视达"赚黑钱,然后就是痛骂自己猪头,因为我忘了在美国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



原来,在美国任何标价都只是个摆设,真的都只是个出产厂商的“建议零售价"而已。精明的美国人和更精明的中国留学生们,都知道如何寻找省钱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几乎天天一大把,只要你会去寻找。基本上,美国的商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打折让利计划,无论是电视上还是报纸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这样的广告。生活用品方面我就懒得啰唆了,毕竟我们是在谈搜DVD。如果是零售的方式的话,把握时机是很重要的一点。音像租赁店和大型超市都得去看看,随时注意动向,一般像《魔戒》这样大制作发行时,商家都有比较优惠的打折计划。比如,我就曾在COSCO(美国一会员制连锁店)看见过只售44美元左右的《魔戒1》豪华礼盒套装;当时我就在那徘徊了半个钟头之久,最后一狠心——没拿下!毕竟,维持基本生活更重要的说。



【与其临店昏倒,不如退而上网】



像这样零售方式的打折主要是讲究机遇,如果你不经常逛商店,你就基本上了做不了守财奴。但我估计,这样跑得多了,省下来的价格也被多出来的汽油钱抵平了。所以,我一般不推荐这种模式,除非你一哥们正在商场货架旁边给你打电话,让你马上去抢购,有这样明确的信息和目标还差不多。如果是平时的话,我倾向于推荐网上购碟。我个人买的几十张一区正版DVD,绝大部分也是通过网上购得的。首先,网上有所谓DVD俱乐部,你初加入的话会有个以0.49美元每部电影的价格选购5部DVD的机会。当然,在我看来,这种俱乐部的好处也就在开头这么一下了;以后的所谓会员价钱远不是网上最低的,你还得遵守各种各样臭规矩,挺麻烦的。更讨厌的是,每个月俱乐部还自动给你推荐一部当月发行的新DVD,你如果不及时拒绝,它就直接从信用卡收了你的钱给寄过来了。我上了好几次当,每次都得自掏腰包把它们退回去,再次肉痛!



以个人的经验,比这种DVD俱乐部更优惠的,是网上一些著名的购物中心,如“亚马逊"(AMAZON),上面的DVD经常打七折以上,而且多是免费邮寄。不过,个人最喜欢去的一家是是叫“DVD折你没商量"的网站(www.deepdiscountdvd.com),上面的商品一律免费邮寄,而且经常有超惊人的价格出现,让你时刻有拣到宝的感觉。像最近这次,我就以10.63美元的价格购进了《终结者2》的金属盒装极限收藏版,到现在心里还美得不行。当然,最稳妥的做法,是不要相信任何一家固定的网上购物店,货比三家永远是智慧的表现。不过不要以为比较多个网站的价格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有些专门网站已经帮助你去实现这些功能,通常用的一个如“砍价大王"(www.pricegrabber.com),你会找到各种商品的所有网上商店的出价,如果你输入居住地的邮编的话,它还会帮你算出大致的运输费用以及最后的价格,非常方便。另外,平常还得注意那些专门的折扣信息网站,比较可信的两个是www.dealsea.com和www.techbargains.com,每天随时更新它们收集到的折扣信息,不过,DVD商品信息稍微少一点,如果是购买计算机等大件则非常管用。



不过,尽管有这些网上利器,对于外国电影则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该贵的还是贵。例如在www.pricegrabber.com上查到《喋血双雄》的标准收藏版是29.95美元,别无二价!所以,如果身在美国而又想看更多更新的其他国家影片,除非您是大富豪可以每天往中国飞来收集“九区"复合合直灌的碟,那么您只能认命吧:在网上看些DVDrip和RMVB就不错啦!



总而言之,相对于中国大陆市场,北美是淘碟者的恶梦,是电影爱好者爱恨交织的天堂与地狱。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