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独立:述评BIFF2008
2008-11-30 9:17 来源:现象网 感谢
zbb00100(北京) 的投递
“第三届
在接下来的一周的时间里,我做为业余观众要经常坐在这个黑暗的屋子里。我只是个业余且自私的观众,在看到的电影里找些口径合适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容器”,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过一周的时间它们就发酵了。
开幕影片是《
我不喜欢这部勇敢的纪录片,但不等于我不尊重导演。相反潘剑林的一句话令我震撼:中国的腐败是全民参与的。这话不好听,确是真实的。
在最后一天放映的是潘剑林的剧情片《
《二冬》富有地下电影少有的哲学的美感,这种美感被小心的隐藏在贫瘠的西北景象之下,可能是导演并不在意的部分。弃儿二冬在山西长大成人,和其他家庭出来的孩子一样。但是他怀揣身世的秘密,像其他孩子怀揣其他的秘密成长一样。面对生活二冬总在变卦,总在逃离,这不免让我羡慕,我们已经没有了变卦的余地了,因为爱惜生命有时候等同于向命运屈服。
二冬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还是匆忙上路,像一个外国人:凯鲁亚克。而二冬对命运的追问又让我想起另一个外国人:高更。
导演杨瑾是个优秀的年轻人。他说他从来都是不恋家的人,我对这话有强烈的同感 -------在继续说下去的时候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好像是他背退着走远,在身影消失之前先没了声音。
我从来不在上午的时候看电影,总觉得这样过于放纵,哪怕看点报纸或者闲书也好。《
影片很糙,表现主义的色彩很浓,有些年我惧怕表现主义的图像,总是一些感伤的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地内狼奔豕突!
《宋伟》告诉我江湖是何等魅力,中国的前卫艺术更是充满偶然,偶然的时间:1989;偶然的人物:宋伟。反过来想,这是偶然吗?究竟是谁在控制前卫艺术这架马车?
画家拍画家和画家看画家总有不同的感觉,徐童说这个片子竟然还用的是手动光圈?!粗中有细,这就是表现主义。宋伟的故事令人唏嘘,总的来说他还是强悍的,总统般的气度。只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黑画、字幕,宋伟在画面外不停地喊叫:我不想死!
我喜欢《
铁鹰受伤后坐轮椅来到街上,他妈妈去小店里卖鱼罐头去了。青年铁鹰抬头看见前面的货车里囚禁着两头骏马!海波事后和我说这个镜头牛逼。我也觉得好,但还觉得不是味,为什么呢?也许是我们不应该看太多的大师电影。
在电影里看到东北年轻人的生活的机会不多,记得刚看完王兵《
《
《
后来邱洪峰说他在来广营的街上看见她了,她坐在马路牙子上打电话,还是像电影里那样用免提拿在手里对着电话说,所以他一眼就认出来了。电影真有趣,我们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和倔强的河北小妞生活在一起,眼睛没有离开她的面孔,但是她全然不知道这些嫖客之外的男人的眼神,唯独小邱有幸目睹剧中人真人版。
《
很多人不喜欢赵亮,这个家伙太喜欢把他的傲慢挂在脸上,还好我能容忍他,毕竟是多年的朋友,其实我了解的赵亮多愁善感。《
《在江边》是说在中朝边境的图们江边,对面就是朝鲜,某种体制的最后的谜底,虽然谁都知道这谜底很恶心,可还是保留着好奇。江的两岸,围城的左右,总之生活是无趣和没有希望的,在我看来何止这里,在东北、四川,在北京和上海又何尝不是这样?这时候,我们需要一部关于自杀的记录片。
《
影片中的歌特音乐的问题和他的声音运用很像,就像本文题目:“太独立”。
在书上看到《
看《
《
闭幕前放映胡杰的《
艾柯说:一个故事的模范读者不是经验读者,经验读者就是你、我或者任何一个读小说的人。经验读者可以从任何角度去阅读,没有条例规定他们怎么读。因为他们通常都拿文本作容器来储藏自己来自文本以外的情感。而阅读中又经常会因势利导致产生脱离文本的内容。
在这个电影节里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势利的经验读者,自私地寻求电影的抚慰,在没有达到目的地时候就私下里说导演的坏话,本能而已,不是恶意攻击,我非常尊敬独立电影的导演的工作,和老栗、朱日坤为此所做的努力。我感兴趣的是导演们怎样获得的“独立”?电影节上放映的依托在记录片基础上的剧情片有种放弃文学借助新闻的趋势,故事在我们的社会基础上做超低空飞行,所有的故事都是感人的,但不强悍。我期望的强悍现实之后产生的逻辑,是作为导演本身的人格魅力,绝不是他们讲故事的能力,而是精神上的前瞻和霸权。(来自徐若涛博客)
徐若涛 2008年11月29日
相关链接:
流氓的盛宴 青年 好猫 国营东风农场 麦收 宋伟 乌托邦 摇滚多多 业余 在江边 扎赉诺尔 孩子孩子 铁西区 应亮 胡杰 赵亮 杨瑾 朱日坤 潘剑林 耿军 徐童 窦唯 小武 王兵 邱洪峰 何勇 洪峰 张楚 海波 徐若涛 赵亮 无 朱日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