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BIFF2008 DAY4 《公众》放映及现场交流实录

2008-11-26 23:33  来源:BIFF2008组委会   感谢 网管 的投递
北京独立电影论坛BIFF2008 DAY4: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诸位有没有这种经历?在北京站,北大,天桥,法院等地,有人手拿一纸诉状,拉住你倾诉文革遗留问题,他们没工作,没亲人,没钱,流落街头,他不只为向你乞讨一点钱,主要是不知到哪里去讨到一个说法。美籍华人何颖雅和她的朋友福帝尼以这样一群等候多时的上访者扑向她们的镜头,作为短片《公众》的开始,纪录国人在城市公共空间集会的景观。在17分钟里,她们的摄像机还记下了花坛前学交谊舞,学生家长堵在校门口,街边拍卖的喇叭声招引路人……一切并不陌生,是否曾让你的眼睛在此逗留。       

以下是影片放映后由朱日坤主持的观众与导演的现场交流实录:

Q:请你先谈谈自己的作品吧。
A:这是10月份做的一个作品,刚刚剪完,是和我的朋友一起完成的,他现在在德国,学建筑设计,我学艺术学。我们都对城市发展题材比较有兴趣。他到北京后,我们一起想去拍什么,就到街上去随便拍一些东西,遇到了片子开头的场景。在中国,政府可能比较担心人们在公共空间聚会这个问题,不让人随便聚会,奥运会期间也是,我们就想拍一下人们在公共空间是怎么聚会的,看到一些细节。

Q: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背景。
A:我是美籍华人,来北京三年,也拍片子,大部分是实验艺术方向的。

Q:你这个片子为什么和另外一个作者合作,你们有什么分工吗?
A:我们经常合作,他也来过北京。这个作品还打算12月份在德国继续做,用一样的概念。

Q:片子开始时那些上访的人是在哪里?你拍这个会不会是想揭露一些中国阴暗面?
A:是在北新桥法院附近的小胡同里。可能有很多中国人也意识到那些问题,但是没人去反映。每个上访者都有一些自己的问题,昨天看了欧宁的片子,跟我的可能也差不多,用自己的方式,或者用纪录片,去反映公众问题。我拿到他们那些资料,其实我也是外地来的,也帮不到他们,但是希望人看到片子后能想一些社会问题。

Q:当时有没有人来制止?
A:在后面,会看到黑了一秒,有治安过来问我在干吗,遮掩了镜头,我也有点怕,我告诉他们我是美国来的,我以为他会说不让拍了,但他也没有说什么。那些人拿一些资料给我,一直往我手里送,我也有点怕,他们每天在那里等人等一些机会,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而因为我手里的摄像机。有些人的问题几十年了,就变成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个。

Q:作品的声音有一段和画面不一致,你是特意那样做成装置艺术的感觉还是?
A:有的。都是当场拍的声音,但中间有一段是处理了的,是想往艺术那方面靠近的。


文 佳霓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