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亮凭借《背鸭子的男孩》与《另一半》获得多个国际重要奖项。一时间,一个青年独立电影人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们视野之中。并且以一种异常自信的方式,成功的制作出粗糙但是优秀的长片作品。这种“自信”在过去几乎不可能出现。摆脱了沉重的制作费用桎梏,数码高清技术真正在如今赋予有才华的年轻人以更加宽泛的可能性。可以说,应亮的成功是这场从90年代初期兴起的数码技术革命勃兴的最好体现。当“向好莱坞学习”的疯狂口号回荡在中国影坛的时候,应亮的作品从基础上证明了两件事情:作者化的手工作坊仍然坚固神圣;第三世界的电影图景仍没有太大改变。
应亮的自信不仅仅来自于那些固执的长镜头和固定机位。而且来自于一种从叙事上体现出的有条不紊的坚定目光。也很少有年轻导演在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坚定地风格化倾向。在他的电影世界里,灾害和事故成为环境之中隐含的未来。比如《背鸭子的男孩》里将要来临的洪水,还有《另一半》里化工厂有害气体的泄漏事件。人物被理性的政治管理驱动着回避残酷的现实。疏散成为故事驱动力背后的主驱动力量。而且这些人为不可抗力,天生就透漏着神秘主义寓言性的智慧光芒。蔡明亮在他的作品中也勾画着城市中人们的寓言化生活。在生活的沉闷里面他成功的提取出相似于安东尼奥尼一般的刨析社会的资产阶级癖好。不过台北或者台南的城市那样饱和,就像是科技更上一层的伦敦(安东尼奥尼长时间居住于此,很多作品都是以伦敦为背景拍摄的)或者是罗马的富人区。这些都是严丝合缝的城市里面,个人如何困扰、逃避、悲伤着相爱的故事。但是很明显的,应亮电影中的那座城市——自贡并不像著名城市那样为我们所熟知。但也不像山西汾阳那样是一个内陆省份偏僻的县城。自贡给我们的映像是有色金属的工业生产、大量的下岗职工、中等城市不痛不养的规模化。这就是今日这个带着微笑沦为世界生产工厂的第三世界的真实画面。人们渐渐富裕起来,同时贫富分化在社会主义的大旗下也掩人耳目的存在着。告别了90年代初期的原始积累,一方面经济转型的成功近在咫尺。另一方面,灾害和报复开始出现。恐慌以历史上从没有的复杂形态犹如台风一般吹将过来。应亮敏锐的借用了这个天然的时刻,不断伸展他神秘主义的外壳。应亮的作品在我看来并非现实主义的。在影片的开头应亮的主人公无一例外的面对第一人称镜头的逼视。审问和反抗柔和在一起,这已经说明作者本人的操控寓言的要求。那些大景别、长镜头、不真实的音轨。显示出叙事在应亮影片中的作用直接指向的不是人物的现实生活,而是躲藏在现实生活后面的状态。这种状态和个人灵魂关系甚微,而是和环境及命运息息相关。应亮和蔡明亮一样敏感于人和世界之间所编制起来的稍显庞大的网络。不同的是,应亮凭借他的年轻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魅力,很有可能和蔡明亮式的城市故事越走越远。
应亮是年轻导演中少有的低调代表。这样一类人,可能会证明中国社会的新一代究竟是用什么样的行为回击那些对自由主义生活报着来日无多观点的自大幻想的。也许是由于资金和制作模式没有走向正轨。不过应亮到目前为止的表现证明他心态的沉稳和艺术探索广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