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亮戛纳行(8): 茉莉花和送票天使
5月23日 茉莉花和送票天使 (连载八)
伦敦和德黑兰
也许是等待《
贝拉的风格还是那么强大,调度依旧精确到了让人发疯的地步,但这部一定不是他最好的片子。后来有机会和《
这回在电影节看片的主流体会是“意外”比较多,比如之前看过的《
《
观众最可怜
某一集《
东方人和中国人做事一贯是很有“饥饿感”的,欧洲人正相反,火车还有5分钟就开,他们还会在门口瞎扯淡。
现在我每天看着戛钠的观众,连我都觉得辛苦。电影如果是15点30分的,票上会写明,检票口关闭时间15点10分。虽然这一规则不会真的执行,但如果你15:20分进场的话,也许就是最后一个入场的了,而且不会再有好位置留给你。如果你看一些持牌子入场的小厅放映,那得提前一个小时就去排长队,稍晚些,很可能就没有位置了。主会场附近一整天都有观众举着“要票牌”,最可怜的是“盛装场”的–打着领结要票。
Cinefondation也留给我们“盛装场”的票,因为我看不了,彭珊也不想一个人看,我们都会把票子送给门口的观众。昨天,彭珊把两张Gus Van Sant的票送给了两个外地过来的女学生,她们得票后立即飞奔而去打扮了。今天晚上我们因为要和虎皮聊天,会浪费一张12点30分的Go Go Tales,于是彭珊又做了一回送票天使。
电影节要分:柏林、鹿特丹、香港、全州等等都是观众的电影节。只要抓紧时间买票,很少有看不上片子的,电影节也只会留很少量的位置给非普通观众。戛纳把太多的位置,而且是最好的位置,留给了所谓的“专业人士”;普通观众被赶到后排和二楼,尽量靠边坐。导演也没有和观众交流的机会,问答会之类的,一概没有,电影节只会安排记者采访。在戛纳,电影真的和太阳一样,是高高在上的,这样好吗?也许算是特色?
我问蔡明亮,你走红地毯的时候,是不是也穿礼服、戴领结的。他告诉我,戛纳对邀请来的制作人员还是不敢太要求的,所以他和小康一向穿衬衫、T恤。幸好这个电影节还有这么一点仁慈心,因为我一直在猜想,假设一位活佛导演来走红地毯,戛纳会对他有什么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