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的问题
片名:图雅的婚事/萨仁图雅
导演: 王全安
主演: 余男
上映年度: 2006
影名: 图雅的婚事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影片开始不久图雅的邻居就说了一句有问题的关键台词,演员说的对白是“你嫁给巴特尔,他是你的男人;你嫁给别人,他不就是别人的男人么”,中英文双语字幕打出的却是“你嫁给巴特尔,他是你的男人;你嫁给别人,别人不就是你的男人么”。一个很容易产生的解释是:这是群众演员说错了台词。但问题是,观众到底要按照哪句台词来理解剧情呢?因为按照演员口中说出的对白,可以理解为是这个角色给了图雅携夫嫁人的灵感——别忘了,最后就是他娶了图雅,并且愿意让图雅带着离婚的丈夫巴特尔一起生活。
影片中段,图雅跟着一个一直喜欢她的油田老板进了城,两人在酒店里的对话可以明显听出余男的北京口音——比较合乎逻辑的推断是,这部分戏是在剧组刚到宁夏时拍的,那时余男还没有进入牧区体验生活两个月,还没有练就后来的蒙古口音。
我疑惑的是,为什么导演要保留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成本低因为制作艰难?在放映后的观众提问环节,有观众对导演说剧中的群众演员实在太过木讷,王全安也表示希望观众能够谅解,他说这个电影拍摄得非常困难,很多戏仅仅是拍完都已经很不容易。可问题是,这两个bug是可以在后期通过声音剪辑和配音来解决的。为什么不解决呢?解释无非是导演没注意或者不觉得这些是问题——是否因为觉得这本来就是瞄准海外艺术片市场的电影,外国观众哪能听得出中文口音?如果不是,那是内地观众的听力不值得制作者尊重?
其实上述问题并非是鸡蛋里挑骨头,别忘了片中所有的蒙古歌全部没有中英文字幕——难道他们的歌唱就不值得观众去进入了?所以当图雅邻居的腿压在运草车下的时候,我不知道抬车的人们为什么要唱起我听来欢快的歌曲——是劳动得很开心还是安慰伤者?不知道。所以当图雅的前夫在婚礼上唱着歌突然和新任丈夫打起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他的歌声为何转折——他把心里的百转千回唱成了什么样的歌?不知道。
再往上说人物和故事。女主角被诊断为腰椎移位,以后不能干重活否则可能会瘫痪,可为什么之后还是能骑马能担水什么都能干?干了之后为什么啥事都没有?为什么这个女主角那么有魅力,一听说她离婚了一天就有6拨人上门提亲?即便国内的城市观众可以略带疑惑地自己替电影解释:估计她是蒙古女人中的超级美女吧?即便如前所述可能又是因为影片的目标观众是西方人——他们中的多数本来就分辨不清亚洲人的长相,更不要去谈按中国人的标准来判断长相了——即便有这些即便,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电影里那个养活人如此艰难的地方,那些提亲的男人可以完全无视图雅未来可能没有劳动能力?
最搞笑的是第一拨来提亲的人,自称是听说了图雅的事迹,“我们就是冲着你的人品来的”——结果他们却不愿意养巴特尔。这样不合理的地方和前述的种种问题纠结在一起,好像剧中人的生活风貌荒蛮所以他们的生活就可以没有道理可言了。这也让这个电影里余男所谓出色的表演显得十分可疑。我不是说余男演得不好,可当她周围所有的群众演员都木讷得毫无表演,当所有的戏剧冲突都堆在女主角身上,当她身边的男性角色都要为此设计得说好听点像孩子说难听点像SB,那她确实会太“容易”显得出色了——这个“容易”甚至会令她本来的出色打上折扣。
很容易想到贾樟柯的《
我当然只能揣测而无法确知导演的动机。只是我一直记得《
题外话:《
后来想了想为什么我最喜欢王全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