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楢山节考

2007-3-16 0:06  来源:豆瓣 作者:旧旧的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片名: 楢山节考 / Ballad of Narayama


导演: 今村昌平
主演: 绪形拳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年度: 1982


 


一炷香的时光


 


应该说,今村昌平并没有抱着很大的野心,起码没有在影片中显露出来。面对这一永恒又残酷的主题——死亡,他原本可以借助浓烈的色彩、强烈的造型、剧烈的冲突表现得惊天动地,但他只是真实地提供了封闭山村的独特风情,平静地冷眼观看村里头的一举一动。在连绵不断的雪山的带领下我们慢慢靠近它,又在连绵不断的雪山的指引下,我们渐渐远离它。影片首尾,用摄影机大致相同的运动方式、取景范围来导入导出无疑增强了观众对故事的隔离感。这表明导演本无意让我们把自己的深切情感投入故事而要求我们同他一样客观地看待这个故事。他只提供故事资料,资料外的联想思考就让观众自由填补了。
   故事的主角是阿玲婆。这个近七十的老人为自己身体依然健朗而发愁,愁的是因她一张嘴的存在家里的粮食可能熬不过今年冬天。所以,片中残酷的第一幕出现了:阿玲婆在石磨上硬生生地磕掉了两颗门牙。这一幕在观众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出现,影片之前没有给出太多的铺叙。因为在阿玲婆心里,事情发生得这么自然就好像它是必然。好比说,我饿了要吃饭,阿玲婆老了会掉牙齿,阿玲婆老了得上山去。这是一种风俗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现代生活中的观众显然不太能接受,观众与剧中人的心理反差便在阿玲婆磕门牙的那一刻体现出来了。这正是今村昌平的功力:不动声色中给人致命一击。
   磕掉门牙为阿玲婆上山铺平了道路,是阿玲婆毅然决然走向木酋山前的第一步。接着,针对家里的种种不如意以及可能的不如意,她从容不迫地一件件解决掉。为辰平娶了一个能干的阿玉,为利助寻找到能满足其性欲的阿金,为阿玉示范捉鱼秘决,甚至为朝吉默许了村民对雨屋家包括朝吉妻子阿松在内的大活埋。这是片中呈现出的第二种残酷——这次残酷所造成的心理冲击远比第一次强烈。首先,与前相反,影片进行了毫不吝啬的大量铺垫,把活埋的前因一点点地揭示出来。反过来说,在故事的自然流动中隐隐地、慢慢地透露出某种潜在的又不可捉摸的危险,使观众的心一直躁动不安,悬着、猜测着、担心着直至答案揭晓。自阿松的嘴馋、小偷小摸始,一步步地,发现了雨屋家的大偷大摸,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关注的是与阿玲婆关系密切的阿松的命运,可偏偏是导演几次三番给了我们希望。阿玉阿玲婆对阿松有过警告,她若改了便平安无事;辰平为怀孕的阿松向全村求过情,大伙儿若饶了她便逃过一劫。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导演故意泄出了点儿希望之光目的是让观众达成活埋时的绝望心理,以构成强烈的震撼。 我们看到,这一段铺垫不是层层递进的,而是千回百转迂回曲折的,柳暗中可见花明,但终因那样赤贫的环境重新没入黑暗。
   其次,被有意无意塑造成如圣母玛利亚般光辉形象的女姓阿玲婆是活埋的默许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直接导致阿松之死。阿玲婆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出乎观众意料,观众因难以接受阿玲婆这样不仁的安排也使得这次残酷产生更摧毁人心的力量。但仔细观照全剧,就像阿玲婆默默选择上山一样,阿玲婆也会默默许可这种残酷的灭种行为。阿玲婆是风俗的坚守者,把风俗视为规范,作为村里的一份子,她不该也不会违抗仿佛被赋予了法律效力的风俗习惯。同时,为了朝吉,为了整个家庭的将来,她只能舍弃阿松来保证上山后家中无后顾之忧。这是最淳朴的人性使然。由此也知,阿玲婆并不是个超凡脱俗的玛利亚,她只是普通人,恪守己道的普通村民。
   终于,阿玲婆所能做的都做完了,可以安心地上路了。看这一段之前,我注意到电影播放的进度,还剩半个钟头。我在想,辰平背阿玲婆上山的路程不会要占满整整半个小时吧。结果就是这样。辰平三十分钟的艰难行走纪实般地带领我们跟随他们踏上这次残酷的远行。如阿玲婆的心情一样,远行的路是寂静安详的。表面上是因风俗——阿玲婆从出门的那一刻起就不能开口,那么辰平当然也不会自言自语,实则是人声在这边已失去任何效力。辰平一旦决定背母亲上山便意味着他遵从这个风俗,他不能回头。在坚不可摧的风俗面前,人的声音微弱到几以忽略不计。所以,漫漫长路上只看得见辰平的心跳,阿玲婆的的心静。今村昌平有意将上山过程的小小细节放大,极其细致地展示出一路上的磕磕碰碰。山路不好走,背着阿玲婆的辰平一不小心就有跌倒甚至跌入深渊的危险,但摄像头依旧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一步一个脚印跟拍过去,摆出事实,不作渲染。我们看到,辰平艰辛地走完这条路,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呢?观众的艰辛在于心理,因为阿玲婆那样坦然的神情,因为辰平那样坚劲的步伐。正是他们当事人不觉得这条路的残酷,我们外人看起来更是格外心酸。有点像《》里的茱莉在丈夫死后回到从前房间坚定而宁静地收拾行李、变卖房产时,听到女佣痛哭声问她为什么,佣人说:因为你不哭。阿玲婆越是平静地端坐在白骨堆中,小山村越是宁静地躺在白雪的怀抱中,荧幕前的我们就越不能平静了。
   我想,性喜浓烈的导演一定会选择新木家的那个病怏怏受儿子鄙弃的老人作为故事的立足点,因为这个可怜老人身上纠缠着诸多可以发挥的冲突:儿子与父亲、老人本身对死亡的恐惧与事实上行就将木的境地、不人道的风俗与大凡富有人道主义的现代观众……但浓烈的风格往往强化了导演的意念,忽略了观众参与创作的空间,使得作品不耐咀嚼。新木家老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大众化的、可以理解的,所以今村昌平聪明地把新木家老人作为不很重要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选择更微小更平淡的阿玲婆的故事。故事讲述得不缓不急,像一柱慢慢燃着的香,燃尽了,空气却还有淡淡朦胧香韵,留人回味。
   雪依然在下,村庄依然安祥。
   如果电影能使人尊敬,那《楢山节考》应排第一。
   这是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以此作结。


相关链接: 今村昌平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rsuVmelw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