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秋决》与李行的电影作品

2007-1-11 13:06  来源:阿木的声色时光 作者:阿木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礼教与家的忧思——《秋决》与李行的电影作品


前些天看最新发行的一区版《天堂电影院》的时候,突然很怀念起童年时代在露天电影院中度过的日子——虽然农村的生活很平淡,但是电影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欢笑与喜悦。也还记得那时候看过好些台湾乡土电影作品,如李行的《汪洋里的一条船》、《早安台北》、《原乡人》等。
大约是两年前,李行的一系列作品发行为VCD,不过只是买了一张《早安台北》,只为纪念年少时的日子与感动,而在那些模糊的影像中回望着昨天的点点滴滴。而最近,在买过一系列的如《欢颜》、《蚵女》、《恋恋风尘》、《童年往事》等让我感动过的台湾电影的DVD之后,也终于买了这张《秋决》。


 

去年下半年收藏了杨德昌的CC版的《一一》和法二区的《童年往事》,主要是为了DVD中所收录的评论音轨与台湾电影的介绍——还清晰记得看《童年往事》看过好多次,每一次总是要流泪,而很少会重温了;也还重新看了一遍陈飞宝的《台湾电影史话》,尽管是八十年代末出版的书而介绍的台湾电影也截至于八十年代中期,但是李行,还有六十年代中期的“健康写实主义”作品,无论是在DVD花絮还是在书本中都是一个重点,让人仿佛回到那个台湾电影如火如荼发展的年代……
有些遗憾的是,这张来自于台三版的李行导演的经典作品《秋决》,并没有带有任何花絮。但在正片的画质音质上,修复的很理想,毕竟这是三十多年前的台湾乡土电影而画面难免带有一点点的颗粒感。但电影本身,则是李行的作品乃至台湾乡土电影中的佳作。
影片《秋决》的故事讲述的是三代单传的裴刚自小父母双亡而受到老奶奶的溺爱纵容,长大后而暴逆无知且蛮横无理,因为受到风尘女郎的勒索而连杀三人,被判死刑。入狱后,老奶奶不惜重金贿赂官府衙门,屡次失败后不得已把从娘家带来的丫头莲儿带到狱中与裴刚成亲,以求留下裴家的后代……影片上映后引起很大轰动,并荣获第10届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奖项。此外,扮演莲儿的唐宝云跟导演李行有过多次的合作,如《养鸭人家》、《婉君表妹》等,而《秋决》则是她1967年结婚后返回影坛的第一部作品,如论者所说,“李行导演是了解她的人,这也是一个适合她的角色。在无望中为一个男人付出和等候,这种沉静的寂寞,也许反比日常生活中每每相对却逐渐或冷淡或摩擦的琐碎和变动,更容易让她这样纤敏的女子感到安心和踏实吧”。扮演牢头的葛香亭也同样与李行有过多次的合作,他在2005年还获得了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而在这部代表作当中,李行所延续的,还是以往作品中的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低微的礼教的忧思尤其是对家的忧思。

 

李行,生于1930的上海,1952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也曾在该校校园话剧团担任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工作,后来又在职业剧团待过三年,也还当过老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李行是‘二战’后台湾电影复兴和重建的中坚人物。他的电影世界,独有一种有容乃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坚守艺术理想的执着性。从强调以‘仁义者爱人’为本的人伦理想和道德勇气出发,叩问并追询人的亲情和尊严;并以诗意的笔致,抒发并提升台湾以中国内地为不可分割的文论根脉的‘原乡情结’。”(黄式宪:《中华影坛双子星座:谢晋与李行》。收于《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而李行在五十年代末的台语片风潮(2006年金马奖还特别纪念了台语片五十周年)中也拍摄了《王哥柳哥游台湾》、《猪八戒与孙悟空》、《王哥柳哥好过年》、《武则天》等作品,但直到第一部国语片《街头巷尾》的成功而被中影任命为基本导演。李行的成功,可以说跟中影尤其是中影的健康写实主义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为中影与日本合拍的《秦始皇》、《海湾风云》都受到舆论的严厉批评,于是,1963年3月25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沈剑虹接任中影公司的董事长,而副局长龚弘则接任中影的总经理。龚弘一上任就着手整顿业务,尤其是对制片方针进行了调整和提出了“健康写实主义路线”,也就是“中影制片必须应时代要求力予鼓舞”、“以尽量发挥人性中之同情、关切、原谅、人情味、自我牺牲等美德,使社会振作,引导人人向善,走向光明,换言之,即提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健康的精神食粮”。虽然这种“健康写实主义”的方针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还是掀起了台湾国语片的风行,尤其是出现了李行这个台湾电影的大师。(不过,因为如果要认真的执行“写实”,就难免要客观的反映台湾社会现实而触及一些黑暗面,但这些又是台湾的电影检查所讳莫如深的,所以后来这种方针改为“健康综艺”,并挖掘了多方面多层次的题材,如爱情片《哑女情深》、《悲欢岁月》,励志片《我女若兰》,古装片《李娃》、《春梅》,武侠片《情关》等。)
大概是教师出身的缘故,尽管“健康写实主义”的制片方针对于很多导演来说有着不少的限制与桎梏,但注重“文以载道”的李行却很好的将个人的经历见解与“健康写实主义”政策所融合,而推出了一系列的健康写实的作品。如这部《秋决》,一方面导演借助裴刚以及牢房中遇见的盗贼来刻画了社会上的一些无法分子,但另一方面,无论是牢头还是莲儿甚至是那个狱中遇见的书生,都是作为正面的形象引导裴刚引导观众走上积极的光明的正途。而影片结尾的牢头要放裴刚走,裴刚却宁愿留下来接受惩罚,跟之前的裴刚的一次次意图逃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完成了文以载道的过程。(李行的“文以载道”,跟这两年的一些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张艺谋的《英雄》、于仁泰的《霍元甲》等,所谓的“天下”、所谓的“侠义精神”并非通过影像来表达,却是通过台词的一次次的反复强调,效果也适得其反。)此外,牢房中遇见的那个书生,他是因为父亲欠债被判刑,而体谅父亲年迈而替父亲坐牢的,这被裴刚与盗贼所取笑,但他的这种孝义精神,却是影片中感人的一部分。还有牢头对待裴刚对待老奶奶的转变过程,也同样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仁义精神——看电影的过程中想起了十来年前的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这部在朱先生与白嘉轩的身上给予了深厚的儒家思想的作品,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与表现。尽管这些表现,所对应的是当今时代的仁义精神失落后的对比与忧思。(在李行的《街头巷尾》、《养鸭人家》等作品中,李行也是身体力行的在影片中传达出一种种的仁义的礼教忧思但最后引导着观众走向积极向上的,如《街头巷尾》中的徐老太太、石三泰等人物。)
李行在他的作品中寄寓着对礼教的忧思,其中最明显的则是对于“家”的忧思,毕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一项,“家”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李行的作品中,却是缺乏一个完整意义的“家”的。《秋决》中,老奶奶是从年轻时就开始守寡的,裴刚则是从小失去父母,而莲儿也是父母双亡才当老奶奶的丫头,最后的怀孕,父亲(则裴刚)也是缺席的;即使是牢头,这个影片中的理想的儒家人物,也是年轻时妻子过世,随后因为溺爱儿子而间接使得孩子死于非命……而在李行的《街头巷尾》、《养鸭人家》、《蚵女》甚至后期的《早安台北》、《原乡人》等作品中,也都是缺乏完整的家庭的。这就是李行的作品,一方面他在健康写实主义的旗帜下以积极向上的主题引导着观众,但另一方面,他并没有刻意的隐瞒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礼教逐渐崩溃后的忧思,甚至是尽可能的在电影审查的许可范围中融入自己的忧思——这些忧思的现象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新浪潮当中稍微的隐蔽,但是九十年代后被李安、蔡明亮等导演进一步的放大了。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在李行的作品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家长和富有牺牲精神的女儿这两种很理想化的人物形象,都是很常见的,从《街头巷尾》到《养鸭人家》再到《秋决》甚至是后期的《早安台北》(女主角苏琪因为家乡的被风暴破坏和未婚夫的意外死亡而回到家乡照顾家人)。
——尽管李行的电影当中带有不少的儒家传统的遗味,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传统的道德思想是仍然值得延续下来但却被我们所抛弃的。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