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老爸的朝圣之旅》

2007-1-4 10:06  来源:网易 作者:罗南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Ismael Ferroukhi是个非常具有写实特点的导演,其第一部重要的作品《老爸的朝圣之旅》获得了威尼斯评委,影评人的一致好评。故事随着“旅程”的延续而发展,平实但不乏矛盾的亮点,虽谈不上精彩,但其内涵的深度人文因素、真实的麦加朝拜场景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本片属于“公路电影”的范畴,印象中此类电影讲究人物心理的刻画,旅程上的艰辛是电影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路程遥远,可以涉及几个不同城市的风貌,因而描述当地城市的风土人情也是“公路电影”的特点之一。《老爸的朝圣之旅》也不例外,包含了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并且把这些元素用浅淡的手法逐一铺开,甚至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导演也保持住了主角人物的爆发力,竭力把全部的激情用在最为震撼的结尾处。就似一把紧绷的弓箭,影像是个积聚力量的过程,当手松开的时刻,一切力量挥于尘世,老爸在麦加神圣的朝拜中闭上了眼睛,儿子悲痛欲绝,在潜意识中,他了解了父亲的初衷,也知晓了父亲的心意。

但本片绝不属于悲剧类,因为老爸在朝圣中死去,是神的旨意,而且在那么一个隆重的时刻离开是上帝对一个虔诚人最好的赞誉。关于父子情的电影,在电影历史殿堂上也不乏精品,但《老爸的朝圣之旅》有点特别。虽标榜“父子和谐”,但是通篇的镜头甚少有父子间的直接交流,最多也是寥寥数语解决了谈话。而且父亲的想法按照当前人的主观思想来说,未免有偏颇有偏差。因为儿子正是考大学的关键时刻,并且与女友热恋中。而此时的父亲却提出要儿子开车一起去麦加朝圣,路途甚有3000公里之遥。按照我的理解,这位父亲有些自私。而纵观其他“父子情”的电影,几乎都是儿子犯了错误,老爸去竭力拯救。所以我说这个电影有点“非主流”,即使最后父子真的和谐了,可父亲却死了,两者之间的直接“和谐”我们看不到,但导演Ismael Ferroukhi的厉害之处在于我们通过影像的游离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温暖,而且随着旅程的发展逐一融合,这是一种间接的情感符号。

间接的情感符号夹杂于故事发生的场景里。最好的证明就是当父子开车来到沙特阿拉伯后,有一妇女携着小孩来向父亲要钱时,父亲毫不犹豫地把钱赠予了妇女,这个举动令儿子大发雷霆。因为他们在旅程中丢失了钱财,自己都是靠面包加鸡蛋艰难度日,可“无知”的父亲却把仅存的钱赠予了别人。但当父亲死后,儿子痛楚地离开沙漠时,看到要饭的妇女后,却自然而然的把钱放在了她的身边。这两个较为有意义的对比场景,完成了“父亲的思想嫁接于儿子的思想上”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和谐”。其他的影像也有,大雪飘离的时候,父亲发了高烧,但他却时刻不忘让儿子去取朝圣书籍。赶路的时候不允许儿子去额外的美丽城市观光。这一切的作为是老爸的用意,即用坚强的信念去完成一件艰难的事情,让儿子耳濡目染接受熏陶。

间接的情感描述占据了本片较大的篇幅,直接的描述也有,不多但特别感人。譬如大雪纷飞的夜晚。儿子与父亲裹着毛毯,谈论着一些肺腑之言。儿子问:为何不乘飞机,而要用汽车的方式来完成这个旅途?父亲意味深长地说:那是对神的一种敬畏,对神的一种虔诚。短短数语,勾画出父亲坚强的信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青年喜欢走“捷径”的习惯。还有一个镜头具有代表性,当儿子不理解父亲为何把钱赠予妇女,赌气跑上山头后,父亲却拖着年迈的身躯,一步步爬上山头来与儿子解释,可解释的语句依然简短,但是力量是巨大的,此刻父亲的行动已深深感染了儿子的倔强性格。

导演不停地用聪明的方式来把父子情刻画好,描绘好。并且不失时机地把麦加盛大的朝圣场景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太雄伟,太震撼,太伟大了!数十万人聚集在一起,脸朝神做出一连串虔诚的姿势,如果我深陷于其中,也定会成为教徒!此时电影变成了纪录片,呈现了多元化的风格,非常有特点且有意思。

老爸的朝圣之旅》配乐那是相当的有水准,阿拉伯风格音乐与现代唯美悲伤性质的音符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每当镜头沉闷时候总能响彻心灵,给予一次净化的盛宴。而剪辑手法却不太秒,有些生硬,令电影片断连接起来不太顺畅,这点是Ismael Ferroukhi还需改进的一面。但终究而言,本片较为成功,人物刻画透彻,基调平淡不乏激情,实属“公路电影”上乘佳作的范畴。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