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三峡没好人
2006-12-11 13:50 来源:网易 作者:袁越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看了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感觉那里面的场景非常眼熟,那渡船,那山城,那绿色的江水,那丑陋的大坝,都和那无所不在的雾色一样,笼罩在我的记忆里。
这部电影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思考的。我想提三个问题:
第一,假如赵涛不是贾樟柯的女朋友,而是一名普通的演员,贾樟柯还会用她吗?换句话说,假如贾樟柯是一个把艺术视为生命的人,他会忍受“贾女郎”这个说法吗?再换句话说,谁能告诉我“御用演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依我看,赵涛是全片最大的败笔,她的表演和片子的气氛格格不入,尤其和另一位主角,出色的韩三明相比,她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选手。假如贾樟柯不能摆脱赵涛的影响,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也永远不能再拍出《小武 》那样完美的电影来。
这就好比郭德纲,假如他不能摆脱传统相声的条条框框,那么他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大师。
第二,假如这部电影描写的不是中国的三峡,而是另一个国家,你还会喜欢吗?我相信我不会。王以培写过好几本关于三峡的书,比如《白帝城 》,我从书里看到了三峡曾经的美丽。可在这部电影里,我一点也看不到这种美。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如此丑陋,以至于我经常怀疑外国评委们是否真的喜欢它。比如,电影结尾时的那个吃饭的场景,几个光着上身的民工互相敬酒,互相递烟,这段戏拍得太好了,我都能感觉出那间屋子的味道,我很清楚,那绝对不是“文明人”们受得了的味道,虽然我自己特别喜欢。
假如我不是中国人,我会觉得那些肮脏破旧的房屋拆了更好,只可惜造出来的新工房比原来的更糟。
第三,假如三峡没有好人,你还会喜欢三峡吗?有人会说,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人性之美,这一点我只有做为一个中国人时才能体会。也就是说,里面所有人物身上的美都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美,只有在中国的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才能体会得出来。否则的话,我相信你只能看到人性之丑。里面的人物无一不是在扭曲中苟延残喘,他们的抗争手段就是吵架,吵不过就逃走,留下来的人便只能更加谨小慎微,更加憋屈地活着。
人性之丑,加上环境之丑,可谓丑上加丑。贾樟柯真实地还原了这种丑恶,让衣食无忧的文艺青年们发觉自己还能够被感动,还能在丑恶中找到“人性之美”。我很怀疑这些文艺青年们真能够喜欢那里的人,假如把他们发配去库区生活,他们真的能体会到人性之美吗?
看片会的结尾,一大帮讨厌的摄像机围住了贾樟柯,弱智的主持人问了一个又一个傻问题。后来她问主演韩三明:“你演过3部电影了,是否还会在摄影机前感觉不自在?”曾经当过煤矿工人的韩三明说:“我演戏时不会不自在,我在这里才会不自在。”
这是今天我听到的最牛比的一句话。
这部电影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思考的。我想提三个问题:
第一,假如赵涛不是贾樟柯的女朋友,而是一名普通的演员,贾樟柯还会用她吗?换句话说,假如贾樟柯是一个把艺术视为生命的人,他会忍受“贾女郎”这个说法吗?再换句话说,谁能告诉我“御用演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依我看,赵涛是全片最大的败笔,她的表演和片子的气氛格格不入,尤其和另一位主角,出色的韩三明相比,她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选手。假如贾樟柯不能摆脱赵涛的影响,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也永远不能再拍出《
这就好比郭德纲,假如他不能摆脱传统相声的条条框框,那么他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大师。
第二,假如这部电影描写的不是中国的三峡,而是另一个国家,你还会喜欢吗?我相信我不会。王以培写过好几本关于三峡的书,比如《
假如我不是中国人,我会觉得那些肮脏破旧的房屋拆了更好,只可惜造出来的新工房比原来的更糟。
第三,假如三峡没有好人,你还会喜欢三峡吗?有人会说,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人性之美,这一点我只有做为一个中国人时才能体会。也就是说,里面所有人物身上的美都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美,只有在中国的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才能体会得出来。否则的话,我相信你只能看到人性之丑。里面的人物无一不是在扭曲中苟延残喘,他们的抗争手段就是吵架,吵不过就逃走,留下来的人便只能更加谨小慎微,更加憋屈地活着。
人性之丑,加上环境之丑,可谓丑上加丑。贾樟柯真实地还原了这种丑恶,让衣食无忧的文艺青年们发觉自己还能够被感动,还能在丑恶中找到“人性之美”。我很怀疑这些文艺青年们真能够喜欢那里的人,假如把他们发配去库区生活,他们真的能体会到人性之美吗?
看片会的结尾,一大帮讨厌的摄像机围住了贾樟柯,弱智的主持人问了一个又一个傻问题。后来她问主演韩三明:“你演过3部电影了,是否还会在摄影机前感觉不自在?”曾经当过煤矿工人的韩三明说:“我演戏时不会不自在,我在这里才会不自在。”
这是今天我听到的最牛比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