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罗生门》正午的供词

2006-11-30 17:32  来源:网易 作者:小康街53号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
  
  《罗生门》这部电影里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东西,主要就是它极具张力的视觉画面和多角度的叙事手法。
  
  但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那个多视角,多重可能的叙述手法,可能更多源自于芥川龙之介的原著小说,而我所感兴趣的是,黑泽明是怎样把这个特殊的叙事文本用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影片应该可以分为三重叙事空间,第一个就是残破的罗生门下,樵夫,僧人,和躲雨的农夫之间的对话和各自的讲述,第二个就是强盗多襄丸,武士妻子,武士的魂灵在衙门里的供词,第三个是供词所引出的事发现场的情形。这三重空间其实是一个套一个,就好像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梦,梦中有个人也在讲述自己的梦,只不过影片里的梦的讲述者人多嘴杂,各讲各的,闹不清真假。
  
  我注意到,在第一层的叙事空间中,首先是一个大的场景氛围比较重要,在镜头的注视下,大雨中残破的罗生门,这个类似寺庙又像城门的古典建筑,左边一半还是飞檐斗拱的庄严表情,右边一半已经破败坍塌,连里面的建筑横梁,骨架都露出来了,而大雨又淋漓尽致地冲刷着这种残破凄凉的氛围,仿佛某种起到支撑作用的东西正摇摇欲坠,但是在坠毁前的瞬间,它还保持着宫殿和废墟之间永恒的庄严肃穆……这个提纲挈领的大场景,本身就有很多对比的因素存在,而在接下来的第二层叙事空间中,强烈的对比就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叙事张力了,首先是多襄丸被捆绑着坐在地上抬眼望天,抓他来的差人讲述抓他的经过,他们后面远远盘腿坐着作为证人的僧人和樵夫,最后面是一堵墙,阳光刺眼……这个简约但充满了对比刺激的画面,简直带来巴洛克式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多襄丸身上的肌肉,以及昂首向天的姿态,像个充满力量的白痴,但是这白痴被绳子紧紧捆绑着,这个被缚的强盗给了影片整体上一种随时可以迸发的力量。然而远处的两个证人,和那个看上去愚蠢无能的差人,却又和多襄丸肆意挥霍的生命力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不光是视觉上的。
  
  在密林中的第三层叙事空间,是凶案的发生现场,但是这个现场不是经过逻辑推论,或者是影片编导的全知视角所呈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襄丸,武士妻子和武士魂灵讲述出来的,被讲述的三个现场之间,相互推翻,漏洞百出,这三个各自讲述的现场,由于出于各自立场的主观视角而充满了矛盾,也充满了矛盾所带来的内在张力,观众的观影心理会因此绷紧了弦,并继续紧紧追逐着讲述。此外,多襄丸,武士,武士妻子三人之间,也充满了力量和性格上的对比,在密林中的一切都有着紧张到喘不过气来的氛围,尤其是人物歇斯底里的激情,多襄丸野人一般的无所顾忌,武士妻子面临绝境的疯狂与恐惧,大量的中景,近景切换,摄影机的跟进,音乐的推波助澜都是造成紧张压迫的感觉效果的直接原因。
  
  黑泽明率先挖掘了造型,场景,叙事各个方面的概念设定,尤其是此片中的造型,包括人物的装束,神经质的说话腔调,举止。这些东西都为了塑造一个总体的氛围,为了叙事的整体而服务的,他把这一切都做到了极致……在武士还魂讲述案发当时的情形时,巫师脸上的恐怖表情,衣服,讲话的声调,都营造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并带来一个观念上的提示,人,都是站在各自的主观角度发言的,即使变成鬼了也还是不例外。
  
  我个人认为,《罗生门》这部片子体现了黑泽明的电影美学的一个清晰的线索,他虽然用了日本的原料,但是做菜的手法和意识其实是还是西餐式的,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这样的导演不同,黑泽明电影中出现的巴洛克式的张力,交响音乐配合画面情绪推波助澜,故事情节的戏剧冲突,以及主题的普世性,都是他的美学国际化的例证,如果说,小津,沟口以其淡定,调和,玄妙的东方式表达而受西方珍视的话,而黑泽明则是因为世界化的语汇的运用而获得国际地位的吧。
  
  2.
  
  《罗生门》之所以成为经典,当然不只是靠他电影形式语言的成功运用,其中更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上述的多重叙事角度,以及这种叙事角度提供出来的丰富的意义空间。
  
  何谓真相?当罗生门下面的三个人在讲述或谈论这件事的时候,真相早已经就经过了好几重伪装了,樵夫代表的普通的善良人,僧人是一个代表永恒信仰的说教者,农夫是一个强硬的怀疑论者,樵夫和僧人的讲述,以及农夫的反驳和质疑,这个事实的入口就已经是晦暗不明令人疑惑了,具体再到衙门口多襄丸等三人的讲述,就更令人迷惑,比如在多襄丸的讲述中,他自己显然是英雄豪杰,在获得武士妻子的心后,她要求二人决斗,于是他大战几十回合才把武士杀死。在武士妻子的讲述中,多襄丸强奸了她后,因为武士鄙夷冷漠的眼神,她不慎用刀刺死了他,而武士魂灵说,是妻子唆使多襄丸杀他的,他感到羞辱而自杀……这里面明显的矛盾就是武士的死法大家说得都不一样,武士的死前面还有个前提就是武士妻子是如何受辱,以及受辱后她是怎么面对两人男人的,这里面涉及到尊严和耻辱,唯一能确定的是,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辩护,用谎言来抚平或者掩饰自己的耻辱和不安。
  
  那么真相何在?最后樵夫的讲述彻底推翻了当事三个人的说法,因为他是旁观者,所以如果有真相,那么真相将靠在他那边,在他的讲述中多襄丸当着武士的面强奸了武士妻子,那么她怎么面对她的丈夫,这是她的绝境,两个男人居然在厌弃她这方面达成了一致,她只有挑唆两个人决斗,用歇斯底里的嘲笑和辱骂刺激他们,而他们的打斗也绝非前面当事人讲述的那样英雄和干脆,而是很不好看,很恐惧,因为死亡就尽在咫尺,事情发展把他们推向了生死对决的境地,他们不想死,但是还是要去死!
  
  有一点是肯定的,从个人的主动选择而言,死亡的结局都可以避免,但是每个人似乎在客观上都推动了死亡的结局,当进退两难的绝境来临时,该怎样选择……樵夫的讲述很快却又被农夫推翻了,他指出樵夫也并非干净,樵夫偷了凶案现场的一把精致的短刀……至此,我们至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肯本没有绝对的真相。
  
  影片的结尾还是被设置了一个有些许希望的结局,樵夫抱着罗生门里捡到的婴儿回家了,而作为怀疑论者的农夫则抢了婴儿的衣服跑了,僧人站在门下守望樵夫,人类究竟怎样不完美,狡诈,自私,但还是要繁衍生息下去。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