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巴黎-,阳光下的自我放逐
2006-11-28 10:07 来源:网易 作者:小康街53号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 。英国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曾画了一批关于美国加州风景的绘画,后来有美国学者在论及这批作品的时候,大意是说没有任何美国本土的艺术家能像大卫霍克尼一样对美国西部生活有如此的敏感了,这种新鲜感使他饶有兴趣地创作了“更大的水花”“游泳池”等名作……而德国的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也具备这种敏感,他1984年的作品《德州巴黎 》,亦是把明艳阳光照射下的空旷,荒凉的西部风光展现在观众眼前,并把这个极具美国特色的风光影像折射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使内在的情感物化为外在的风景。
这部影片的色彩极其浓艳,好似故意模仿大幅广告绘画的那种感觉,色彩的对比被夸张了,而强烈的阳光光照又给色彩以最大程度的呈现的理由,光与色的视觉冲击似乎要使某种东西压到你,逼近你,然而缓慢忧伤的吉他音乐又如影随形般伴着画面出现,音乐使激情压抑在舒缓的节奏中,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是如此和谐同统一在一部电影中。
流浪的哥哥对比事业有成的弟弟,强烈的阳光对比情感的低沉压抑,激情热烈的红色对比清澈冰冷的蓝色,一组对比强烈的因素要靠另一组对比来调和……应该说,文德斯的确是抓住了美国生活的某些关键的,概括性的表达元素,而又不是美国符号的简单铺陈,因为他的德国背景,反而能抓住一些最敏感的特征来表达这一切,这使他的电影反而比西部片更西部片,比美国片更美国片,他超越了他们,比如在荒凉,广阔的荒漠行走的流浪汉,蓝色的天空飘浮着云朵,远方的地平线上隐约有个小山丘,没有尽头的高速公路,连绵不绝的沙丘,流浪汉头上红色的棒球帽,高速公路边矗立的大幅广告牌,这些美式趣味的美国影像,实在是文德斯最敏感,最具才华的表达。
2。
特拉维斯,一个流浪的男人,他在流浪的过程中因为体力不支而突然晕倒在一家路边店铺中,别人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卡片,那上面有他弟弟的联系方式,于是弟弟沃尔特就从洛杉矶赶到德州来接他回去,其实特拉维斯已经失踪了四年时间,因为他失踪后儿子亨特无人照管,沃尔特只好收养了亨特,特拉维斯和弟弟一起回到了家,他逐渐和亨特恢复了父子情感,在特拉维斯偶然得到了妻子的消息后,就决定带上儿子去找寻同样失踪很久的妻子简。
影片一直有个悬念:特拉维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让他成了这样一个面容枯槁,连话都不会说了的流浪汉?不光是观众会问这个问题,影片中除特拉维斯之外的所有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四年前,他为什么会从家中出走,出走后的四年又去了哪里?而这个悬念到最后特拉维斯与妻子的一场特殊的会面才解开:因为极深的爱,特拉维斯说他一刻也不能忍受没有妻子简的时光,以至于要数次辞去工作来陪伴妻儿,但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他最终还是要再去找工作,在不能见到妻子的时间,他因为爱而焦躁,因为焦躁而猜疑,整天猜想妻子和别人约会,而妻子也逐渐厌倦了这样的猜疑,以及这种生活方式,两人最终闹僵,特拉维斯烧了自己的房车,妻子和儿子离开了,他也踏上流浪之旅……由极深的爱而走向妒忌,猜疑的道路,这种事现实中不是没有,为了继续生活下去,很多人都选择了平衡,妥协,而特拉维斯却选择了流浪,在没有人认识他,也不需要说任何话的地方一直行走,那为什么呢?出于什么样的深层动因?
影片中,首先是弟弟沃尔特来到德州把特拉维斯带回去,有几个细节耐人寻味,起初特拉维斯遇见沃尔特后什么话也不说,眼光一直盯着远处的某个点,神思恍惚,并且数次逃跑,后来逐渐有了一点话,也开始吃东西了,但是沃尔特带他上飞机时,他却从飞机上执意要下来,并且要找回原来租赁的那辆车,他只同意开车回去,此时,特拉维斯的确对意外的事情(飞机,变化)充满恐惧,他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意识和生命形态降低到动物的程度,他只知道自己要走,有个地方吸引他,那么那个吸引他的地方是哪里呢?德州的巴黎,这个听起来极其荒谬的存在,实际上却有个一个自我苦苦寻觅不得,逐渐迷失的过程,特拉维斯说,德州真的有一个叫巴黎的地方,他的父母亲就是在那里初次相爱的,也就是说,特拉维斯是在那里孕育的,当他和简还在一起的时候,他买了那块叫巴黎的空地,希望有一天能和简一起到那里生活,然而物是人非,空地还是空地,荒漠还是荒漠,特拉维斯已经变成一个流浪汉,而那块叫巴黎的空地就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所在,它既是特拉维斯开始的地方,也是一个终极的情感拷问。
3。
我想,特拉维斯这个人,既是文德斯对于普通的个人的爱恋情感一种表达,也是他对人类情感命运形而下的另一种阐述。
在特拉维斯最后与妻子见面的那一场戏中,你可以看到爱情可以惊心动魄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种惊心动魄并不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情节所带来的,相反,最后谜底的解开,一点都不曲折,就是特拉维斯在最后和妻子的争端中,突然想要出走,“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不需要语言的地方,深深把自己埋藏起来”,但是这个最后出走的结局,之前一定是情感积聚到不能承受的最大量的时候才爆发的,我们可以通过整个影片之前的叙事,连同最后两人见面的谈话方式感受到这一点,正因为这个,最后那场见面才显得惊心动魄!文德斯设置了一个极其精细准确的场景,他们在色情窥视室中“见面”,特拉维斯能看见简,简看不见他,她面对的是一个镜子,所以她好像在面对着自己说话,而特拉维斯能看见她,却不敢看她,而是背过身去讲述自己当年的情感历程,两人只有在这种特殊的碰面方式下,才能把自己极深的情感向对方和盘托出。
他们在向对方倾述,同时也是在自言自语,这场意味深长的见面方式映照的是我们的心灵,情感,它们有多深的沟壑,就有多大的误会,爱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只能从里面看到自身,却看不到对方,我们的激情迷失了方向!在这场镜面反射的情感冲撞中,我们为自己,也为特拉维斯的爱情喟叹。
在片中,沃尔特,小亨特,也是非常动人的情感因素,那就是亲情,尤其是小亨特,这个早熟的孩子,仍然是特拉维斯情感的证明,起初沃尔特刚找到特拉维斯并向他提起亨特时,特拉维斯当即就流泪了,那时他还不想说话,在回到弟弟家的时候,特拉维斯所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弟弟家所有的鞋子都擦了一遍,亲情似乎并没有使他看到家园的方向,擦鞋的举动似乎暗示了流浪仍然占据了他的心灵,直到他在天桥上碰到一个疯狂“喊诗”的流浪汉……我认为这个段落所表达的是影片隐含的主题,这个歇斯底里的流浪诗人喊的是什么啊!“这个世界再没有安全之地了,它们全被铲除了,在这个上帝遗弃的山谷,你们无处可逃,你们将死无葬身之地,永世不得翻身……”而天桥下却是冷漠的高速公路,没有人理会这个疯子的叫喊,只有特拉维斯走过时,抚摸了他的肩膀一下,在这里,人类中最敏感的分子,率先被放逐了,疯狂被压抑在枯槁的面容下面,而迷失的爱情证明了这个被放逐的结局,从这点上来说,文德斯和安东尼奥尼一脉相承。
这部影片的色彩极其浓艳,好似故意模仿大幅广告绘画的那种感觉,色彩的对比被夸张了,而强烈的阳光光照又给色彩以最大程度的呈现的理由,光与色的视觉冲击似乎要使某种东西压到你,逼近你,然而缓慢忧伤的吉他音乐又如影随形般伴着画面出现,音乐使激情压抑在舒缓的节奏中,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是如此和谐同统一在一部电影中。
流浪的哥哥对比事业有成的弟弟,强烈的阳光对比情感的低沉压抑,激情热烈的红色对比清澈冰冷的蓝色,一组对比强烈的因素要靠另一组对比来调和……应该说,文德斯的确是抓住了美国生活的某些关键的,概括性的表达元素,而又不是美国符号的简单铺陈,因为他的德国背景,反而能抓住一些最敏感的特征来表达这一切,这使他的电影反而比西部片更西部片,比美国片更美国片,他超越了他们,比如在荒凉,广阔的荒漠行走的流浪汉,蓝色的天空飘浮着云朵,远方的地平线上隐约有个小山丘,没有尽头的高速公路,连绵不绝的沙丘,流浪汉头上红色的棒球帽,高速公路边矗立的大幅广告牌,这些美式趣味的美国影像,实在是文德斯最敏感,最具才华的表达。
2。
特拉维斯,一个流浪的男人,他在流浪的过程中因为体力不支而突然晕倒在一家路边店铺中,别人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卡片,那上面有他弟弟的联系方式,于是弟弟沃尔特就从洛杉矶赶到德州来接他回去,其实特拉维斯已经失踪了四年时间,因为他失踪后儿子亨特无人照管,沃尔特只好收养了亨特,特拉维斯和弟弟一起回到了家,他逐渐和亨特恢复了父子情感,在特拉维斯偶然得到了妻子的消息后,就决定带上儿子去找寻同样失踪很久的妻子简。
影片一直有个悬念:特拉维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让他成了这样一个面容枯槁,连话都不会说了的流浪汉?不光是观众会问这个问题,影片中除特拉维斯之外的所有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四年前,他为什么会从家中出走,出走后的四年又去了哪里?而这个悬念到最后特拉维斯与妻子的一场特殊的会面才解开:因为极深的爱,特拉维斯说他一刻也不能忍受没有妻子简的时光,以至于要数次辞去工作来陪伴妻儿,但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他最终还是要再去找工作,在不能见到妻子的时间,他因为爱而焦躁,因为焦躁而猜疑,整天猜想妻子和别人约会,而妻子也逐渐厌倦了这样的猜疑,以及这种生活方式,两人最终闹僵,特拉维斯烧了自己的房车,妻子和儿子离开了,他也踏上流浪之旅……由极深的爱而走向妒忌,猜疑的道路,这种事现实中不是没有,为了继续生活下去,很多人都选择了平衡,妥协,而特拉维斯却选择了流浪,在没有人认识他,也不需要说任何话的地方一直行走,那为什么呢?出于什么样的深层动因?
影片中,首先是弟弟沃尔特来到德州把特拉维斯带回去,有几个细节耐人寻味,起初特拉维斯遇见沃尔特后什么话也不说,眼光一直盯着远处的某个点,神思恍惚,并且数次逃跑,后来逐渐有了一点话,也开始吃东西了,但是沃尔特带他上飞机时,他却从飞机上执意要下来,并且要找回原来租赁的那辆车,他只同意开车回去,此时,特拉维斯的确对意外的事情(飞机,变化)充满恐惧,他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意识和生命形态降低到动物的程度,他只知道自己要走,有个地方吸引他,那么那个吸引他的地方是哪里呢?德州的巴黎,这个听起来极其荒谬的存在,实际上却有个一个自我苦苦寻觅不得,逐渐迷失的过程,特拉维斯说,德州真的有一个叫巴黎的地方,他的父母亲就是在那里初次相爱的,也就是说,特拉维斯是在那里孕育的,当他和简还在一起的时候,他买了那块叫巴黎的空地,希望有一天能和简一起到那里生活,然而物是人非,空地还是空地,荒漠还是荒漠,特拉维斯已经变成一个流浪汉,而那块叫巴黎的空地就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所在,它既是特拉维斯开始的地方,也是一个终极的情感拷问。
3。
我想,特拉维斯这个人,既是文德斯对于普通的个人的爱恋情感一种表达,也是他对人类情感命运形而下的另一种阐述。
在特拉维斯最后与妻子见面的那一场戏中,你可以看到爱情可以惊心动魄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种惊心动魄并不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情节所带来的,相反,最后谜底的解开,一点都不曲折,就是特拉维斯在最后和妻子的争端中,突然想要出走,“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不需要语言的地方,深深把自己埋藏起来”,但是这个最后出走的结局,之前一定是情感积聚到不能承受的最大量的时候才爆发的,我们可以通过整个影片之前的叙事,连同最后两人见面的谈话方式感受到这一点,正因为这个,最后那场见面才显得惊心动魄!文德斯设置了一个极其精细准确的场景,他们在色情窥视室中“见面”,特拉维斯能看见简,简看不见他,她面对的是一个镜子,所以她好像在面对着自己说话,而特拉维斯能看见她,却不敢看她,而是背过身去讲述自己当年的情感历程,两人只有在这种特殊的碰面方式下,才能把自己极深的情感向对方和盘托出。
他们在向对方倾述,同时也是在自言自语,这场意味深长的见面方式映照的是我们的心灵,情感,它们有多深的沟壑,就有多大的误会,爱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只能从里面看到自身,却看不到对方,我们的激情迷失了方向!在这场镜面反射的情感冲撞中,我们为自己,也为特拉维斯的爱情喟叹。
在片中,沃尔特,小亨特,也是非常动人的情感因素,那就是亲情,尤其是小亨特,这个早熟的孩子,仍然是特拉维斯情感的证明,起初沃尔特刚找到特拉维斯并向他提起亨特时,特拉维斯当即就流泪了,那时他还不想说话,在回到弟弟家的时候,特拉维斯所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弟弟家所有的鞋子都擦了一遍,亲情似乎并没有使他看到家园的方向,擦鞋的举动似乎暗示了流浪仍然占据了他的心灵,直到他在天桥上碰到一个疯狂“喊诗”的流浪汉……我认为这个段落所表达的是影片隐含的主题,这个歇斯底里的流浪诗人喊的是什么啊!“这个世界再没有安全之地了,它们全被铲除了,在这个上帝遗弃的山谷,你们无处可逃,你们将死无葬身之地,永世不得翻身……”而天桥下却是冷漠的高速公路,没有人理会这个疯子的叫喊,只有特拉维斯走过时,抚摸了他的肩膀一下,在这里,人类中最敏感的分子,率先被放逐了,疯狂被压抑在枯槁的面容下面,而迷失的爱情证明了这个被放逐的结局,从这点上来说,文德斯和安东尼奥尼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