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侧记

2006-11-15 8:33  来源:后窗 作者:阿汲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2006REELCHINA 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11月在上海展出,今年展出的影片有一些老面孔,比如胡新宇的《男人》,在去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上有所斩获,胡新宇带着这部片子参加过多个电影节,似乎就像贾樟柯对他善意的批评,总是抱着这一部片子不放。还有周浩的《高三》,曾经被媒体广泛报道。在今年总共入选的二十一部片子之中,看了不到一半,后来觉得有点懈怠了,就像某天晚上坐在身边的朋友看完《美美》后,发誓再也不看纪录片了,因为“太沉重”!

 

一、《美美》《人面桃花

看完杜海滨的《铁路沿线》后,一直很期待他的新作品,这次他携带着在韩国釜山电影节获奖的片子《人面桃花》参展,看完之后,隐隐有些失望。

不同画面同时拼贴在一起,似乎是向传统的单一叙事挑战,但这种画面并置的效果并不是好,不但冲淡了影像的表现力,让人无法集中精力;所谓的形式突破,似乎也没有给观者带来新的体验——除了不适。另外,在人物形象的展现上,由于兼顾太多,反而使人物形象模糊不清,对人物本身挖掘太浅,始终停留在表面。

相反,同题材的《美美》将目光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性恋、反串演出、结婚……这些字眼不断地刺激着神经,可影像中的美美已经认可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她所渴望的,是正常人的生活,结婚,有一个家庭,她结婚了。去了上海,可在那里呆了不到一个月又回到北京,在上海,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当他讲述在网上遇到一个嫖客,想跟他SM,他的“丈夫”说去吧!然后美美挣到800块钱,给丈夫500,他就拿了。这一段特让人心酸,他重新回到北京,那个被称作“丈夫”的人拿出100块钱,给他买了一份麦当劳,然后把剩下的钱给了他,至于美美怎么回北京,回北京后租房子,生活来源从哪里来,他都不管。美美开始怀疑那个被称作自己丈夫的人,是否真的称职?

美美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却得不到。

去上海之前,美美回了一次老家——丹东。在那里,父母忍受不了邻居的风言风语,想让他走;弟弟不停地揶揄他,他故作轻松,或许他已经习惯了,或许只是掩饰。

这样一个群体,忍受着别人异样的眼光,在这个社会的边缘行走,走得异常艰难。

 

二、《活着一分钟 快乐六十秒》《男人

张战庆的《活着一分钟,快乐六十秒》让我感觉到了震撼,尽管这种震撼更多的是来自影像中的人物而不是影像的表达,我看到了一个我完全无法接触完全不了解的群体,看到了这一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在影片中他不停地强调社会变化太快,他想快乐,可他真的快乐吗?

让我感觉到震撼的还有摄影机对个人隐私的窥探:舞厅中纠缠的肉体、陪酒的小姐、醉态……在胡新宇的《男人》中,赤裸裸的性更多地体现在语言上,这一次,镜头中开始出现,对于当事人来讲,是否是一种戕害?他们怎么会如此放心地让摄像机记录下来他们的行为?如果这样的片子能够公映,对主人公来带来的伤害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纪录片有没有底线?底线在哪里?

当然,片子还是有硬伤的, 整部片子看下来,从中找不到一条串起来的线,缺乏一种节奏感和层次感,显得有点乱。但总体而言,还应该是一部好片子。

 

三、《守护香格里拉

这部片子是央视新闻频道的《纪事》栏目所拍的片子,讲述的是在云南准备修建水坝,香格里拉地区一些地方将被淹没,在修建水坝以前的决策过程中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大坝的修建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重建国威的梦想方式,这两个国家所建造水坝的数量占全世界水坝数量的一半以上,但这些水坝所起的作用真的像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吗?至少在英国独立纪录片导演弗兰尼.阿姆斯特朗的镜头下不是这样的,她从1999年开始,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印度拍摄了土著居民反抗政府修建水坝的诺大运动,尽管底层努力所发出的声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纳曼达水坝停修六年,但是,他们最后却输掉了官司,大坝继续修建。土著人看到搬迁所换来的不过是悲苦的生活,于是毅然决然准备和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一起被淹没。

守护香格里拉》所展现的是修建水坝决策前底层人民生活所受的影响,弗兰尼的《淹没》展现的是水坝修建的决策过程中底层人民生活的被改变,那去年获得多项大奖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李一凡和鄢雨所拍的《淹没》,展现的则是在搬迁的过程中,底层人生活所受的影响及人际关系的改变。虽然三部片子身处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之中,但同样是由修建输水坝所引起,可以说是修建水坝前对底层人生活影响的“三位一体”。至于那些被迫搬迁的人群,在搬迁之后生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需要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四、《高三

媒体对高三的报道已经够多了,似乎没有太多的话可讲,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中所发生的事件,对于很多经历过高三的人来说,可以在那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对于很多出身于底层的人来说,改变命运的机会太少了,高考可算是一个。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那些跳出龙门的学子,突然发现又要经历另一次跳跃——大四,这一次,他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和豪情去高喊:“大功告成!”

 

五、《白塔

最近几年,反映残疾人群的纪录片比较少,苏青和米娜的《白塔》向我们展现了聋哑残疾人之间“正常生活”:他们对于情感的渴望,对正常人生活的追求,他们的情感历程。但是,结局却像正常人一样残酷:王瑞和台湾人已经离婚,但景明却不再等待。

聋哑人的承诺,尽管没有声音,却像“正常人”的诺言一样轻飘。

 

六、《

导演:黄伟凯

黄伟凯的《》能获得“新人奖”感觉似乎有点意外,影片的大部分时间展现的是一个流浪歌手在广州卖唱的经历,他的情感与生活,他对现实的看法,他与城管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其他底层人的交往。

但是,最后他被城管抓走,最后被送到收容所遣送回家,恰好,就在同一个月,同在广州,在收容所里,一名大学生孙志刚被殴打致死,经媒体报道和网络舆论的推动,收容制度被取消。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这部片子有了特殊的意义。

 

七、《风经

导演:孙悦凌

导演努力地制造一个乌托邦,一个梦幻的地方,一次朝拜的经历。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制造乌托邦的地方,也是一个乌托邦破灭的地方。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