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无间行者》:王者归来

2006-11-9 11:28  来源:网易 作者:天下无色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自《无间行者》上映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于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倾力打造的这部美版《无间道》,舆论界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态势:赞美者将其视为继十六年前的《盗亦有道》之后最优秀的、最具娱乐性的典型斯科塞斯作品;批评者则立足于港版《无间道》的角度,指责影片粗俗不堪,完全丧失了原版作品所具有的浓重的文艺气息。为了使自己能够对《无间行者》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价,我在看片之前特意找来港版作品重温了一遍,以便能够对两者做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比较。

  两个小时又二十分钟的观片过程很快结束,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之情,我可以负责任的对影片作出如下的评价:由于两版作品在创作理念、风格主题等方面相去甚远,所以对两者的质量进行硬性的比较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意义,《无间行者》不仅是斯科塞斯既《盗亦有道》之后最具质量、最具个人风格、最具娱乐性的作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片更是称得上一部加入了警匪元素的《盗亦有道》,在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创作低潮之后,那个伟大的马丁斯科塞斯终于回来了。

  一 前世今生

  不好意思的说,本人直到去年的奥斯卡颁奖之际才第一次看到了老马的作品,当时慕名观看了独获11项奥斯卡提名的《飞行者》,但由于自己对这种人物传记电影一向兴趣不大,看过之后只觉得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各方面都很有水准的影片,但影片给我的整体感觉却是与老马一向的鼎鼎大名不甚相符。不久,又追看了老马在《飞行者》之前推出的一部力作《纽约黑帮》,这次的观影感觉要比《飞行者》好一点,虽说影片的剧情有些俗套,但老马不遗余力渲染的宏大时代背景却也非常震撼,基本可称得上一部颇具气势的黑帮史诗。

  在这之后,我才将传说中老马的三部扛鼎之作——《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盗亦有道》全部收齐,看过之后,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这三部影片中的斯科塞斯才是那个真正伟大的斯科塞斯。透过纽约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夜景,通过出租车司机特维斯极力融入主流社会,极力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举动,我明白了年轻时的老马是一个极具批判力度的“愤青导演”;通过狂牛杰克几度沉浮、沧海桑田的一生,我知道了老马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文导演”,而影片极具冲击力的黑白画面,无懈可击的视听语言,近乎完美的摄影、配乐、剪辑等技术运用,更是让我深刻领悟到了老马的伟大之处。

  然而,所有这些都还算不了什么,因为再看完《盗亦有道》之后,我恨不得马上飞到老马的面前向他竖起大拇指,然后高喊“老马,可真有你的!”的确,《盗亦有道》里的老马真正达到了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自由境界,流畅的叙事、朴素的镜头、粗野的暴力、各种流行音乐恰到好处的使用……老马彻底的颠覆了自《教父》以来黑帮影片所推崇的诗意浪漫风格,粉碎了我们心目中传统的“黑手党之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黑暗粗野却又真真切切的黑帮世界。如果说,《教父》是一部气势恢宏、充满浪漫文艺气息的黑帮史诗,那么《盗亦有道》则是一幅波澜壮阔、活生活现的黑帮底层生活的风情画。

  至此,我才明白了《纽约黑帮》、《飞行者》中的老马并不是真正的老马,而是一个为了奥斯卡之梦暂时折了几下腰的老者:为了迎合奥斯卡的口味,《纽约黑帮》在刻意向科波拉式恢宏的黑帮史诗靠拢,《飞行者》则有意为大众制造了一个华丽的“美国梦”。坦白的说,我很愿意看到老马这样继续向学院派们谄媚下去。值得庆幸的是,踏着“无间行者”的脚步,真正的斯科塞斯回来了,也许是奥斯卡连续两次的不给情面,使得老马失去了耐性,也许是老马自己在某一天突然相通……但不管是为什么,那个“不为奥斯卡折腰”、“爱咋咋地”的斯科塞斯终于回来了。

  二 品味无间

  从剧情上看,《无间行者》基本上沿用了港版《无间道》“警匪双方互派卧底”的故事构架,但也做了几处不小的改动,最为明显的是原版中琛哥的戏份被极大的增加,形成了与两位男主角鼎足而三的局面。老马之所以这样改动,并不单纯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尼科尔森的个人魅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于不动声色间将影片从警匪题材转变到了自己最为擅长的黑帮题材,可谓是用心良苦。所以,尽管影片的故事情节源自于《无间道》,但它在整体上更像《无间道‖》多一点,二者都是以黑帮元素为主,以警匪元素为辅,把影片的重点放在了有关黑社会生活的描述上。

  如前文所述,在某种意义上,《无间行者》几乎就是一部加入了警匪元素的《盗亦有道》,同样是流畅无比的叙事节奏,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技术运用,粗野直接的暴力表现,音乐音效的纯熟运用,每每有暴力发生或者剧情发展进入高潮,都会配以恰到好处的流行音乐,二者可谓相得益彰……两部影片在一些技术处理上的风格惊人的相似,甚至片中的三位男主角也都具有某些看似巧合的相通之处:《无间行者》中科林与《盗亦有道》中的亨利都是“搞黑社会要从娃娃抓起”的典型代表,而比利沉着冷静、不着痕迹的处事风格与《盗亦有道》中的吉米也是何其的相似,飞扬跋扈的老大法兰克则对应《盗亦有道》中最为鲜活、最为光彩照人的一个角色——同样嚣张蛮横的汤美。

  当然,《无间行者》与《盗亦有道》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盗亦有道》着重“群”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群黑社会底层分子的日常生活,所以片中多次出现了N多人一起聚会开心的盛大场面,而《无间行者》则是注重“个体”的观念,它的描述对象是一些单个的个体,讲述了一个个的“行者”游走在黑白无间之中。在斯科塞斯的调度下,两者取得了殊途同归的效果,都是极其出色的描绘了一幅城市黑暗角落的生活画卷,真实的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使得影片具备了社会学上的意义,斯科塞斯“电影社会学家”这一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出租车司机特维斯极力融入主流社会所遭到的种种失败,狂牛杰克沧海桑田的一生经历,《盗亦有道》中粗俗狂放的黑帮世界,这些影片在粉碎着人们心目中一个又一个的“美国梦”。实际上,对于“美国梦”的粉碎正是老马最拿手的绝活,而最近的《纽约黑帮》、《飞行者》中,老马却为了迎合奥斯卡的口味刻意削弱了这一主题,甚至具有塑造一个“美国梦”的倾向,致使影片的斯科塞斯风格大不如前。令人欣慰的是,《无间行者》中老马再次拾起了自己的拿手绝活,且不说影片所表达的“这个国家就是老鼠”的主题有多么的震撼,单就影片所展现的与黑社会并无二致的警察生活就足以说明一切,满嘴脏话、动不动就拳脚相向,这样的警察又与黑社会分子有何区别。脏话连篇、暴力场面比比皆是、“国家是老鼠”的主题……既十六年前的《盗亦有道》之后,老马再一次达到了不受奥斯卡干扰,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自由境界。

  三 为老马辩护

  前面已经说过,《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由于在创作理念、主题风格等方面相去甚远,所以对两者的质量进行硬性的比较实在是毫无意义。前者是内敛含蓄的,后者是热情奔放的;前者给人的感觉清爽干净,后者给人的感觉粗俗野蛮;前者着重刻画的是两名卧底的内心世界,表达的是一个宿命的主题,后者着重刻画的是城市黑暗角落里的生存状况,揭示的是“这个国家是老鼠”的主题。简单的说就是,《无间道》很东方,《无间行者》很西方,双方各有特色,各胜擅场。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人站在《无间道》的角度对《无间行者》大加指责,对此,我忍不住要为老马说几句公道话,一吐为快先。

  对于《无间行者》最多的指责莫过于说什么整部影片粗俗不堪,把港版作品具有的意境给抹杀了个干干净净。在这里我想说得是,你们凭什么要求老马一定得按照港版作品的风格来拍,对于同样的故事,不同的导演拍出不同的风格,在电影界是很常见的事情,你不喜欢老马的风格没人勉强你喜欢,但请不要动不动就对影片横加指责、大放厥辞,这就好比论坛里总是有一些莫明其妙的人对王家卫、金基德这种风格导演破口大骂,这样的行径很是惹人厌。

  事实上,港版中人物内心的激烈挣扎以及对宿命论的着重渲染,在《无间行者》中都被老马刻意的减轻了分量,因为他想要做的是真实再现城市黑暗世界的生存状况。所以,这就决定了《无间行者》中各项技术的运用都要朴实无华、返璞归真,这样才能够取得真实记录般的效果,同时也决定了影片不可能具有《无间道》那么多的写意镜头,那么重的文艺气息。试想,你要是把《无间道》中那般煽情处理的黄秋生牺牲段落,那样写意、那样酷的天台决战段落原封不动的照搬在《无间行者》里,会取得多么突兀的效果。实际上,老马对于原版中这两处最为高潮的段落处理的非常明智,既没有刻意的表现,也没有故意的粗略带过,而是让其自然过渡,使其完全融入到了全片的风格与节奏之中。

  四 结语

  也许,《无间行者》只能说是既《盗亦有道》之后最具质量,最具娱乐性的斯科塞斯作品,在整体质量上,它还远没有达到超越《盗亦有道》的高度,但《无间行者》却以足以令现在的我们欢呼雀跃,谁又能否定在低谷徘徊了十几年之后的老马不会再接再厉、乘胜追击呢?老马会不会像八十年代的黑泽明一样步入事业的第二个巅峰时期,新世纪美国影坛的马—迪组合能不能重现当年马—罗组合的辉煌……这一切,我们都将拭目以待。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日后在历数老马的经典名单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在《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盗亦有道》三部扛鼎之作后面加上一部《无间行者》。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