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电影之《红河谷》
讲《
一见我进门,费米把手伸向了我,表情从悲悯变成了愤怒,“为什么,为什么,那个白痴琼斯还活着!”
我吓了一跳。我知道,他在模仿《
“那你为什么认为琼斯是个白痴?”
费米:“他很可笑,不是吗?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可是他却要入伍当兵?他反对暴力却不阻止暴力。你说,这个英国人不是白痴是什么?”
我反驳费米:“不,他只不过是个军人,你不能要求他单枪匹马地阻止国家机器发动的不义战争。我不觉得他可笑,倒觉得他值得同情。”
不知道碰了哪根筋,费米霍地站起,两只手在空中挥舞着,“同情?他值得同情吗?不,没有人会同情他!我讨厌他,我恨他,他是个伪君子,是个懦夫,是个白痴,是个胆小鬼!
他爱西藏人,他知道感恩,可是,他却什么也不做,眼看着他的军队杀人放火,杀掉他们的救命恩人,污辱他所爱的女人,这算是什么军人?!作为男人,一个英国绅士,他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可是,他却要假模假样地跪在那里问天问地!”
我吃了一惊,不知所措。
费米又恶狠狠地加上一句:“他不是一个活人,是个符号,是个传声筒!”
托马斯冷冷地插了一句:“一个好莱坞的变种,but made in China.”
费米发泄完了,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从衣袋里掏出一盒万宝路,又“腾”地站起来,开门出去,门在他身后“砰”地一声关上。
教室里突然安静了,那几个新来的学生窃窃私语。
索菲娅打破沉默,“这个电影是不是外国出了钱?我的意思是好莱坞投了资?”
“没有。”我摇头,“这是中国国产大片。”
索菲娅有些疑惑,“那……它的编导一定有美国背景。”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索菲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因为……因为它像汉堡包,有一股美国味。”
“美国味?在这个电影里,你看出了美国味?你指的是什么?”
索菲娅皱皱鼻子,好像要从空气里闻出《
托马斯强辩:“美国人能把越南炸平,为什么不能让黄河的水倒着流呢?”
我明白了,他们是说,这个电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中国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而美国的地形是东部高、中部低。所以,他们认为这个电影的编导一定是美国人———他按照美国的地形改变了黄河的流向。让雪儿从黄河掉下去,从雅鲁藏布江里漂上来。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就注意到,在国内,这个片子刚公映的时候,我还写过文章批评过这一点。我本以为老外们不会注意到这种细枝末节,没想到这些家伙对中国地形还挺熟。
一直闷头不语的魏安妮说话了:“我怀疑,这个电影拿了中国旅游局的赞助。”
这个小女生也学会了出语惊人。
“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我问。
魏安妮说道:“它让我们看黄河,看雪山,看圣湖,这些风景与电影的内容没什么关系?”
托马斯摇头,“不不,问题不在这儿。问题在于,这种文艺不是来自于历史,也不是来自于现实,而是来自于头脑。这种可爱的头脑根据需要制造观念,导演们就用这些观念来拍电影。这个电影有两个观念,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民族团结。导演又制造了昂贵的包装盒———西藏的风景和民族的三角恋。”
“还有黄河的……瀑布。”魏安妮想起了电影开始的宏大场面。
“用中国报刊上的话讲,这就叫‘主旋律也要加强娱乐性’。”费米突然插话。他抽烟回来以后,一直没有插嘴的机会。
费米的解释惹恼了托马斯,“娱乐?谁娱乐?是侵略者娱乐,还是被侵略者娱乐?一伙强盗冲进你的家,烧了你的屋子,杀了你的父母兄弟,污辱了你的妻子女儿。你无法报仇,就编出一个故事来安慰家里人:坏蛋后悔了,他们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他们跪在地上请求上帝的原谅,他们还掉了眼泪,哭得很伤心,他们非常痛苦,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我不得不对托马斯刮目相看,看来西方人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个德国佬还挺有正义感。
但是,我还是得纠正他表述上的错误:“不,托马斯,你理解错了。良心受到谴责的不是坏蛋,是琼斯,他在为同胞中的坏蛋忏悔。”
托马斯一声冷笑,“忏悔,那要看是谁的忏悔,是英国人的忏悔,还是中国人替英国人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