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好莱坞庄园》野心有余,气度不足

2006-10-21 9:32  来源:看电影 作者:红袖添饭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Truth,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

  “真相、正义与美国方式”,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超人”第一次搬上电视屏幕时的广告词;正好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新片《好莱坞庄园》(Hollywoodland),不仅因为该片的主人公就是第一代荧屏“超人”,该片的故事内容和表现手法,也与真相、正义和美国梦有着很强的联系。

  【“超人”死了】

  对于电影中的主人公乔治里夫斯(George Reeves),现代人可能很难比较陌生,但对于二战后出生的一代而言,他却是风靡一时的偶像。那时电视的能量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虽然还没有对电影造成致命的影响,但隐隐已经形成足够的威胁。不少在好莱坞找不到市场的二三线演员,通过小荧屏反而实现了明星梦。乔治里夫斯正是其中一位。

  里夫斯入行很早,尤其值得骄傲的是起点并不低——在好莱坞经典巨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里夫斯小小地轧了一角(扮演一开始追求斯佳丽的双胞胎之一)。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里夫斯从此也树立了宏伟的表演目标;终其一生,他都在梦想成为像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那样演技与人气都极其耀目的超级巨星。可惜造化弄人,里夫斯的真实人生并没有像他扮演的“超人”那样战无不胜;这位在镜头前“比钢铁还坚硬” 的男人,最终以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最关键的是,“超人之死”的具体细节至今依然是个迷,虽然警方结论是自杀,但“他杀”的怀疑却从来没消停过。

  【“大餐”来了】

  电影正是从里夫斯之死开场的。由此也引出电影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关于死因真相的调查过程。不过,编导根本没想将本片拍成一部侦探片,因此对于追查的具体过程,都是简略地带过。无论是警察的结论也好,还是落魄私家侦探的执着也好,影片的重点显然不是向观众描述解开谜底的过程,而是以点带面,通过与死亡之谜相关的两段不同人生,来折射出更大层面上的信息。

  具体说来,影片实际上重点描绘的,分别是私家侦探路易斯西蒙(Louis Simo)和里夫斯这两个“人”。由里夫斯母亲不相信儿子是自杀为缘由,顺理成章地引入私家侦探这个虚构人物,再由侦探的调查过程,顺藤摸瓜地展现里夫斯的人生。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的片段相互交织,不仅展现了两段不同人生并且让他们形成某种穿越时空的交流,更是从演员与私家侦探的角度为我们揭开了那个年代好莱坞内外生活的一角。应当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处理手法,也是一种颇具野心的表现方式。在这样的一个剧情模式下,囊括了时代剧、明星内幕、小市民对草根生活的抗争、好莱坞组织涉黑阴谋、社会认同与自我突破之间矛盾……等等丰富的元素,单单一个提出来都可以拍成一部非常有内涵的电影。将这么多元素以一个事件窜接在一起,先不论效果如何,至少这份“先天霸气”是需要肯定一下的。看来,在如今好莱坞创作队伍普遍不求上进的情形下,从电视荧屏转战大银幕的俊才们都有着“初生牛犊”的精神,加上美国电视剧个个都是“剧不惊人誓不休”的气概,曾掌舵《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六尺风云》(Six Feet Under)、《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等热门剧集的导演艾伦柯特尔(Allen Coulter)自然也不甘示弱于人。以《好莱坞庄园》“扎堆儿”的剧情元素来看,柯特尔颇有以此向疲软的电影业示威或炫耀之意。

  【消化不良】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剧情元素之丰富,既是本片一大亮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成为影片一个主要缺陷。倒不是说一部电影不能包含很丰富的元素,关键是看这些元素之间是否能形成良性互动,从而相互滋润、成就各自精彩。如果只是一味凭借“闯劲”或者“野心”对各种元素进行大包揽,却对元素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不周,然后又在实际调度过程中操作失衡,这样反而会拖累作品的完整性:零散看上去是表现了很多,但凑在一起却缺乏一种一流精品应该具有的浑然天成的感觉。

  这种剧情结构上的不合理,最明显的表现在对私家侦探与里夫斯这两点线的同时、对等展现。以一个谜团开始的影片,未必都要以揭示目标对象的生活为主而将揭迷的人沦为工具,那样显得太普通。《好莱坞庄园》显然有更高的追求,一个可以作为隐性超越的目标就是《洛城机密》(L.A.Confidential)。在那部杰作中,作为警察的主人公的生活片段,和他所调查的好莱坞乃至警局黑幕,这两方面就结合得天衣无缝,使观众既惊叹于黑幕之复杂,又感叹于警察之铁汉柔情。《好莱坞庄园》企图意“并蒂莲”的形式超越前者,却忘了前者中警察的生活一面与调查黑幕之间是相通的,是有时空的延续性的。然而在《好莱坞庄园》表述世界中,侦探与里夫斯彼此的个人生活是没有交集的,因此人们不仅要问编导:表现侦探西蒙的个人生活到底对影片整体有何帮助呢?要知道一部完整而系统的影片中,每一个元素、每一个桥段的运用,都是要为系统整体服务的,如果在客观上造成剧情的分离,那就不是有效机体而是冗余肿瘤,应当除之而后快了。其实,西蒙与里夫斯各自的私人生活,细节上固然迥异,但只要在趋势与节奏上找到趋同点,也是能通过相似的气氛使这两个时空的故事发生关联的。可惜的是,《好莱坞庄园》的编导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契合点,或者他们心里有想法却没有表达清楚;总之电影中这两条线名义上有“查案”的联系,实际上却各自为政,最后哪条线也没表现得特别完美。并且由于缺乏关联,两条线索在场景转换上显得比较生硬,使得影片整体缺乏行云流水的快感。

  除了叙事线索上考虑不周外,每条线索内部——仔细推敲的话——也存在照顾失衡和节奏紊乱的问题。以里夫斯这条线为例,且不说各片段和相连的西蒙生活的片段之间缺乏联系或者某种对照,就是只把里夫斯有关片段前后连贯起来,也难以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可以推测的是,编导一开始的确是以探究里夫斯死亡真相为主,并在西蒙的调查过程中给出了三个假设,分别为情杀、误杀和自杀,但这中间并没有什么超出历史或者观众已知事实的范围,所以这些推测看起来丝毫没有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的效果,而且因为三个都是推测,也很难肯定哪一个更可靠;既然都不可靠,又没有新的假设,那在“查案”这一点上等于是白忙活了半天。可是从表现手法来看,编导似乎又是有意偏向于里夫斯是因事业不顺而自杀这条结论,却又对于那些最能支持这条结论的生活片段——如《超人》之后转型的困难——描绘不够,等到编导推出那个最后青睐的结论时,观众一时还反应不过来,因为在前面观影的过程中并没有积累足够的证据。纷繁的头绪导致节奏的紊乱,无论表现对象是多么复杂,但编导的表现思路不能跟这乱,越是有掌控力的编导,越是能以大巧不工的方式给于观众直观而整体的感受。例如去年的《辛瑞那》(Syriana),表面看起来很复杂,但在气韵上其实是“乱”得井井有条,“乱”得有整体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乱神不乱”。而在《好莱坞庄园》中,编导的“神”首先就乱了,最后形神倒是一致了,但这种“心虚的乱”显然就缺乏沉稳惊奇的大师气度。

  【“咸鱼”翻身了】

  初掌大银幕,编导在控制力上的确不如想象的好。不过,他们在调度演员方面,倒是非常有成效。这当中最显著的效果,自然是属于刚获得威尼最佳男主角肯定的本阿弗里克(Ben Affleck)。里夫斯这个角色,恐怕也是小本在新世纪里演的最有神采的。特别是在犹豫是否要接演“超人”角色,以及成功后发现转型困难的尴尬时,小本还是很精确地把握了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个人比较欣赏里夫斯死亡当晚上楼梯前的表演,因为片中侦探西蒙做了三次推测,因此也有三次同样的场景。但又由于推断的理由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也不一样。小本在表现人物大致相同的无奈灰心状态时,也体现出了每次心境的细微差别,颇见功力。想来小本由“好莱坞金童子” 到最近几乎成为“烂片臭咸鱼”,人生遭遇上与里夫斯经历比较接近,因而比较容易再现那种感受吧。不过,个人以为,小本这次的表演相对他过去固然是强多了,但如果要和今年其他优秀演员横向比较的话,他就未必值得看好了。可以说他在《好莱坞庄园》中体现了一个优秀演员应有的素质,但不一定是特别了不得的事情。

  几个配角的表演都非常精彩。布罗迪(Adrien Brody)的戏份完全够得上第一主角,个人也对他的表演最满意,甚至感觉比《钢琴师》中还要立体。戴安莲(Diane Lane)和鲍勃霍斯金(Bob Hoskins)也都算老戏骨了,功力自不在话下。尤其在演对手戏时,大家一起飚演技,隐隐有火花四射的感觉。个人很喜欢餐厅那一场景,戴安莲和鲍勃霍斯金的角色各自带着情人聚餐,彼此身份古怪而当事人处之泰然甚至还有点放肆,更增添了这场戏的趣味程度。不过,仍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编导在整体调控上能力的欠缺,各位大牌的表演虽然都很生动,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连贯性而无法给整体加分,这不能不说是另一个遗憾。

  【美梦落空了】

  作为秋季严肃剧情片的第一炮,《好莱坞庄园》没有想象中那么精致完美,除表演外其他很多方面让人无法不微皱一下眉头。这一“真相”,恐怕也是编导事先没想过的。如果觉得有问题而随大流不说,那我就显得不“正义”了,呵呵。片中里夫斯有无法事先的梦想,编导膨胀野心企图打造“冲奥”大片也是一个梦,而且是属于这个季节美国大片们的普遍梦想。然而只有真正有能力去实现梦想的人才会是赢家,《好莱坞庄园》整体离《洛城机密》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估计它的“美国梦”要落空了。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qzVOBCoLr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