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城市恐惧症《江城夏日》

2006-9-27 20:59  来源:网易 作者:轻与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山村教师李启明来到武汉寻找多年前失去音讯的儿子李学勤,其早在几年前就来汉打工的女儿李艳红为他安排了住处。表面上艳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有一个对她关怀备至的男朋友,但其实她只是一家歌厅的“小姐”,同时兼任老板刘鹤的情人。在一位快退休的警察老王的帮助下,李启明四处寻找儿子的下落,最后得到“学勤去了深圳”的讯息。孰不知,学勤两年前就已经在一起劫车案中魂消命陨,而害死学勤的罪魁祸首正是李启明心目中的“准女婿”刘鹤。在李启明摆的答谢宴中,刘鹤遇到了知其案底的老王,最终因害怕老王揭发而致其于死地。李启明带着虚假的希望踏上归途,艳红也在刘鹤判处死刑后回到了故乡,并在那里生下了刘鹤的孩子。

  影片表现的一个主题我很喜欢,那就是一种对城市的恐惧。城市给人的印象总是繁华而空虚,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处处充满致命的诱惑。在这部影片中,好人在城里都没有好下场:李启明在多年前的文革中犯了错被发配山区、儿子李学勤进城打工误入黑社会最终丧命、女儿李艳红只能在歌厅当“小姐”、警察老王在快退休时遭遇毒手……就连刘鹤也是因为一点点仅存的良心而致东窗事发——如果他没因为学勤的事感到愧疚而竭力招待李启明的话,他也不会遇到老王。也许这样的角度多少有些偏激,然而,不得不承认,就连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也总会时不时的为那些灯红酒绿背后的空虚堕落感到茫然和害怕。阳光越猛烈,事物投下的影子也越浓重,大概繁华和堕落本就是相生相克的吧。

  相比之下,影片最后几分钟所表现的山村景色真是如诗如画,导演的志趣可谓一目了然。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结尾,葬礼和新生相继而出,寓意深刻,充分表现了对奢靡空虚的舍弃以及对朴实真情的追求。当那个新生儿呱呱落地之时,李启明露出了一丝浅浅的微笑,电影就此定格淡出,十分耐人寻味。片中还有一个有关“寻找”的主题,表面上是寻人,实质是寻找一种心灵的恬静和满足,李启明是这样,李艳红也是这样。我想,这就可以解释李启明最后那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吧。虽然得知了儿子的噩耗,妻子也最终病亡,但他寻回了女儿,寻回了自己生命的定位,看着刚出生的孙子,希望又在他眼前铺展开来,他的心感到安稳而踏实,这是一种满足的愉悦。

  虽然各方对这部片子的评价都很高,但仔细一看,还是有不少令人失望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剧情的漏洞,在令学勤丧命的劫车案中,刘鹤得到了一辆奥迪。一般这种脏车应该是越快转手越好,更何况还“沾了血”,可刘鹤却偏偏要留着自己用。就算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为了悼念学勤而留下了车,但当了歌厅老板之后,以车代步的机会多的是,考个或者办个假执照也会比较方便行动吧,可他硬是要“两袖清风”的开着脏车满市乱逛,真是胆大包天!估计就是等着别人来捉。还有就是,艳红将李启明安排在与朋友阿丽合租的公寓里,居然让李睡阿丽的床,那阿丽睡哪儿?如果说阿丽也是“小姐”,晚上不回家,那艳红也是啊,李启明完全可以睡艳红的床嘛。这样一来,就算阿丽把“工作”带到家里,艳红也根本没权利发那么大的脾气,因为她本来就不应该把朋友的床让父亲睡。最后,虽然该片以武汉为背景,但我一点儿也没觉出地道的“汉味”,好像只要稍做修改,这个故事就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城市。另外,人物的台词实在太差了,不知道是不是配音,哪有人会那么匀速的说话?虽然说的是武汉话,但好像是直接把书面语背出来似的,生硬得要命。

  (数落了这么多剧本的不是,我突然觉得,如果写成小说,这些漏洞肯定可以以一种合理的解释弥补,只可惜电影无法表现得如此密不透风。由此可知,小说和电影还是蛮有差别的,无论是将小说改编成电影还是原创剧本一定要删去过多的枝蔓,让它更有视觉呈现力。)

相关链接: 葬礼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JSfiwwmp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