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重访摇滚乐时代:几本摇滚电影

2006-9-3 12:39  来源:北大中文论坛 作者:邑有流亡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我有张涅磐的打口原盘,是纪念科特柯本的精选辑,封套上赫然写着"grunge is dead"令我心里抽痛不已.毕竟一个人的死是不会终止一个时代的,但是当一群人死去或者老去的时候,一个时代也将随之结束.历史是不能被复制的,正如同狄更斯坦在他的《伊甸园之门》里所言:60年代真的结束了,美国的历史没有第二次.
  昨天晚上看了《摇滚校园》,前年就想看却一直耽搁的片子,尽管给我的感觉多少是部招安了的摇滚启蒙电影,却让我还是激动了起来,回想着看过的几部不错的摇滚电影,疯狂之下冷静的思考,试图通过影像寻找时间背后的一些真相.

  《大门》:六七十年代的预谋自杀者的传说

  那个年代也不是我们能够真切感受的,只有透过陈旧的或者翻录的唱片以及艾伦金斯伯格的诗篇来引起脉搏的共鸣,  “他们把手表从楼顶扔下作为为时间以外的永恒投下一票,从此之后闹钟每日鸣响十年不得安宁。他们成功不成功的三次切开手腕,洗手不干又被迫撬开古玩商店,他们在店中自觉苍老暗自悲戚。”
  Jim Morrison,这个我所喜欢的摇滚乐手之一,吸引我的是他的音乐和诗歌中纠缠着的生死性和无由的迷幻,Jim一生都在寻找死亡的美感,童年目睹的那场车祸中的印第安州老人犹如死神,一再在他绝望和迷幻的时候出现;他试图通过异教的仪式,用割脉饮血的自残方式来延续意味生命不止的性能力;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他在欢庆的儿童中看到童年的自己,和当年垂死的印第安老人并肩而坐。很佩服导演奥立佛斯通这样的组织手法。这像是一部传记电影,更像是一部MTV,地下丝绒和大门的声音一再刺激我的神经,一刹那,仅仅是一刹那,我忘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宗教,诗歌,摇滚乐,鲜血,于是,莫里森开始了迷幻中的愤怒然后死亡。
  那个时代,摇滚乐的快感不仅在于舞台上恣意的表达方式,怒吼,噪音,伍德斯托克,猫王的扭胯,亨德里格斯的烧毁吉他,伊基波普的露械(郝舫在《伤花怒放》中暗示了莫里森的死也于他的那次露械有关),还在于和警察的对抗。所有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狂欢着,蔑视着一切政权制度,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年代。尽管一群人的非自然死亡和生者向商业的偏安让那个时代在喧嚣里瞬时悄无声息,肮脏的大街重新变得井然有序,愤怒变成了犬儒。垃圾堆被隐藏了,约翰列农被枪杀了,金斯伯格病死了,60年代真的结束了,而战争依然继续,死亡仍旧每天上演,所有的人庸俗的生存。

  《猜火车》:八九十年代的无处可去的夜晚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ing bi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 Choose fixed interest mortgage repayments.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your friends. Choose leisure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a three-piece suite on hire purchase in a range of ****ing fabrics. 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at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stuffing ****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h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ment to the selfish, ****ed 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f.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g else. And the reasons?there are no reasons.
  狂欢的夜晚,害怕的是今夜无处可去。一个学医的朋友曾经和我解释,做爱和吸毒都是通过刺激脑垂体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身体的兴奋状态,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导致多巴胺的分泌,只是刺激的强度不同罢了。
  兴奋了又如何,一阵阵刺激之后更加无助的迷惘和空虚,当整部片子在狂欢和颠覆之后,麦克雷登和他的伙伴为死于暴病的汤姆唱起了悲伤的童谣,于是一时间随着剧情被麻痹的神经一下子释放出来,像是某种积蓄以久的悲伤情绪瞬时迸发,每个人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可是开头的疑惑又将如何解释。这一代人已经没有了宗教,却是因为没有宗教而挣扎,他们无处可去,上帝不再给予光明了。
  他们最后的招安又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要回到妥协中去,又是一个时代的悲哀,究竟要历经几劫才能冲破这层牢笼呢?我们始终在寻找施舍的自由。

  《摇滚校园》:这个世纪,摇滚只是音乐的一种

  初看本片,我觉得有点像摇滚版的《放牛班的春天》,片子中提到的大多数人名以及海报都是曾经让我激动过的东西,直到后面更为强烈的反抗精神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之后。
  这里面的摇滚真是干净的音乐,和毒品无关和滥交无关,其实摇滚从一开始就是被误读的(特别是现代中国人),没有一个摇滚乐手会说自己吸毒是为了摇滚(中国的伪摇滚除外),来自儿童的摇滚真是摇滚的最佳状态。
  这真是一部理想主义的摇滚电影,和童话一样美好。片子的结局,家长们会在酒吧现场为自己的孩子叫好,从一开始的斥责抵制到一同向摇滚欢呼,也许是纪念他们曾经消逝不复的叛逆年代,也许是为了孩子们的音乐技巧,摇滚的尖锐在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尾中变得圆滑可爱。它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疯狂的一面,无论老师,家长。
  但是不管怎么说,那样的时代不会再来了,每个人都聪明了,但是没有人单纯了。儿童也有长大的一天。

  写完之后,才发现自己也失去了曾有的激情,是什么,是现实和理想的一番番碰撞让我们变得狡猾变得畏缩,变得隐藏逃避。所有的东西只是成了一刹那的唤起。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