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日本的悲剧》当代社会人际悲剧

2006-9-2 18:41  来源:网易 作者:KavkaLu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往往能反映时代的特征,所以木下惠介选择了一个底层家庭来表现日本动荡期的真相。母亲的形象往往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形象,忍辱负重是东方女人的品质,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学,母亲做出牺牲的有很多,
作为时代特性浓郁的电影本片和60年代黑泽明《没有季节的小墟》有着知识分子式的苦闷和思索,本片展示的日本战后经济、政治的新闻插入很有价值,这种手法甚至一直影响至今。在《2046》里也有这种形式的借鉴。
记存,始终是一种责任,那些在废墟上上课的日本小童在老师带领下议论黑市生存者的问题令人感慨,这是内在的质问,对于生存境遇中弱势投以关切,在生存问题的道义讨论上,大和民族比我们诚实,所有利己主义的选择都是人的本能求生欲望所致至于道德家需要的善意那是此后精神层面对于自我崇高的一种反馈,想想关东军的口号我们就能发现南京大屠杀是本能兽性的真实反映,他存在在任何饥饿部族,这样的惨剧在任何尚未精神脱贫的民族都会发生!
这是全体人类的共性和悲剧。
在战后,受左翼(在上一世纪初页,左翼是知识分子期望的姿态)影响的日本电影人确实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去面对周遭的世界以及希望通过自己来唤醒民众改变世界,在本片里那老师对于战争的反思甚至高于当下日本电影的精神自问,为什么,原因是教育让人变得模糊,就像我们对于家国历史的迷失一样,日本当下也是这样的问题,当青年精神苦闷的时候,征服欲就成为简单生活的动力,这往往是许多问题的开始!
“日本真是废物”,这是导演的一种担忧,然而,当这成为一种生存动力,人类还是人类吗?
影片以闪回来展示这个苦难家庭孩子的长大,可是,孩子又只能明白母亲为了他们才抛头露面的苦衷,对于抚育有时真的如同种庄家全是天意。母亲的泪水和屈辱无法让孩子省悟的,当他们背弃母亲时我们只能说是社会的残忍,是社会让人性失去了爱的功能,失去了善意。
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抛弃母亲,这样的孩子是谁之罪过,80年代香港有个《法外情》却反向表现了母亲的选择。
在所有不平等的世界,选择是造化和人的自我修养,真的无法说谁道德,生活的愿望是社会教化的过程。
在片中还出现了作为对应的英语补习老师一家,在势利的社会人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在等级和利益里亲情的根基会被撼动,此后,就是对于世界准则的仇愤,当贫困横亘在人的面前,请不要责难凡人的软弱,我们可以在宽泛的道德上指责别人的无义,可是,当大时代是龌龊的,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将过高的准则强加给卑微的生命。
为了活着,人都会抓一些救命稻草,英语补习老师赤泽或许让我们看见男性最为脆弱的一面,这种试图以感情移置来寻回自己的男人甚至不及世一的母亲。
影片的重场戏是春子和儿子世一在亡父墓前的戏,这段戏将亲情的割裂和悲剧提前告知了观众,长镜头将母子的情绪完整呈现给了观众,对于母亲而言当希望逐一破灭,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春子是值得同情的,她自始至终保持着人的尊严,虽然这样的尊严很不容易。我真的不明白中国的观众怎么将日本的陪酒现象等同于卖春,在影片里造成春子危机的是儿女不孝以及股票投机的失败,母亲已经尽力,母亲作为一个弱女子被时代吞噬真的是个人无法抗拒的。
至于有人把数次出现的火车和母亲最后的选择联系在一起是比较牵强的,我个人认为火车代表着时代,代表着个体无法抗拒的外界的力,不是任何人都会变得狼心狗肺的,但是,这样的生活更加艰难,在木下惠介所有影片里,本片尤为重要。
和同时代的日本电影比,这部电影在剪辑上的探索和对于日本当代性思想内核的反思使得影片更有震撼性,那些充满伤情的无声的闪回镜头记录了一个母亲含辛茹苦的昨天,也标注着一个被适者生存和强者逻辑蛊惑的现代世界的冰凉无情,在世一嘴里所说的那套生活逻辑让我同样想起我们的“啃老族”,德行已经在历史里慢慢泛黄,当世一母亲春子走向死途的时候,她同时埋葬了一种充满爱的人际关系,为了生存的獠牙已经肆无忌惮摧毁了亲情的血脉,有多少孩子能够记起父母为之付出的经济代价和辛酸!
这是当代日本的悲剧,同样,也是亚洲传统伦理崩塌的悲剧,也是,人就是那样的“务实”,为了生存,为了我们无法改变的丛林法则,生命随波逐流!

【附录:影片资料】
日本的悲剧(A Japanese Tregedy)》1953日本
导演:木下惠介
主演:桂水洋子、望月优子、田蒲正己
片长:116分钟
奖项:日本史上最佳200部日本电影之一
个人评价:艺术性9,欣赏性7(现代性反思的影片)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