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的诗《迷失的城市》
2006-9-1 11:09 来源:网易 作者:小马,笑骂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刚刚看完安迪.加西亚的新片——《迷失的城市 》,心头还萦绕着影片带给我的陶醉与感动。虽然我对古巴的历史,以及加西亚所饰演人物的原型不太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被影片的超凡美感所震撼。这是加西亚所拍摄的一部电影,更是加西亚所作的一首诗,一首他献给自己祖国的诗。
安迪.加西亚,最早见到他是在1987年的著名影片《铁面无私 》里,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车站与凯文并肩作战的那场戏,那时,他还只是个粉面小武生。后来,在《教父3 》里见到他,虽然多了些灵气,但在老戏骨帕西诺的身边,也只能算是个乳臭未干的晚生后辈。再后来,在《无名英雄 》里见到他,与同样为老戏骨的霍夫曼演戏时,已完全看不出他的青涩,虽然面容依旧清秀俊朗,但足以令那个内心充满矛盾的冒名顶替者在观众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后,我们看到了《当男人爱上女人 》,这时候,他已集英俊、深沉、干练于一身,成为人们心中永不退色的完美情人。
南美移民成为好莱坞一线明星,这在美国并不多见,更何况5岁随父母来到美国的加西亚,他祖国是目前仍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的——古巴。更为难得的是,加西亚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经常为古巴筹集善款,还在2000年的古巴男孩埃连回国事件中,尽自己所能做出最大的努力。
加西亚的婚姻生活同样令人感动,安迪自1982年与自己大学时的同窗Marivi结婚,二人相守至今,育有4名子女。这在名利纷繁的好莱坞,对于这样一个曾经是无数女子心中的完美情人的明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2003年,他带着漂亮的女儿出席金球奖颁奖典礼,人们笑称在《十一罗汉 》里耀武扬威的赌场老板,到了女儿面前成了一个和蔼、甚至有些言听计从的忠厚老爸。谁知在这份打趣后面,又有多少人的心中充满了羡慕之情呢?
这样一个对爱情专一,对自己出生的国家念念不忘的人,在事业有成之时,定是要追根溯源的——《迷失的城市 》便是安迪的寻根之旅。
之所以说这部影片更像一首诗,是因为影片自始至终流露出的那份情感,用中国古代的文言形容便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古巴风格音乐,流畅的剪接,对于这部影片,实在找不出比“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更好话语来形容了。
整部影片从内容上分三部分,古巴革命前的动荡,大革命“成功”后安迪.加西亚饰演的主人公菲戈家庭的分崩离析,以及菲戈到达美国之后的生活境况。可以说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但它和《雷 》、《与歌同行 》等影片的叙事思想和风格有很大不同。这部影片给人的最大感觉是——不是为了人而讲故事,而是讲人在故事发生时的种种反应。我想,这种叙事方法更能体现人物的真实性格,也就更接近传记片的最本质。
影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片段是菲戈的弟弟,绰号“佩雷戈”的革命领导人带领革命者攻打总统府的情景。这是我在银幕上见过的最美的暴力革命,一袭白衣的革命者们举着长短不一的枪支在总统府的台阶上奔跑,即使有人中枪倒下,别的人也毫无惧色,继续向前。没有夸张的鲜血迸溅,有的,只是一片白色的衣衫和一张张坚定的面孔。与此进行交叉剪辑的是,充满动感的古巴音乐和舞蹈,菲戈在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着他心目中最美的事物。
影片中像这样的交叉剪辑还有很多,而一些镜头和音乐的重叠使用,更使影片流畅自然。而一些倒叙,比如菲戈在家里的餐桌上回忆自己孤身复仇的经历,现实与回忆的衔接都恰到好处,毫无突兀之感,这不能不说是加西亚,这个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演员练就的高深功夫。
不太明白的是,在片头的演员表里,达斯廷.霍夫曼紧挨着安迪.加西亚,排在第二,而比尔.墨瑞排在最后,到头来墨瑞的戏份比霍夫曼多得多,也更出彩。难道是因为霍夫曼的名气大?与加西亚在《无名英雄 》里成就的友谊更铁?我们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有霍夫曼和墨瑞这样的演技超群且为人低调的明星为其自导自演的新片鼎力相助,可以推断加西亚本人的一些品格。
影片中有些似曾相识的情节,比如老人死在菜地,比如兄弟背叛反目,不知是因为影片中的一些情节确实太像《教父 》,还是由于加西亚出演《教父3 》的经历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但无疑,古巴总统在1959年元旦到来之际下台,我是最早在《教父2 》中见到的。与《教父 》中完全从意大利黑手党的旁观者角度看这场政变不同的是,《迷失城市 》是从古巴人的角度来审视这场政变的。
我知道我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毕竟这部影片是从小受美国教育的古巴移民在好莱坞创作的,不能不说带有浓重的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但这又有何妨?正像影片中菲戈的父亲所说的,需要有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度”。至少因为看了这部影片,我被片中人物对古巴的热爱所感动,开始对古巴的历史和文明感兴趣了。不知何时会有中国人,操着英语,从全新的角度,充满深情地讲述我们曾经的革命,到那时,也会有外国人因此爱上我们的国家吗?
安迪.加西亚,最早见到他是在1987年的著名影片《
南美移民成为好莱坞一线明星,这在美国并不多见,更何况5岁随父母来到美国的加西亚,他祖国是目前仍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的——古巴。更为难得的是,加西亚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经常为古巴筹集善款,还在2000年的古巴男孩埃连回国事件中,尽自己所能做出最大的努力。
加西亚的婚姻生活同样令人感动,安迪自1982年与自己大学时的同窗Marivi结婚,二人相守至今,育有4名子女。这在名利纷繁的好莱坞,对于这样一个曾经是无数女子心中的完美情人的明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2003年,他带着漂亮的女儿出席金球奖颁奖典礼,人们笑称在《
这样一个对爱情专一,对自己出生的国家念念不忘的人,在事业有成之时,定是要追根溯源的——《
之所以说这部影片更像一首诗,是因为影片自始至终流露出的那份情感,用中国古代的文言形容便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古巴风格音乐,流畅的剪接,对于这部影片,实在找不出比“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更好话语来形容了。
整部影片从内容上分三部分,古巴革命前的动荡,大革命“成功”后安迪.加西亚饰演的主人公菲戈家庭的分崩离析,以及菲戈到达美国之后的生活境况。可以说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但它和《
影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片段是菲戈的弟弟,绰号“佩雷戈”的革命领导人带领革命者攻打总统府的情景。这是我在银幕上见过的最美的暴力革命,一袭白衣的革命者们举着长短不一的枪支在总统府的台阶上奔跑,即使有人中枪倒下,别的人也毫无惧色,继续向前。没有夸张的鲜血迸溅,有的,只是一片白色的衣衫和一张张坚定的面孔。与此进行交叉剪辑的是,充满动感的古巴音乐和舞蹈,菲戈在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着他心目中最美的事物。
影片中像这样的交叉剪辑还有很多,而一些镜头和音乐的重叠使用,更使影片流畅自然。而一些倒叙,比如菲戈在家里的餐桌上回忆自己孤身复仇的经历,现实与回忆的衔接都恰到好处,毫无突兀之感,这不能不说是加西亚,这个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演员练就的高深功夫。
不太明白的是,在片头的演员表里,达斯廷.霍夫曼紧挨着安迪.加西亚,排在第二,而比尔.墨瑞排在最后,到头来墨瑞的戏份比霍夫曼多得多,也更出彩。难道是因为霍夫曼的名气大?与加西亚在《
影片中有些似曾相识的情节,比如老人死在菜地,比如兄弟背叛反目,不知是因为影片中的一些情节确实太像《
我知道我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毕竟这部影片是从小受美国教育的古巴移民在好莱坞创作的,不能不说带有浓重的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但这又有何妨?正像影片中菲戈的父亲所说的,需要有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度”。至少因为看了这部影片,我被片中人物对古巴的热爱所感动,开始对古巴的历史和文明感兴趣了。不知何时会有中国人,操着英语,从全新的角度,充满深情地讲述我们曾经的革命,到那时,也会有外国人因此爱上我们的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