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方言中的耶稣-房山教堂

2006-8-24 15:29  来源:现象 作者:沙丁鱼2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中国人喜欢热闹,哪怕是在祷告。基督教,这一原本肃穆的西方宗教到了江苏东海县的房山镇,也自然而然入乡随俗变得活泼起来。


房山教堂,一座简陋的房屋,由一个台湾牧师捐资2500美元所建成。绝非一般基督教堂一般的哥特式建筑,也没有精致的石雕图案和彩色的玫瑰花窗,除了墙上挂着那个大十字架,以及一个讲台、一些座椅,里头没其他多余的东西。但是,实用就好。村民们信仰宗教的目的也实实在在,为了平安、为了健康,总之就是让生活可以过得更好。最奇妙的是,祷告、忏悔、唱诗都是用当地方言唱出来的,悠扬而节奏明晰的旋律,非常好听;并且有完整的歌词、有简谱、有书本,还要上课学习,开会进行思想汇报;没有钢琴和管风琴,就用电子琴;在这里,宗教并未显得特别神秘和郑重,念念有词的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心灵上的安宁。正如多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唱佛机,看似固执的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怎么都行”的哲学,一种伟大的自得其乐和难得糊涂的智慧,总有办法让生活热闹纷繁起来。


影片以教堂里的一次集体祷告开始,镜头逐一推进,信徒大多为老年人,衣着单调,表情略嫌呆滞。他们跟着老陈唱赞美诗,听布道者老陆讲课,偶尔,一个老人悄悄的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有一次,一个中年妇女迟到了,她慌张的迈过门槛,并和旁边的人一样,向着心目中的耶稣,安静的跪在铺了麻袋的地板上;还有一个走不动的老太太,要别人踩着小板车带过来。他们开会时讲解的各人对耶稣的领会,就是非常琐碎的小事,但他们觉得这就是神的恩赐;虽然认为“爱人如己”不可能做到,但从村民们的言行举止中看来,基督教在此不仅起着一个信仰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成为了人们一种自觉道德约束。这一点,在教堂看门人老胡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有意无意的,徐辛一开始就将老胡作为主要线索,或者其实这片子就是老胡的工作记录。他离教堂最近,接触到最多负面的事情,比如那次关于培训班交费问题的争吵,但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个非常平实的老头。“他怎么能收钱?”任何利用宗教名义敛财的行为都是他所不愿理解的。其实仅仅从镜头里展示的日常生活,每天从家里到教堂上班这一过程,以及为生病的亲戚一起祷告等事情,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老胡为人的豁达。一个典型的农村老头代表,很朴实,知天乐命,这种生活态度甚至可以说与宗教无关。也许徐辛探讨的并不是宗教,他放过了很多深入的机会,比如和当地政府的矛盾、比如那次交费问题,并未将此片变成一个调查,而原本这个片子所能涵盖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培训班纠纷之后,就是“6个月后”,老胡的妻子在他坟前撕心裂肺的哭泣,一个意味深长的结束,一切讨论嘎然而止。


跟同样也是记录人类宗教活动的德国记录片《耶稣,你知道 (Jesus, You Know)相比,《房山教堂》在捕捉人性方面内容显得更为丰富,无论导演有意识的镜头取景还是被拍摄对象行为,生活本身都远远超越了宗教这一主题。我不知道徐辛的拍摄时间如何安排,但我觉得没有拍到圣诞节也许多少有点遗珠之恨。不知道这里的人们是否庆祝这个节日?如果有,想来是应该非常有意思的。因为这里的耶稣是房山方言中的耶稣,他是可以亲近的。


 


房山教堂:


 


 



 


 



 


 


导演工作照:



 


相关链接: 房山教堂 徐辛 安静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