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老板刘德华的造星计划

2006-8-16 13:46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林嘉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那种感觉就是被爸妈安排去相亲,进去一看里面坐的是全智贤。”刘德华这样描述他第一次看到他投资的《疯狂的石头》的感受。他在2005年3月23日启动“亚洲新星导”计划,支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7位年轻导演拍摄6部华语高清电影。当时刘德华表示将拿出三部电影的片酬作为资金支持,总计1250万港元。刘德华以前支持的香港年轻导演陈果的《香港制造》大获成功,这次《疯狂的石头》出人意料的成功又捧红了导演宁浩,演员刘德华正以个人之力培养导演新人。


屡败屡战


出生于1961年的刘德华在他20岁的时候加入了香港无线电视的艺员培训班。到了1990年的电影《天若有情》,刘德华已经从颇受欢迎的电视剧演员跻身香港一线电影演员行列。转年,他创立天幕制作有限公司,拍摄多部电影。2004年,刘德华又独资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映艺娱乐”。


近十几年,香港电影行业持续下滑。每年仅剩下60多部左右的作品。票房收入也从十多亿港元,跌到4亿港元上下,即使加上外语片,只不过8亿港元。因此,“亚洲新星导”计划被比作“冰河世纪中的一丛绿草”。香港从来不乏热门的影视歌三栖明星,但既具备这些优势,又肯卖力提携后辈的,环顾全港也只有刘德华能够做到。


长期以来,刘德华一直在用高频率接拍电影换来的片酬从事电影投资,但经营成绩却并不如他的艺德那样足以成为演艺圈的楷模。天幕电影公司制作的多是主流题材之外的文艺电影。除去公司的创业之作《九一神雕侠侣》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大获全胜之外,之后所有电影都是血本无归。在《天与地》惨败之后,刘德华累计大致有3000万港元的亏损,并被迫将天幕公司抵偿给台湾片商蔡松林。


后来,刘德华将剩余胶片支持陈果拍摄《香港制造》。结果,这部电影在1998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该片的良好声誉,促使刘德华有信心再度投资电影,并且在2000年引入其他股东。不过,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票房惨淡之后,合伙人麦绍棠与刘德华矛盾公开激化,最终刘德华一手创立的天幕以出局告终。


与麦绍棠的官司期间,刘德华在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曾经心灰意冷地表示“的确对影迷和我是有打击,总之短期内,我也不会做老板开戏了,我也不会在电影中参与意见,否则就会涉及官司,所以我专心做演员”。尽管此处有限制条件,可是理想主义的刘德华根本无法停下脚步。2004年他又参与投资艺术电影《江湖》,因为剧本没有通过审查而无缘内地大银幕,只能在删节之后进入影像制品市场。


刘德华的韧性,或多或少地源于他投资电影业时的心态。“我其实没有想过投资电影可以赚大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可能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一部戏亏少许不要紧,只要出来的效果好就行了。”刘德华说,“后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眼光以及方向不大正确,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刘德华汲取了此前的经验。为了给予新导演最大的发挥空间,投资方不会对影片的选材、演员等方面进行任何干涉。但是,“映艺娱乐”有一个要求,就是所有他们投资拍摄的影片都是剧情片,不能让观众感觉太沉闷。《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荒诞不经的纯娱乐电影,却处处折射出熟悉亲切的城市空间和平民生活,市场因素的巧妙选择让它成为中国大陆市场上半年最卖座的电影。


前浪拉后浪


“电影业不景气,就不做电影了吗?就是因为电影业不景气,我知道很多幕后工作人员没工开,也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没有任何机会。既然我有能力,便来试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工就业的机会,也给一些新导演一个发挥的机会。否则可能两年、三年后,这些导演便会消失,再有才华但因为无投资,无人找他们开戏,结果要转行。”刘德华将自己比作一块“踏板”,愿意用自己累积下来的资源在行业低迷的时候逆流托起一批有实力的新人。


凭借一人的力量挽救整个电影市场,这听起来像是漫画电影中不切实际的情节。但这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由好莱坞著名男影星罗伯特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