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欧弗斯(Max Ophuls)作品简单评介

2006-8-14 18:46  来源:Estella的电影札记 作者:黄香瑶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国家电影资料馆在5月份有个欧弗斯的百年纪念专辑,一共放映6部片,映演相关信息在http://www4.cca.gov.tw/movie/activity/na015.htm 可以找到,在这里对各片作简单的剧情介绍、短评和相关信息整合。

有趣的是,当分别开始进行Todd Haynes, 阿莫多瓦和欧弗斯研究(这字眼有点太严肃了)时,并没有预料到竟然巧合地最后回溯到「通俗剧/女性电影」这个辐臻点。对电影的耙梳兴趣原非企图从理论或经典取径,欧弗斯又是本来几乎完全陌生的,但回到最近一直有的感怀--原型:prototype/archetype …,也许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接近原型,第一手的消化,而不是经过别人解读后的再诠释。至于原型的意义其实还很模糊,也许有机会应该仔细讨论的。总之,阅读欧弗斯是个很独特的经验,必须承认开始是必须硬着头皮一部片佐上数篇文章才辨析得出「喔,原来这样叫做经典…」(不是盲目崇拜,反而是先预设怀疑论后又一一推翻),但今天看了《轮舞》后,实在再也无法漠视厉害的东西真的耐岁月反复检验。要看不到电影或实在没有兴趣,就先把这个名字记下来吧,当不断的繁衍延伸一路越来越精彩,还怎么可以对历史/原型 失忆或低能,渐渐正视这样的危机…。

(欧弗斯的生平借自影资馆的官方资料,在本文最下面。)


伯爵夫人的耳环》Madame de…, 1953
19世纪初期的巴黎,伯爵夫人路薏丝为了偿还赌债,偷偷将伯爵送给她的耳环变卖,卖回给原来购买的商家。路薏丝假装在看歌剧时突然发现遗失耳环,既心疼又着急的伯爵想办法要找回这样定情礼物,引起市内一阵骚动。担心会惹祸上身的珠宝商遂主动向伯爵和盘托出,伯爵则偷偷将耳环买回来,并送给离开前往康士坦丁堡的情妇萝拉,名叫巴朗的意大利外交官对萝拉一见钟情…,一连串的情爱纠葛就从这起失窃案延展开来…。

伯爵夫人的耳环》和欧弗斯之前的《追捕》(Caught, 1949)在结构、剧情和角色设计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明确的叙事主轴,优渥却不美满的婚姻,举有权势的控制狂男性,以及紧锢于被难以撼摇的价值和规范与自己内在心魔的女性。《》片有欧弗斯唯体制或约束外方能实践的爱情观,用一段恋情的终于成全作为激进的寓言,回头检视反省原先社会内里的症结。原片名「某夫人」尖锐地藉由路薏丝的姓氏不明点出女性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而耳环作为无机体竟能拥有相对优越的重要性。片中共舞场景蒙太奇可目为欧弗斯作品的重要里程碑,揭示他前卫的叙事技巧与流畅的摄影机运动。


萝拉蒙蒂斯》Lola Montes, 1955
曾经是欧洲众贵族名流宠妓的萝拉蒙蒂斯,在马戏团里兜售自己的艳史,当历历重回的生命事件被广为宣传,招徕观众付出一点点代价,就可以交换最私密的问答,即她说过自己不愿意成为的「丑闻机器」;奇观式的被阅读不仅是二度剥削,更是一场场无止尽的消耗和羞辱,但这是萝拉为她的放纵必须付出的代价。

萝拉蒙蒂斯》是欧弗斯最后一场电影,雄厚的预算反映在彩色拍摄与华丽热闹的马戏团场景,以及他不情愿的情况下难得地采用宽银幕。以倒叙拼贴起巡回欧洲各国表演记忆,藉马戏班表演的抽象奇观透露对萝拉一生的象征性指涉,不断出现来涂改或覆盖对真实最后定谳的观点却都是男性的、袖手旁观甚至催生的,这种粗暴又添《》片的悲剧性。不同时空场景间渐层性的灵活交叉替换(或溶镜),类似冯史登堡的《金发维纳斯》(Blonde Venus, 1932)和沟口健二《浪花悲歌》(Osaka Elegy, 1936),其摄影风格为平行相看的电影头尾增加戏剧张力。

摘句: 萝拉被邀到美国发展演艺事业时,她说「我并不想作一个scandal-machine,我只作我想作的」,马戏团班主回答说,「大象原来也是这样的,但后来他还是学会了弹钢琴,现在喜欢上音乐。」

马戏团班主:「才华并不令我感兴趣,我要的是生命力」


轮舞》La Ronde, 1950
欧弗斯到好莱坞发展后回法国拍的第一部作品,第4次以维也纳作背景,改编自奥地利作家Schnitzler的名剧《Reigen, 1900》,庞大的演员阵容集合一时之选。故事从军人和妓女开始,牵涉勾连一整串的爱恋纠葛,包括女朴、有钱人、夫妻、诗人、年轻女孩、已婚男子、女演员和公爵;10个场景,以5男5女在华尔滋舞蹈交换舞伴为比喻。每段情事在接力的情况下将各式欲望和情感不断递移下去,就像场景中的旋转木马,回转一圈后再绕回原点。
注:库柏利克的遗作《大开眼戒》就是改编自Schnitzler的小说〈Traumnovelle〉

轮舞》绝对是最前卫的电影作品之一,娴熟地挥洒出形式的力量,而对话则深化了文本的厚度,细腻描绘人际间的内外在互动关系,并以心理分析取径探讨阶级间的碰撞。从叙事者一开场对着摄影机独白的「我就是你们欲望全知的具现!」,呼应到片尾「这是大家的故事!」,揭显银幕上叙事者与观者关系的颠覆,赋予继续推陈的剧情新颖的诠释和概念,展现欧弗斯的高度创作自主。这是欧弗斯后来在《萝拉蒙蒂斯》里采用形式的原型,却更具实验性和活力。《轮舞》与观众相对位置的重塑以及电影中表演上的调度,可和美国二次大战后知名写实主义剧作家怀尔德(Thornton Wilder)的速写人生的成名作《小城风光》(Our Town, 1938)相互为看。而视觉风格上强烈类冯史登堡调性,例如旋转木马和其《上海手势》(The Shanghai Gesture, 1941)中的轮盘,均为旋绕机具,叙事上具有类似的象征意涵,也都谈及角色被翻搅的生命和情绪。摄影风格主导对白和影像上的意义,每一段落内涵不断释出,以「爱的轮唱」催生情感命题内的交互辩证。

摘句:开场,叙事者踱步说:「我是这个故事的什么东西,《轮舞》本身吗?作者?announcer?过路人?我其实,就是你,就在你们之中,是你们想知道一切的欲望具现。人只触及得到真实的片面,因为他们只看某一面。但我关照到每个部分,因为我懂得看。」


从梅耶林到赛哈耶沃》Mayerling to Sarajevo, 1940
20世纪初,欧洲强权控制全球大多数地方,它们之间却仅维持着脆弱的恐怖平衡。《》讲的是在欧洲各联盟崩解,世界大战伊始前夕的故事。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和后来成为妻子的苏菲亚公主间的爱情故事。斐迪南(约翰洛奇饰演)提出的民主概念吓坏了国王,赶忙将他流放到国土的最远处,还没分裂的捷克斯拉夫去;斐迪南在那里爱上了美丽且独立坚强的苏菲亚公主,他们的恋情虽然不被王室所接受,但这份坚贞的爱却克服了来自外交、阶级和和王室的轻蔑阻挠等困境,直到1914年的独立纪念日前夕,斐迪南被送到赛哈耶沃,事情开始有了转变…..。

斐迪南大公赴赛哈耶沃后,遭波士尼亚的塞尔维亚激进份子刺杀身亡,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从梅耶林到赛哈耶沃》让邻近巴尔干半岛的紊乱颓倾,侧身为一个爱情故事的衬景;典型的欧弗斯式浪漫悲剧,残酷的外交策略、繁重的国家事务、碎琐的宫廷礼仪和皇室阶级关系,欧弗斯成全真爱追寻以与大时代的消磨和擦撞。歌剧院包厢和仆人的耳语,充满作者风格印记地勾勒出巴洛克宫闱氛围;约翰洛奇作为欧弗斯电影里少数以男性角色来主导的核心人物,不仅被拿来探讨王室中被夹挤的男性处境,也树立推衍为后来《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和《伯爵夫人的耳环》中的男仆、将军等人物原型。相较于隐晦不显的政治企图,《》维持欧氏之一贯特出于阶级和爱情命题上的狡黠且诙谐交叉辩证。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1948
「当你读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已经离开世界…。」,路易斯佐敦饰演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名士派,玩世不恭的他本来正要离开维也纳,从旅馆仆役手中拿到这封信时,他倒抽了口冷气。由这个开场作三段式的倒叙,分别是一个住在他家隔壁的女孩,怀了他的孩子的少女,以及一个成年的女人,为了要和她在一起,离开了丈夫和孩子,但他却怎样也想不起来发生过这些事,甚至不记得曾经见过她。《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领我们重回一个爱情在心上纠缠别扭的女孩的生命。年轻的琼芳登无可救药地着迷于潇洒的钢琴师,在自己执迷的爱恋里头辗转反侧…。

这是欧弗斯赴好莱坞后第一部拥有主导权的英语作品,一出精致优雅的爱情通俗剧,当然少不了欧氏擅长的人物细腻心思摹写与阶级冲突思辩。流畅的风格化摄影机运动,揉合古典主义构图的静态和巴洛克式影像的动态之美。其幽默感和视觉上的讲究,相当程度地响应了刘别谦背景也设定在维也纳的1931作品《微笑的少尉》(The Smiling Lieutenant)中的许多元素。以希区考克御用演员著名的琼芳登,丝丝入扣地演绎出青春期女孩的脆弱和渴望爱情(或说是对于父亲形象的思慕之情),不陷入过份善感多愁,并展现出坚毅和勇于冒险,本片于是被誉为她的生涯代表作之一。

延伸阅读:

Susan M. White, The Cinema of Max Ophuls, Magisterial Vision and the Figure of Woman, New York, 1995

,《电影欣赏》88期,电影资料馆,台北,1997

,《世界电影》,1991,台北

欧弗斯生平:(借自官方介绍)
欧弗斯一九0二年出生在紧邻法国的德国工业城市Saarbrucken,今年适逢他一百周年的冥诞。原名Max Oppenheimer的欧弗斯年轻时热爱艺术,一心想朝剧场发展。他既无心继承纺织厂的家业,又不愿有损家声,遂杜撰姓氏Ophuls。
德语虽是欧弗斯的母语,但是法语在欧氏电影中显然占有更重要的份量,事实上,欧氏在影史上的地位主要建立在一九五0年后在法国所拍的几部作品之上。欧氏的作品约略可依出品国家和制作条件的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二次大战前的欧陆时期,他在四个国家拍了四种语言的影片,本辑选映《从梅耶林到萨哈耶沃》一部;四0年代后期所拍的四部好莱坞电影,其中包括知名的《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和五十年初期所拍,包括《轮舞》、《欢愉》、《伯爵夫人的耳环》和《罗拉‧蒙蒂斯》等四部法国电影,这也是本辑选映的重点。

马克斯.欧弗斯是影史上最具风格自觉性的导演之一。一种以匠心独具的长拍镜头运动为鲜明印记的欧氏视觉风格,在其后期作品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欧氏电影的风格印记,对崛起于六0年代强调「场面调度」的作者论影评而言,不啻提供了活生生的解剖样本。「作者论」影评的风行固然为欧氏的声名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流行更为欧氏电影中一贯强烈的女性意识提供了解读文本的门钥。欧氏大部份的电影距今虽已逾半个世纪,但是这位老练的艺术家在电影中所展现的智能与想象力,即使今日看来仍不失其现代感。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