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儿》我的孩子
2002年冬天,我大病一场。那个深夜,我躺在监护室的病床上,对面病床上是一位因病痛折磨而喋喋不休的老人,他与周围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忽然发现,这个我从小就熟悉的医院环境,竟然是一个真实、虚假;有情、无情的共同体,是能让人表现出心灵最深处的美丽和丑恶的机器……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打算讲一个关于医院里的故事。
《
影片《
关于人物的性格性格,既要有个性又要有共性。个性是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家庭地位不同,肩上的负担不同造成的;共性是他们同属一个家庭,正在经历一个事件所造成的。
在主要人物个性设计方面,父亲设计成一位患老年痴呆的病人,也是矛盾的起因和链接。对于旁人来讲,父亲的思想言语混乱无常,但是对于他自身而言,他的所作所为是有道理和起因的,是生活积累在生理上的夸张体现。长子建国被设计成最能体会父亲生活感触的人,原因是他和父亲有一样的工作经历。长子的家庭地位有他的一贯性,他的负担在中国式家庭中是显而易见的。建国妻子和建国在家庭方面形成互补关系。次子建忠最初的设计是一个魂不守舍牢骚满腹的人。他是让我很头疼的人物,我对他的惧怕在于他“戏份”轻重把握,既要体现家庭和社会地位,反映个性但又不能抢眼球。直到在拍摄前的排练,我才决定去掉他所有台词,这个想法体现的结果让我非常满意。护士的形象一直是隔壁的光影和隐约的台词,这样的设计使她既干扰这个家庭生活,又体现出职业身份,符合整体气氛。三子建业和他去世的妈妈改凤是两个不出场却分量很重的人物。他们的形象仅仅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中,但是他们的“存在”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家庭,这两个没有出现的家庭成员时常会制造矛盾也会化解矛盾。
人物共性的设计中,可以用一个词概括:疲惫。这也是本片的关键词。广义地解释它,是人生的疲惫;狭义地解释它,就是一种身心疲惫,在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家庭的感觉就是疲惫二字。从始至终全片都笼罩在疲惫中,父亲、孩子们、隔壁的护士都是很累很累,影片的镜头设计也突出了这点,加强了人物的共性。
空间是电影语言中的关键词,也是导演手段的体现。我个人极端地认为:没有空间的体现就失去了电影的本原意义。像《
《
剧本定型后拍摄资金也到位了,那是一段叫人激动也叫人紧张的日子。激动是可以理解的;那紧张从何而来?从文字阶段要步入拍摄阶段时期,我最为难的是演员和场景问题:我不想找专业演员有几个原因:首要的是价格方面,专业的演员工资是我们小成本投资所不容许的,尤其是40岁到70岁之间的;专业演员的表演欲望很高,却又没有了平实的状态;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们的档期也不自由。而和非专业演员合作也有难处,突出地表现为:表演水平;专业沟通问题;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理解。难道没有界于两者之间的选择吗?我找到了另外一个群体:业余的京剧票友!通过介绍,我认识了一拨老票友:他们彼此合作了十几年配合默契;年龄差异大;有登台表演经历;没有影视拍摄经历;他们的职业大都是普通工人,有底层生活阅历,更能理解剧本内容。我在他们中间我找到了四个在外型上酷似一家人的演员,经过几个月的沟通选定了他们。场景的选择工作中,我们跑了几个京郊学校,最后选择了通州的某职业技校,学校的建筑风格基本是九十年代中期的,和剧本要求一致。值得庆幸的是学校本身还有一个招待所很便宜,非常适合剧组租用。
拍摄日期前两天,剧组人员全部入住。各组分工明确:演员开始分场排练,并且开始颠倒日夜时差;摄影组筹办设备熟悉场地,制作一些必要的灯光设备;美术组搭景、做道具、试装、试妆;制片组当然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在此期间电影制作的部门合作性开始了完美的体现!工作人员大都是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好朋友,配合起来十分自然紧密。
前期准备工作还是很充分的,后面的工作也比较顺利。拍摄都是夜间进行的,这是为了让演员有一定的状态,也是弥补资金少,灯光上的不足。最初我出据下达的拍摄计划是四天,自己和制片主任商讨的心理底线是六天。第一天的拍摄因为景和道具问题就搁浅了,第二天正式开机,到拍摄的第四天因为演员的状态问题又增加了一天,这样以来可以减小的大家的压力,更好的保持前期收尾状态。前期拍摄在我们的预算中就完成了。
拍摄中间,我认为最大的障碍是人员的不足造成的,大家和剧情内容一样疲惫,很多人身兼数职。我知道大家是为了让我能尽量节省开支,但是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而不造成浪费才是重要的。
其中有这样一件事情,王砚伟是录音师兼职制片主任,单单说他的录音技术和制片能力,他是少有的“高人”。我们做了十几年的朋友使彼此间了解深刻,在近几年的工作中,配合的更是默契。在拍摄的最后一天,他累得完全脱了相,送盒饭的人找他结帐时候,竟然不认识他了,问道:“前几天那个白净的小伙子去哪儿了?”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体能的消耗下,王砚伟的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闪失:把银行卡遗失在银行柜员机中(没有造成损失);声音的前期录制中,存在一些可以避免的过失(那些实在不该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在此提到这些,我没有丝毫的埋怨的意思,我真的是心疼我的好朋友——他的确累垮了!
大家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每天下午两点演员排练;其他人员做准备工作;晚饭后八点天黑开机;凌晨一点夜宵;然后可以拍摄到早晨七点。保持拍摄现场的气氛,一直是我所注意的,因为这不单是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演员都是非专业的,帮他们找感觉很难,更经不起现场的任何一点突发事件的干扰。我们这班老小就这样度过了前期的拍摄。饰演父亲的老人是剧组中年龄最大的,他的所有戏都是在病床上,因为是冬天,工作人员在他的床上加了电热毯。老人在剧组度过了他70岁的生日,那蛋糕也先利用为影片开场的道具……
后期的工作大约是一个月的时间,包括了画面工程和声音工程。到此为止,影片《
今天看来,从内容表现上来说,影片《
人们常说最令人兴奋的是在努力过后看到结果的一刹那。我倒觉的更宝贵的是努力的过程,团队合作中的和谐同样让人兴奋,而且多年后回忆它感觉依然!
感谢赋予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