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那一夜,我们来说戏

2006-7-4 18:39  来源:新京报 作者:表江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梦想照进现实》更像是一部圈内人拍给圈内人看的电影,影片核心是对娱乐圈创作者面临的问题的一些思考,都超越了这部格局狭小的作品本身。

  6月30日有两部小成本制作的国产电影上映,一部是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一部是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两部小片同时杀到,究竟谁在市场上更胜一筹,倒还不好定论。论声势和名头,都是《梦想照进现实》更大一些,但是论创意和对国产电影发展方向的借

鉴性,《疯狂的石头》可谓异军突起,而且影片的黑色幽默和商业性没准也能使它在票房上有成为黑马的趋势。


  《梦想》主要依托于王朔的剧本,明显是编剧凌驾于导演之上的作品,甚至更适合它的表达方式可能是话剧。但是徐静蕾将它折腾到银幕上,还是有几分价值的,毕竟电影的形式更大众、影响更广泛,而且王朔的剧本核心所思考的问题可能也更直接面对电视和电影的创作者。


  事先听说了影片主要构成就是两个人在一个屋子里喋喋不休地对话,整体看下来竟然并不觉得沉闷,最主要是因为对白精彩、连绵不休,而且徐静蕾在一个小屋之内尽量做到了调度有方,两个人物之间的强弱关系也在一个半小时内有所转换。


  看完全片,我竟然意外地感觉还有点喜欢这部电影。一是因为我觉得它多少有点真诚的地方,无论是王朔作为创作者的反思,还是从演员转换到导演身份的徐静蕾面对自我的瓶颈,在唾沫横飞的本子和电影里,尽管自嘲是永远也不能避免的,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了他们对于自我状态的审视和反思。


  二也许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典型王朔语言风格的作品,尽管仍然如此明显地打着王朔文字特点的烙印,尽管风格一如既往的幽默、自嘲、犀利,很多观众看后也说一听就是王朔式的语言,但还是有一些地方不一样了。王朔似乎正在走出他的文字给自己形成的阴影,早期语言的玩世不恭色彩在其中有所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到中年的坦然心态和面对自我的纯粹,使得通篇语言呈现出与以往并不尽然相同的气质,我感觉是王朔内心的变化带来了文字的蜕变。这种变化的感人程度超越了电影本身,正如影片核心是对娱乐圈创作者面临的问题的一些思考,都超越了这部格局狭小的作品本身。有时候,似乎能感觉到王朔越过了电影在说话,整部影片似乎更符合“那一夜,我们来说戏”这个题旨。


  《梦想照进现实》更像是一部圈内人拍给圈内人看的电影,我不知道普通观众对于创作者的苦恼会不会感兴趣,但《梦想照进现实》肯定不是现阶段最缺少的华语电影,它出现的意义也无法和《疯狂的石头》相提并论,或许去拍观众想看的电影,才是对同行更好的激励。


相关链接: 石头 宁浩 徐静 王朔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