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從「色,戒」談改編小說的三戒

2006-7-1 18:11  来源: 作者:朱锦华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台湾影剧圈上周最瞩目的大事,无疑是李安回台湾为新片《色,戒》挑选女主角了。《色,戒》是张爱玲短篇代表作之一,这也是李安继《理性与感性》、《卧虎藏龙》、《断背山》等代表作之后,再一次试炼他改编名著小说的功力。


电影人为什么喜欢把名著小说改编成电影?主要理由有三。第一,除了高达、王家卫与A片之外,绝大多数导演都需要剧本。但正如李安指出,好剧本难找。小说遂成为重要的取材来源。


理由之二是商业考量。某某名著被搬上银幕的消息一旦发布,媒体争相报导,很快就会炒热话题。如果话题延续发烧,对票房必有推波助澜之功。这也是《达文西密码》热卖的原因之一。


理由之三,导演本人的野心。不少导演本身文艺素养极佳,对心仪的作品,往往有染指的冲动。例如一代鬼才奥森威尔斯,就执迷不悔的一再改编莎剧、《审判》、《唐吉诃德》这些经典。


我想,李安决定要拍《色,戒》,好剧本、商业考量、挑战的野心,三大因素都有。


然而,电影与小说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的美妙,思想的玄妙,很难具象化。挑战文学名著,尽管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任务,难度却很高。


普遍来说,短篇、较通俗的名著比较好改,长篇、较严肃的名著难改。改编后叫好或叫座已经不易,兼顾叫好与叫座,更是难上加难。根据历史经验,可归纳出改编名著的三大「定律」(当然,所有「定律」都有例外)。


一,小说的名气跟成功率成反比。愈是世界经典,成功的机率愈小。被蓝灯书屋评选为「二十世纪百大小说」第一、第二名的《尤利西斯》与《大亨小传》,都曾经搬上银幕。但是成绩泛泛,也没有多少人看过。


主要的原因是,小说的水准既高,挑战的困难度也相对提高。名气愈大,对改编者的压力也愈大。绑手绑脚,瞻前顾后的结果,很容易顾此失彼。况且,读过原著的人愈多,影评人与观众的要求就愈挑剔。要同时讨好他们,谈何容易。


二,小说的长度跟成功率成反比。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太过庞大,剪裁当然不易。中国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拍过电影,尽管只是撷取其中一些重要章回,但也没有人拍出过一部杰作。普鲁斯特的旷世奇作《追忆逝水年华》映像化之后,遭遇也没什么两样。


三,小说的具象程度跟成功率成正比。像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助夫兄弟们》这类小说,通篇抽象的哲学辩证,改编者根本无从下手。删也不是,不删也不是,多以惨痛的经验收场。


我想,李安选择《色,戒》,也考量过上述的三大「定律」。不过,张爱玲的小说在华人世界有相当地位,跟通俗小说《卧虎藏龙》或知名度不高的《断背山》不同。而以往《倾城之恋》、《怨女》、《半生缘》电影化后反应平平。李安这次面临的,将是另一次全新的挑战。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