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残酷青春

2006-6-27 23:50  来源:网易 作者:井月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马粥街残酷史》讲述了青春的困惑、艰难,但是我总觉得这是夸大居多,甚至有点沾沾自喜、引以为荣,而我亦一直对残酷青春此类话题没多大感触。但当我昨天在网上看到“新加坡性爱短片女主角自杀身亡”这则消息时,我突然开始相信青春残酷对某些人而言是那样真实。

  有人认为她年少无知犯下“错误”,但应以“人非圣贤,谁能无错”的祖训来包容。更多人想起的却是“失贞”、违背“三纲五常”之类的祖训。

  但我不禁要问那些人,女孩错在那里?“离经背道”在那里?我看不到她的行为有任何侵犯别人、侵犯社会的东西。如果说有错的话,那就错在生于这样的一个社会。

  中国人常以历史长、文化遗产丰厚而自豪。祖训作为前人的智慧结晶,很多确实无比精妙。但任何价值都是时代的产物,为什么有些明显不合时宜的东西我们还没有勇气舍去,而要让这些价值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思想。

  从女孩的事件中可看出我们对性观念理解的普遍偏失。一方面,官方的遮遮掩掩造成民众普遍的窥私心理严重及伪道德者的盛行;一方面,坊间的性观念在得不到有效的、正当的引导而导致千奇百怪(有些地方开放之处比西方还开放),管理接近失控。观念决定行为,要解决问题,根本在于民众观念、意识的改变。

  西方现代社会自法国大革命后确立人权不可侵犯的观念,旨在鼓励个人自由和幸福。在现代西方人的意识中,性早已是人权的一种,具有无比的正当性。基于此,过去出于对宗教、神秘的恐惧而产生的性禁忌、规制、习俗早已被西方现代社会所抛弃。(尽管近年西方有人反思性解放带来的若干恶果时提倡适当回归。个人认为回归是建立在新生的价值观念已被社会接受的基础上,正所谓只有破坏后才能建设。)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任何对性权利的限制(法律以外)都是压迫,都是对自由的剥夺;性仅仅是个人的好恶,就像“抓痒”(波斯纳语)一样,与他人无关,只要个人需要,只要两情相悦,就不应当有任何限制。

  以上的观念价值体系,我不敢说更优越、更符合现代社会,但我承认我个人而言是深感认同的。既然任何规则都在发展中生成,那我们为什么不尝试,即使是试错。我想,假如女孩的事情发生在西方社会,我相信绝不会是如今一个令人悲痛的局面。

  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或者会让我们思考怎样才是一个理性而宽容的社会应有的态度。但对于她和她的亲人来说,任何理论、价值、辩白均已苍白无力,多说无谓。如果天国存在,我唯祝她在那里过的更好一些。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