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西式倾城之恋《伯爵夫人》

2006-6-18 18:14  来源:网易 作者:湖边的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的结尾写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这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这段话大概解释了倾城之恋的来历。我不知道旅英日本作家石黑一雄是否读这部张爱玲的名作,由他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的电影《伯爵夫人》大致上讲的也是同样一个故事。

影片有一个梦幻般的开头,俄罗斯的贵族男女们在漫天雪花中翩翩起舞,随着音乐的旋律,他们快乐地旋转、旋转,不停地旋转……字幕消失后,镜头就直接切到1936年的上海,清冷而真实的现实之中。影片的女主角索菲娅为原沙俄贵族,俄国革命之后,她随着家人辗转来到上海,全家只靠她——昔日的伯爵夫人在夜总会当舞女挣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即便如此,家人还是因为她的职业将她视作家族的耻辱,影片最后,她筹集到离开上海的钱款之后,他们毫不犹豫带着她的女儿卡特娅弃她而去。杰克逊后来向松田解释请她做自己夜总会头牌舞女的原因:她具有一种诱惑、悲剧及厌倦的气质。其实说白了就是没落贵族所特有的落寞、伤感而又不失优雅的气质。影片只用了一个生活细节就突出了索菲娅的窘迫处境:她凌晨下班回家要坐到天亮家人起床,才有床位腾出来供她睡觉。正如她自承她的境遇在上海并不是特例,有些甚至从事比她更糟糕的职业。

相对于索菲娅在物质上的匮乏,杰克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苦闷。他曾经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美国外交家,强烈谴责日本侵略中国东三省的无耻行为,为中国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而四处奔波,但当时国联的软弱无能让他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妻子意外去世后,他与女儿遭遇恐怖袭击,女儿不幸身亡,而他则双目失明。从此,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混迹于上海中下层的夜总会中,后来用赌马赢来的钱开了一家他理想中的夜总会。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完全封闭的,索菲娅抱怨他将夜总会的门做得这般沉重,是不是要将全世界的人都关在门外?这话是有所指的,两人早暗生情愫,而他总是在回避。后来才知道他曾答应女儿一个承诺,然而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上生命如此脆弱,往往在一瞬间就能让承诺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他不敢轻易向人承诺。最后战争爆发了,粉碎了他封闭在自己小天地的梦想,他发觉自己不能再失去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匆忙赶到码头在逃难的人群中找到索菲娅母女,他要实现对卡特娅的承诺,带她坐船去苏州。

也许因为原著作者是日本人的原故,日本人松田在这部以上海为主要场景的影片中也占据了一定的篇幅。这是一位长袖善舞的顶级间谍,他身上具备了一个新兴国家咄咄逼人的气势,他的宏伟蓝图就是让日本成为能与美、英、法并肩的强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日本人入侵上海之后,有一个他不动声色地站在高处俯瞰地面的仰视镜头,镜头紧接着就转接到混乱不堪的逃难人群,可谓耐人寻味。影片是上影集团投资与英国莫申特-艾弗里公司合拍的影片,中方除了提供场地支持外,还参与了拍摄制作。影片基本还原了三十年代的上海风情,比如街头的有轨电车、热气腾腾的面摊、还有西洋镜中笔触简练的洋片儿,人物的对话也不再是不伦不类的港台腔普通话,而是一口地道纯正的上海话,使得影片更具历史真实感。特别是对当时中国各阶层生活的描述,象英达饰演的高买办、王洛勇饰演的司机小刘,还有不知名的领班、瘪三等等,大致勾勒出在上海“八一三事变”前后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中任由西方列强及东邻日本在我们的国土上蹂躏践踏,实在与国家长期积弱不振息息相关。影片还出现了犹太商人塞缪尔的形象,出场并不多,他面对生活的苦难表现出其民族所特有的坚韧与乐观的精神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导演詹姆斯
相关链接: 张爱玲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