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多少好莱坞
说到“中国的好莱坞”,颇令人耳熟,笔者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原来中国在做着好莱坞梦的人早就不止首钢一个。浙江横店算是最早闹腾“好莱坞”的地方,据称自1996年以来已累计投入了26亿元人民币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在已经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近一两年三亚市、山东省也纷纷提出“好莱坞”设想并投入不少。
现在一提倡搞什么产业的建设,就会有人先在国外瞄准一个样板,然后就是要搞“中国的什么什么”。如今“好莱坞”热已经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几乎被拴在了“好莱坞”的一驾马车上。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好莱坞”吗?
据资料介绍,1908年,为了统一专利和生产,美国各电影公司联合成立了电影专利公司,使电影更产生了商业价值。但一些独立制片商为了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控制,纷纷从纽约、芝加哥等电影集中地移向洛杉矶。这里自然条件极好,是理想的电影外景地。以后电影专利公司也陆续搬来,逐渐形成了繁荣的“电影城”,并命名为“好莱坞”,成为美国的影都。至20世纪20年代,又形成了以“好莱坞”为基础的美国电影生产、发行基地。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的好莱坞已成为霸主般的影视垄断产业,他们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虽然美国影片只占全球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人家敢叫“好莱坞”,因为人家玩得起。但即使这样,美国也只有一个“好莱坞”。
而中国的影视产业状况怎么样,不说咱自己也知道。据广电总局的数字表明,内地电视剧的年产量在2004年达到了505部共12265集。但另一方面,全国电视台的播出容量只有7000集左右,其中还包括1000集的引进剧;能够在黄金时间播出的,大约有5000集。这就意味着,有5000~6000集的电视剧产品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荧屏上。而电影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据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国产电影每年的产量将稳定在200多部。就这两年来看,能让我们感到骄傲并被观众叫得上名字的电影,不过就那么几部。中国影人痴恋“奥斯卡”,至今还是心头的怨痛。
我们真需要这么多“好莱坞”吗?我们真有必要花费如此巨大的资金,去打造那些没有电影的骄傲,也没有骄傲的电影的“好莱坞”吗?如果真是这样,“好莱坞”不过又是一堆人造景观的集成,除了电影人的自娱自乐,不会再有人关心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