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影视人才严重错配

2006-6-11 13:45  来源:大公网 作者:田力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几天前他报娱乐版以「港片五月仆直」为娱乐头条,并列出所上港片没有一部票房逾一百五十万,有影迷认为是因为港片题材狭隘,选择不多。题材少是因为市场的问题,上期已作分析,不赘,至于片量不足则是人才的问题。


有谓以前TVB设有训练班,致影圈人才辈出,现今则无以为继。其实没有蓬勃的市场,不可能训练出人才,港片的情况是本土的回收远远少于投资成本,换句话说是市场太细,但人才不够的问题亦因人才错配,这个现象在影视圈非常严重。


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于电视台工作,当时的创作人除了部分转投电影圈外,大部分都仍在电视台工作,但都转职作为行政人员,他们之中有不少是出色创作人,却被升职专注行政。长期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证明并非该方面的人才(否则二十年下来应已成高级行政人员)。搞创意的去做行政,电影圈很常见,劫不容易成功。


前几年香港几家电影公司的行政或营运总裁都是电影导演,最奇怪的是他们还同时拍电影,一心(身)二用,结果不问可知。公司的总裁正是「日理万机」不可能分心,成功的电影公司都有专人担任各种要职,完善的架构不可以随意改变。


还有一种人才错配的现象就是以制片(Production Manager)作为制作主管,于是创作上的贡献付之厥如。有些公司更无制作主管的职位,制作由老板直接主理,对创作人是一种轻视(或侮辱)。美国片厂通常由总裁决定电影的开拍与否,然后对影片负责,三几部下来成绩不好的话就要下台,是很好的运作系统,香港应该引入这种制度。


香港电影人才已不多,再加上种种错配,电影业反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投资电影的资金却不是问题,要是有可行的剧本(项目),要投资的人多的是。早前与一位刚冒起的内地电影投资者交谈,他也认为剧本最重要,所以经常看剧本,与编剧和导演谈剧本。他认为有好的剧本就可以吸引到好的导演,有好的导演就不愁没有好的演员。三样都好的话,银行抢着借钱,于是资金不成问题。


这种见地表面好象是老生常谈,但能够身体力行,而又真的对创作有认识的话,最少是走上正途(on the right track)。那些标榜自己从不看剧本而又要左右所有大大小小决定的电影投资者,要是不反省的话,将会受到历史的淘汰。电影是创意工业,没有好的创作,谁都赢不了。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