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戛纳电影节闲记(1)

2006-6-3 1:28  来源:www.fanhall.com 作者:老猪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把这一段的闲事记录下来,是为了让一些像我一样闲着没有事干的人有一些参考的作用,这种参考的作用几乎就是等于闲言碎语,所以不精确或者不怎么有趣的东西,只好请阅读者原谅。这么说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并不是娱记,虽然同时起着娱记的作用而且我从来并没有鄙视这个词的意思;另外,这东西并不起宣传的作用或赚稿费的功能,如果能起到那样的作用,那应该是我意料之外的喜悦收获了。


                                             ————老猪


 (一)2006516日星期二


乘坐国航的班机直飞巴黎,发现飞机上人并不多,空着几乎一半的座位。我旁边的一个女人马上占据了这个有利条件,躺在了三个并排的椅子上,后来我发现,从刚上飞机一直到飞机完全落地大家都开始离开为止,她几乎没有站起来过,可能除了吃东西外。前后的不同,大概是飞行的前半段我发现她是脱着鞋所有臭袜子套着脚放椅子上,后半段是穿着鞋放在椅子上,旁若无人的姿态,一看就是见多识广蔑视群民的那种厉害人物。


带的书不怎么好看,很快就看完了。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不行,用不了一个钟头就要没电。随便打开飞机上的一个杂志,竟然看到一个艺术家做的广告。听说现在中国的艺术家们在世界上非常吃香,火的不能再火,这已经是我们每次聚会见人必谈的话题了。据说从一流到三流的艺术家,只要顶着个“艺术家”的旗号,东西卖钱就容易,真是银子滚滚来啊。怪不得我听说经常有中国的本土资深电影网络评论人士还有网络青年质问《梦游》这样的纪录片说:那里面李娃克这样的人也叫艺术家吗?确实问的有道理。


回过头来说这个房地产商请艺术家做形象代言人做的广告。上面的文字是:“书房,我最大的空间奢侈,在这个隐秘而采光的地下室里,站立着无数人类精神的先知哲人,我与之神交,为之折服。在这里,我不断的问着、想着,从正午到黄昏,在时光的隧道里穿行,感慨着生活的美妙和人生的价值。——艺术大师、京城雅居形象代言人陈燮阳。”


艺术大师说话就是好,谈的都是精神粮食和哲人,另外还这么坚韧,不像欧洲的大师经常泡咖啡馆,也不像北京798的大师经常泡妹妹,也不像部分大师经常要在外面流浪有一顿每一顿的生活还要号称思考,现在中国大师是在最好的房地产商那边感慨人生的美妙和价值呢。然后我再稍微仔细一看,空旷宽敞的照片里面的大桌面上只放着一本最显眼的杂志,上面一个大大的T,原来是直投广告杂志《目标》啊。看来艺术大师是把看这种广告杂志当作丰富的精神食粮了。再一看,背后的书架上全部是明显的假书,就是放的书壳,不知道是不是摄影师还是大师担心如果放的是哲人的著作的话影响观看效果呢,还是陈艺术大师不知道选什么哲人的书作为背景好还是精神食粮太少不好放书架上?觉得这个段子挺有意思,比听相声让我觉得愉快,于是我就在飞机上“问着、想着,从正午到黄昏”,然后就是当地时间晚上五点多真到了巴黎戴高乐机场了,艺术大师就是艺术大师,连飞机的飞行时间都给你猜着了。


出关还挺顺利,排队的人头一次见这么少。然后见到了来接我的Foxley,她是一个热心中国电影传播的法国策划人,从南特老远跑到巴黎来接我,当然主要目的是我们交换一些影片。她带我坐地铁直接到篷皮杜艺术中心。巴黎的地下交通很发达,而且很容易学会坐地铁,有些人一直觉得坐地铁麻烦,相对起来说,我应该还算是聪明的吧? 



我跟王兵导演约好在篷皮杜艺术中心见面,因为那是我对巴黎最熟悉的一个地方。刚到,就看到王兵朝我走过来,看来我们一般都知道对方会从哪一个方向出现,整个路程看起来还是比较顺利。在旁边的咖啡馆喝了杯咖啡,送走了foxley,我们就到住处。我觉得巴黎的吃饭和喝咖啡的地方都应该是中国人不习惯的,因为都这么狭小拥挤而且竟然大家还能喝咖啡喝这么久的时间,虽然吃饭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算比较快的。 


对了,我似乎忘记了提一个小事情,在我去巴黎的飞机上,我的后一排坐着的三个人,一个年龄比较大,两个小年轻,其中大年纪的人在读着阎连科的新小说,正好那本书我一个朋友刚送了我一本——不过是要我转送人的。我记得去办签证的时候也遇到这三个人。结果,我从巴黎回北京的时候,在机场换登机牌的时候还是碰到他们,我忍不住问了其中的小姑娘,我原来以为是《颐和园》的剧组的,因为似乎听他们提到这个影片,结果小姑娘告诉我四个字:《茉莉花开》。我才知道那个中年人是侯咏。


(待续)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