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窈窕淑女》戏剧的美

2006-5-26 13:59  来源:网易 作者:皓日当空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查该片获得1964年第三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最佳音响,最佳音乐(配乐)共八项奖。
很有意思,《窈窕淑女》是奥黛丽•赫本出演的电影里面,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但偏偏8个奖里没有最佳女主角。据说是因为片中的演唱部分不是本人演唱的关系。但在我看来,从〈罗马假日〉的高雅到《窈窕淑女》一开始的“低俗”,赫本的演技可以说突破巨大。
  
影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歌舞爱情喜剧片中的代表作品,40年时间过去了,再来看这部电影,时间的距离给我们带来的是审美层面的距离美。
我们先从这个戏剧的原作者肖伯纳说起,肖伯纳是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从1885到1949年,共完成剧本51部。他的剧本关心社会问题,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他擅长舞台对话和独白,善于运用俏皮话、机智幽默的警句和反讽的艺术手法,继承了阿里斯托芬以来的欧洲讽刺喜剧的传统。他的剧本不以情节的曲折吸引观众,而是用人物的对话、辩论和独白发表有关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见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很显然《窈窕淑女》是一部很“肖伯纳”的电影,我们可以归纳以下三个特点:
1, 念白:
窈窕淑女》里人物都有大段的对白,尤其是希金斯教授,他关于语言的一段独白,还有后来他关于女人的臆断对白,基本上一个镜头下来,十分精彩,也很见功力,很难想象现在那位电影演员还有这样的功力。这一点大家还可以从中国大陆几个演过话剧的演员那里得到证实,象濮存昕这些,念白是这些演员的一个基本功。
当然这些独白不是用来显耀演员功利的,希金斯教授关于语言的一段对白,是这部戏的戏剧冲突的起源。希金斯教授关于女人的一段对白,则很充分的表现了他的性格。希金斯教授是一个不拘小节,很大男人,而且有点自我的人。除了主人公,其他人物的念白也很精彩,伊丽莎的父亲在获得美国富翁的捐赠后,也有一段很精彩的自我调侃。
2, 情节
窈窕淑女》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它的戏剧冲突完全来自,能不能用语音的改变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情节发展的线索也很单一。所以说,作为一个歌舞片,情节并不是它的特长。而且,《窈窕淑女》的情节一点都不紧凑,经常为了一段游离于情节之外的“表演”而暂停情节的发展。这其实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从戏剧的源头来说,戏剧就起源于街头的杂耍,搬进剧院来后,尤其是戏剧进入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进入法国浪漫戏剧时代以后,古典戏剧的“三一率”得到突破,把更加多的平民带进剧场,对于商业化的戏剧来说,需要加进更加多的商业因素来吸引观众,所以带有杂耍特点的一些小丑式的表演就出现了。同样,我们再回到我们中国戏曲,对于许多老票友来说,一部戏的情节老早已经熟记于心,在这种情况看,看戏完全成为一种欣赏的过程。还有,其实我们现在来看《窈窕淑女》这样的60年代的歌舞片,还不妨把它和雨果的小说作个比较,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就有大量的“游离”于情节之外的关于巴黎城市的描写,这种“游离”一点都不影响《巴黎圣母院》的不朽。
3, 批判
从莫里哀、莎士比亚这些戏剧家以来,戏剧在商业化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批判现实的任务。这种批评的矛头往往不是特别的尖锐,经常是以嘲笑,甚至自我调侃的方式来表达。在《窈窕淑女》里,这一点表现的最精彩的就是伊丽莎的父亲,伊丽莎的父亲在获得美国富翁的捐赠后,有一段很精彩的自我调侃,大意是,有钱以后,没有过去自由了,要负担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在这里,电影对中产阶级的嘲讽十分生动。此外,希金斯教授“人造淑女”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所谓上流社会价值标准的最大的讽刺。很显然,如果没有这样的批判,电影的思想性会大大削弱。
电影到现在这个阶段,再要出《窈窕淑女》这样的电影是不大可能了。现在的电影越拍越“紧”,恨不得一口气看下来,你再要有“游离”的东西,肯定会被骂太业余。看电影的人也很难再有“票友”的心态,谁有空陪你“玩票”啊


相关链接: 濮存昕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