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不小资 但我热爱王家卫

2006-5-16 19:05  来源:网易 作者:天下无色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只有那些无聊的城市小资才会迷恋王家卫的电影”,关于王家卫,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很是大众认可的结论。这其实是对那位墨镜男人最大的误解,他的电影,决不只是拍给城市小资这帮小众看的,喜欢他的影迷,也决不只有小资们,比如,我,一个21世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确切的说,是一个物质生活不是很丰富离小资标准差很远的大学生,却依旧热爱这位喜欢隐藏在墨镜背后的男人,欣赏着他给我们带来的一场场的光影盛宴。就我所认识的一些热爱王家卫电影的同道中人来说,没有一个是属于人们传统意义上所划分的小资之流的,当然,这可能和我所涉猎的社交范围有关,一个经济还没有完全独立且家庭背景很一般的大学生,是很难和小资这个圈子打上交道的。但不管怎么说,认为只有小资才会喜欢王家卫是个天大的误解。
王家卫的电影,最爱三部,《重庆森林》、《东邪西毒》、《旺角卡门》,准确的说,其实是最爱前两者,对后者的喜爱其实是出于自己的一种惯性心态:即如果一个导演第一次拍片就能够带给观众一些很不一样的感受,那么这部处女作就很值得我去喜欢和揣摩。所以,我喜欢昆汀的《落水狗》、喜欢彭浩翔的《买兄拍人》……自然少不了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一部和以往很不一样的黑帮片。对于《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的喜爱,则是一种不可言义的喜爱,或者说,就是一种感觉,我想,王家卫的影迷们也应该都是喜欢影片带给自己的那种感觉吧,每部影片都有些一样的感觉,又都有些不一样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有的朋友最爱《阿飞正传》、有的朋友最爱《春光乍泻》……而我则仅仅为了听上一曲《 California Dreaming 》和《梦中人》,把《重庆森林》看上6遍,为了能够记熟台词,把《东邪西毒》看上5遍。曾经对刘镇伟同志和周星星同学的《大话西游》很是嗤之以鼻,因为它是那样肆无忌惮的恶搞了《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现在想想,那时的想法倒也可笑。
重庆森林》是一部清新可人的都市恋曲,也是王家卫电影中最为轻松、阳光的片子。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到王家卫手里,便用两个美丽动人的情感小品装拼到一起,在“重庆大厦”和“午夜特快”的两个单元组合中,作为观众的我们细细品味到了它们之间虽是两个不同的空间,但却不是两个孤立的单体。影片独具匠心地安排失恋的警员223在已经关闭的自动电梯上狂呼着飞奔,接着一个暂短的仰拍镜头让警员663进人画面;还有神秘的金发女郎和663的前空姐女友肩并肩地在街头候车,与抱着布老虎走出玩具店的阿菲巧遇。一直视这两组镜头为王家卫的神来之笔,在观影经历中能够让我视为导演神来之笔的除了这组镜头,就是斯大叔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为我们展示的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我想,这两组镜头,肯定是王家卫在拍片时即兴想到的,因为它看起来是那样的真实、随意,但却充分的展现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都市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在高速运转的城市生活里,我们看到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流、行色匆匆的人群,大家彼此擦肩而过,但却又惘然、漠然、淡然,每个人关心的是自身,很少去注意别人、关爱他人。我们从王家卫的这种漫不经心的影像表述中,读出了天上的星星像人群一样拥挤,地上的人群像星星一样疏远。光怪陆离的开放大都会中的这种疏离与冷漠,引发了芸芸众生中人们幽闭心灵的寂寞和莫可奈何的孤独。
东邪西毒》是一部充满着奇特而精彩的电影,王家卫迎合了当时新武侠电影的潮流,演绎了金庸笔下的经典人物,以武侠片的形式拍出了一部极具争议的反武侠电影。片中的人物都源自于金庸小说,但其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和主题视野等方面完全摆脱、甚至颠覆了原著的内容以及新武侠电影的传统模式,雕刻出一部以探究人的深沉情感、执迷、幻灭为主题的心理试验电影。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古代的武侠加爱情的片子,倒不如说它是以武侠世界虚设的古代来诉说当代都市人找寻、漂泊、孤独、寂寞、失落和自我耗尽的情感历程。片中那片光怪陆离的沙漠,正隐喻着苍凉而华丽、空旷而喧哗的现代都市,人们犹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在晃动的光影之间热闹而孤独着、坚强并脆弱着、渴求仍拒绝着。影片所探讨的主题和《重庆森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影片的配乐和台词尤其是人物的独白和《重亲森林》一样的出色,考虑到《重庆森林》是王家卫在《东邪西毒》的后期制作过程中,用三个月的时间拍摄完成的,所以,我坚信,《重亲森林》是现代版的《东邪西毒》,《东邪西毒》是古代武侠版的《重庆森林》。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初试啼声的处女作,也是他跳出俗套的一鸣惊人之作。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香港电影界有一股狂拍黑社会、江湖片和英雄片的风潮,但在《旺角卡门》里却没有这类影片中小马哥式的英雄神话。他讲述的只是黑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卑微、无助、迷惘、辛酸和无奈。在王家卫在的镜头语言下,我们看到的是他对江湖恩怨的厌倦,以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影片主人公最后陈尸街头,活像一只过街的老鼠被人打死,它传达出了一种对生命无法操控的黯然,这跟许多英雄片中的主人公在道义的理想化和在友情浪漫中壮烈地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影片也蕴涵了王家卫以后的片子所一再表述的都市里人际之间的“冷漠”与“疏离”,人们内心的寂寞与空虚这一主题的萌芽。
好多次,当某位朋友在得知我最欣赏的导演是王家卫,最欣赏的演员是阿尔帕西诺时,都会表现出一脸惊愕的表情,因为在他们看来,王家卫和阿尔帕西诺是八竿子也搭不着关系的,一个是经常用摇来摇去的镜头和沉闷的画面气氛来考验观众耐心的墨镜导演,一个是经常用激情彭湃甚至有点竭斯底里的宣言式独白来调动观众激情的个性演员,他们俩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他们看来,既然喜欢王家卫的电影,那就应该对哥哥或者梁朝伟青睐有加,既然喜欢帕西诺的表演,就应该对科波拉之流满怀崇敬之情。但还是那句话,一切靠感觉,我喜欢王家卫的电影带给我的感觉,一种游离的朦胧美,也喜欢帕西诺的表演带给我的感觉,一种彭湃的激情美。
最后,以哲学家巴克莱的话结尾:存在即被感知。 呵呵 有点扯远了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