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男人无法真正读懂女人

2006-5-11 1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kavkaLu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在中国真正站在女性主义立场的影片并不多见,侯咏的此片不仅讴歌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隐忍,更主要的是他让中国人看见支撑起远东都市的真正力量所在。民国的上海在影视基地只留下逼仄的布景,没有人烟的暗淡里有轨电车就像鬼车夜行,上海留下一了条不确的街衢,那个风情万种的远东梦幻已经睡去。

  在那条街上,电影是被拍的,《茉莉花开》里的章妹妹的开场戏还是放不大开的,一脸的笑意只是堆砌在脸上很不自然,直到最后那雨中产子的惨烈章妹妹的演技得以迸发。

  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平民女孩想当明星就像当下“超女”一样正常,在“茉”的段落,姜文饰演的孟老板有着一种代表上海浮华和强势的霸道,女孩子要成为明星自从电影诞生以来都有着险恶,男人虎视眈眈盯着羊羔自投罗网呢?!

  在十里洋场需要吃开口饭的店家大多数都圆滑,作为照相馆的小业主,陈冲演的母亲有些刻板,那种傲气和人物有着距离。

  旧上海是一个奇怪的城市,它的光环是建立在你的攀登过程里的,一旦你登上了杂志的封面所有的丑陋都会被明星的光环遮住,旅馆里的一场戏代表着几乎所有走向明星之路女孩的过程,那份自我的酸楚只留存在茉母惆怅和寂寥里。

  苏童对于中国妇女生态的描绘总是十分细腻,他的《妇女生活》也不例外,在大时局里弱女子只能随波逐流,可文字的描摹到了影像上往往流于俗套,就像笼中鸟、暴雨和撕被单这些举止落于俗套阻止了影片更好地对于人物心理的塑造。

  电影里外面“娘舅”的所显示的上海小男人“吃豆腐”表现得恰到好处,导演的高明是没有把这一切的罪责归于男性一方,他让莉在情欲里显出一种迷茫,这样的设计无疑让观众更加幸福,这是情欲在人性上的必然反应。

  茉的母亲自杀所引出的是上海人固有的面子观念,在老派上海面子是一个殷实之家必要的体面,它甚至高过一

  个人的身家性命,这在阮玲玉的遭遇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人生的后知后觉在于当你跨出第一步的似乎永远无法料到憧憬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将改变你整个人生和对待事物的看法。

  新的时代的到来将造就新的人际关系,一转眼,茉的女儿莉已是亭亭玉立的新社会女孩,这个时期的上海小业主家庭陷入的是一种认知的困惑,他们游离于上等门户却又和新生的工人阶级子女不能完全融合,在“莉”的章节里,建国初年人物心态的转变编导抓住的点非常真实,小家碧玉的娇气和工人家庭的格格不入是生活境遇的必然,理想主义的红色在现实的挤对下变得黯然,彼此想融进对方生活的勇气最终为无法调和的境遇矛盾所阻隔,菜花黄的时候梦想破灭的莉回家了。

  情感是没有阶级之分的,母亲茉临窗而望的镜头让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拍得很有上海的气韵,包括女儿雨中用手划弄雨痕的镜头将人物内心的波澜外化,钢琴声营造的惆怅极好表现了母女的心事,对于两个女流之辈而言,一个家无论如何需要一个男人的存在,所以,冒雨而来的莉的丈夫邹杰就在那个雨夜再次成为两个女人遮蔽风雨的向往,女人的内心世界就像江南密集的雨丝一样谁也无从知晓全部。导演以流畅的叙事让我们看见了上海女子在大时代里的颠沛流离,她们在命运的漩涡里浮沉,她们的艰难和心酸都藏匿在她们瘦弱的身体里。

  对于女人,男人永远不会真正读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疯狂的年代终于到来,莉的发疯充满着对于时局的反讽,妄想和陷污正是那个年代的全部,在这个隐喻的段落导演侯咏显示了第五代人所固有的历史责任感和变通能力,这个段落的存在甚至比《孔雀》更有意义,影像的意义在于在场,在于内心的良知对于导演认知的当下和历史作出必要的反应,这是一种良知的责任。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vohagLyFPIcwGSW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