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生于旺角,死于江湖

2006-4-26 10:15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如花.真的是你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旺角江湖,流氓大亨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一段相当重要的时光,1986年到1988年,香港电影史上极其重要的两部作品《倩女幽魂》和《英雄本色》相继问世,其后,徐克和吴宇森借其天马行空和侠骨丹心的思想体系,影响了香港电影江湖许多年时间。
1990年,王家卫拍出了伟大的《阿飞正传》,整部电影以其悲凉而倔强,灿烂而绝望,愤怒而自闭的旋律,作为90年代的开幕曲,几乎是谶语一般预言了整个90年代的香港电影风云。
年轻的时候,由于张国荣的那段死不回头,不肯让生母看到自己脸的决绝表情,王家卫所有的作品里我最喜欢《阿飞正传》。再大一点,因为梁家辉关于那坛醉生梦死的悲怆,我又改喜欢《东邪西毒》。后再来又大了一点,人变得平和起来,很不愿意让自己不快乐,于是更愿意一边吃薯片喝酸奶,一边再看几遍《旺角卡门》。
上世纪90年代是香港电影最好的时光,但是即使是最好的时光,敏感而多情的香港电影人也隐约从中捕捉到那种挥之不去的宿命感和悲剧情怀。所以香港电影史上最悲凉的作品几乎都生于那个年代。但是《旺角卡门》很好,有很精彩的故事,拿捏得很好的起伏,最后刘德华和张学友都死了,张曼玉还在那里等刘德华回来。1988年的刘德华和张学友真是年轻,张曼玉也是俏丽简单的,看完以后总有心满意足的感觉。我记得那一年我心情好的时候就把这张碟拿出来放,然后其实也不细看,只是一边听电影一边坐在地板上做关于世界杯的剪报,就那样持续了一个夏天。
2004年《江湖》出来以后我看了两遍,中途又把《旺角卡门》从柜子里面翻出来对比着看。
旺角卡门》里年轻的刘德华和张学友是华仔和苍蝇,《江湖》里老去的刘德华和张学友是就哥和左手,《江湖》里年轻的陈冠希和余文乐是TURBO和翼仔,《江湖》里老去的翼仔和TURBO是刘德华和张学友……
是不是有点儿乱?
2004年的两个少年还留着1988年的青春残影,现实里的明星已成天王,电影里的流氓已经成大亨。
戏里戏外16年。16年啊!什么概念?杨过用16年把小龙女都等来了。再读了一遍小学(6年),一遍中学(6年),一遍大学(4年)也要毕业了。
现实中老去的人,电影里又老了一次。
2004年,4个人,6张面孔,看得我天旋地转。
看到最后只剩下刘德华和张学友眼角眉梢的一片沧桑,以及陈冠希和余文乐眉来眼去的一场地暧昧。
不知道再一个16年,已经老去会再老成什么样;曾经年轻的,将会老成什么样。
二、《江湖》无限大,也有同志情
江湖》里,陈冠希和余文乐在酒吧里寻找苹果妹的场景饱含港式暧昧。在昏暗而喧嚣的酒吧里,离生死签接盅的时间一秒秒的过去,陈冠希和余文乐在黑暗里游走,陈冠希找到了苹果妹(林苑),然后拉着她的手,暗暗的交送到余文乐的手里,预示了余文乐事业和爱情的转折。这一段镜头拍得非常含糊,或许,当三只手交叠的时候,暗示的不仅是少年和少女的宿世姻缘,更是少年和少年的生死相许,所以那段镜头竟有一点罪孽深重的缠绵悱恻。
余文乐和林苑的爱情是虚空的。我们看到的情感表象是:是余文乐和林苑的一夜情(未遂?),余文乐到窑子找林苑,余文乐为林苑抢劫还债,林苑哭着在余文乐身上留下地址电话,然后说,如果你不回来,我恨死你。
影片里男人和女人的感情没有充足的铺陈,一切都是毫无道理而言的蔓延,而男人和男人的感情却是荡气回肠,魂牵梦萦的。
少年陈冠希和少年余文乐从小一起生长在龙蛇混杂的地方,大概就是旺角的钵蓝街,余文乐有个哥哥,三兄弟一起过着没有明天但是荣辱与共的生活。有一天,余文乐的哥哥被敌人暗算,余文乐想要冲出去救哥哥,但是被陈冠希死死抱住。陈冠希告诉他,无论如何要把命留着。
然后他们一起在道上混,等着搏出位。许许多多的点滴非常值得玩味。
比如陈冠希在昏暗的神龛前对死去的余文乐的哥哥说:“保佑翼仔像你一样……不,不要像你一样。”时珍惜的眼神;比如余文乐去林苑在房间做爱的时候,陈冠希孤独的站在空荡的旅馆走廊里和妓女调情的落寞;比如陈冠希总不能和林苑友好相处;比如张学友和吴倩练都带着一点仇视对方的情感;比如陈冠希和余文乐一起去餐馆吃东西,余文乐温柔的对陈冠希说:“我要是坐牢了,被人打你要懂得还手。”;比如他们一起孩子气的谈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再比如陈冠希决定引开何华超,然后骗余文乐去买烟时的那种求仁得仁的神情……乃至到影片结尾,张学友和刘德华倒在雨里,弥留之际,张学友也要爬到刘德华的身边和他偎依在一起。
所以,他们相爱吗?我想,或许是恋人未满,但必定是友达以上的。
看香港影视作品,你总能从各类型的香港电影(或者电视剧)里找到诸如此类的边缘情素。而这些情素相较于日本唯美到极端偏执的审美情趣不同,香港人所乐于营造的情感世界是温暖,亲和并且自然的,让人情不自禁心生留连。
就同性恋情素而言,香港电影人一方面喜欢对同志情极尽恶搞之能事,一方面又喜欢保持着一点有意无意的暧昧。这种暧昧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姜大卫和狄龙档(《新独臂刀》、《刺马》、《上海滩13太保》等)。
这种情感从张彻的电影江湖起头,到吴宇森的电影世界里发扬光大,直至1992年徐克的《东方不败》,甚至干脆来了个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同人。
而1997年,把王家卫送上戛纳奖台上的《春光乍泄》则彻底的以同志片的形式成为主流社会的宠儿。比李安的《断臂山》早了8年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华语地区的观众对于这种港式暧昧持有一种纵容甚至是包庇的理解,但是一拿到欧美,影评人就要惊呼不伦。比如林岭东的《极度重犯》里,任达华对张智霖的那个吻,东方人多称那是父兄式的,而西方人认为只有情人才要在那个时候打啵儿。
所以我想,如果把《江湖》放到美国去公映,10个人看完可能8个心里都会说,不得不说,陈冠希和余文乐,有一腿。
三、陈冠希的乖张,余文乐的眼睛
1989年张学友凭借在《旺角卡门》里苍蝇的角色,夺得了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他也是四大天王里第一位拿到表演类奖项的人。
时代不断变迁,1986年道上混的小马哥(周润发《英雄本色》)说,我等这个机会等了年三,不是为了显示我有多威风,我只是想告诉别人,我失去的就一定能拿回来。
1988年的流氓苍蝇(张学友《旺角卡门》)几乎是疯子一样的执着:我不想再当苍蝇,我想做一回英雄,哪怕是一天也好!
1995年的“矮骡子”陈浩南(郑伊健《古惑仔》)和洪兴的兄弟在KTV里大唱《刀光剑影》。
1997年到了,那年的小混混排骨仔(李灿森《去年烟花特别多》)就只知道杀一个人多少钱,烧一辆车多少钱,然后开始冷漠的盘算是杀人挣钱合算还是烧车挣钱合算。
一个世纪结束,新世纪的两年后,卧底黑社会刘健明(刘德华《无间道》)不动声色的央求警察:给我一个机会吧,我想做个好人。
而到了2004年,电影《江湖》则完全脱离了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狷介张狂,几乎是从容优雅到冷酷的讲述了一个江湖故事。
张学友的苍蝇是卑微下贱的,同时又渴望上位,隐藏着暴戾气质,叫嚣“哪怕做一天英雄也好,。这和陈冠希的TURBO有着极端神似的地方,但是在主体部分又是截然不同的。
江湖》里陈冠希非常出彩,几乎到达了抢镜的地步,他的性格特征里带着张学友1988年所没有的那种天真的乖张态度。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收录在剪切镜头里,他和妓女邂逅到做完爱的情节。余文乐和林苑进了房间以后,他站在门口百无聊赖的勾引妓女,他们做爱,妓女很开心的和他聊天,而他只是笑着一溜烟的逃跑了。
这种轻浮浪荡的表演几乎是一气呵成的,不但不猥琐,反而让人觉得充满了青春的美感。
所以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小马哥的隐忍(对余文乐说无论如何要把命留住),可是看到苍蝇的愤怒(痛打何华超),可以看到陈浩南的义气(宁死不屈的保护余文乐),可以看到排骨仔的无知(一脸兴奋的告诉余文乐他大佬要买凶杀人),可以看到刘健明想做一个好人的矛盾(自豪的和余文乐说,我没杀过人,所以比起你来我算是个好人,我总算有一点比你强了。)
而这一系列特质被他糅合以后,又变得既有风景旧时谙的熟悉,又有恍如隔世的陌生。
随着剧情的推进,陈冠希一层层的把少年的油滑导向暴戾和决绝,直至影片结尾,在监狱里他对余文乐笑着说人们都叫他左手,最终将他身上那种神奇的乖张气质发挥到淋漓尽致。
但是电影更绝妙的是想到用上余文乐和他搭配。非常妙的组合,余文乐身上那种沉稳安静的气质压住了电影的场面,让陈冠希可以恣意的乖张下去,而不致于让场面失衡。
另外我非常感叹的是,余文乐有一双太好的眼睛,大,明亮,但是又不张扬。《江湖》里他和陈冠希的戏几乎都是发生在夜里,或者是阴暗的地方,那时候他的眼睛几乎派上了效果道具一样的用场。在一片阴暗里,人的脸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他的眼睛明朗而坚定的闪烁在阴郁里,带着不加修饰的本色气息。尤其是那段他为林苑打劫的戏,他用一块部蒙住脸,只露出眉眼,他甚至不需要演绎任何一个情感色彩的眼神,只要睁着眼睛,观众就能领会其中所有要义。
所以,《江湖》里,陈冠希的跳脱是暖色,余文乐的眼睛是冷色,一抹一抹的把画面搭配得无懈可击。
四、关于《江湖》的一些疑点
由于《江湖》情节的无限开放性,使得不同的人看完整部电影以后产生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样也不错。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有兴趣的人可以对比着自己的想法看一看。
1、平行时空的叙述:陈冠希和余文乐是年轻时代的张学友个刘德华吗?
影片一开始是陈冠希兴高采烈的去找余文乐告诉他,自己的大佬要找人干掉一个江湖上地位显赫的老大。余文乐和陈冠希一起等BP机响,然后打电话,其间余文乐辞职,抽中生死签。中间镜头用蒙太奇的手法一直不断续的切换,另一个场景是刘德华和张学友的世界,那里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刘德华手下“三根废柴”边走边讲手机交代了左手(张学友)的暴戾凶悍。并且暗示有一股势力想做掉刘德华。
这里有一个细节很重要,余文乐和陈冠希在厨房里等大佬的消息用的是BP机,而接下来的镜头就是“三根废柴”打手机。而此后整部电影里陈冠希和余文乐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用过手机,而张学友和刘德华的世界都在用手机。
这就说明事情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陈冠希和余文乐的时代是早于张学友和刘德华的。
此外关于将来有钱买下餐厅的戏言,影片结尾处监狱的对话(TURBO:“现在没有人再叫我TURBO,他们都叫我左手。”翼仔:“现在也没有人叫我翼仔,他们都叫我就哥。”)都是显而易见的呼应。
2、关于陈冠希的性格扭转:性格转变突兀吗?
张学友从一开始出来就是残暴和凶悍的,和陈冠希的怯懦软弱大相径庭。是什么时候扭转的呢?其实影片中间有交代,在那段陈冠希被迫上母狗的那段,余文乐赶来救下了他,陈冠希开始愤怒的爆发,殴打何华超,他一边打一边狠狠的问,你家在哪里?几幢?几号?门牌是什么?
然后他他大吼,杀你一个是不够的!
这就与张学友总喜欢杀人全家的性格遥相呼应。也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证明陈冠希即为张学友年轻的时候。
3、关于张学友是否想要做掉刘德华:张学友背叛了刘德华吗?
影片里始终存在的一个悬念是,到底是谁买凶杀刘德华?嫌疑犯有四个,苗侨伟,徐少强、曾志伟和张学友。
我个人认为,买凶的人可能是曾志伟和徐少强。你可以发现苗侨伟被灭门以后刘德华保下了徐少强、曾志伟,他们曾经试图打一个电话,但是没有成功,这很有可能就是要阻止暗杀。
而很多人怀疑张学友也找杀手了。因为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刘德华走出餐馆,张学友打的那通电话,他对着电话说:“阿胜(林家栋),找个靓仔出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影片里他一直担心的有人要干掉刘德华的紧张,以及他们死在一起的结局开看,很可能是他在帮刘德华找那个要杀他的人。而刘德华说见他,自己从来都是一个人来回,他开始担心刘德华的安全,要手下立即加紧去办这个事。可能他真的一直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从来没想过要杀你!”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是,他其实也派了杀手,在经过和刘德华的谈判后决定收手,要林家栋停止计划。但是这个解释有一点问题:他为什么要杀刘德华?他和刘德华的矛盾所在是他们对这个江湖游戏玩法各执一念,但是他们本身的矛盾还不是最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还有一个解释也满有趣,张学友在最后的那通电话里说:“阿胜,帮我找个靓仔出来。”是不是在谈判以后他起了杀心要干掉刘德华呢?因为那句台词也可以理解为:帮我找个小混混出来,我要做掉刘德华。
无论如何,结尾的时候他爬到刘德华身边靠着他不是假的。他始终是他最好的兄弟,朋友,知己……
五、关于音乐
江湖》的电影配乐做得简练冷漠,大概是受到那阵子很火的《无间道》系列的影响,也找了一首老歌《把悲伤留给自己》做主题旋律。不同于陈升版本的苦情,林苑爵士版的翻唱明快轻盈,一腔皆是年少情怀。
歌曲在电影一头、一尾、一中间出现了三次,电影结束的时候这首歌配合的画面是那家西餐厅,陈冠希和余文乐忙忙碌碌在里面布置大厅,然后是刘德华和张学友依次出现。
而当画面都黑了以后,字幕缓缓流动,由杜汶泽演唱的《江湖》主题曲《兄弟》黯然飘出。
兄弟》由刘德华填词作曲,旋律伤感动人。由于是粤语歌曲,我不能明白大部分歌词,只有一句却是听懂了:
笑眼看生与死交替,仁义在岁月即刻见底。
2003年四月以后我就不听怎么听粤语歌了,所以听力下降得厉害。
其实那些歌也不错,可惜我都不听了……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