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张艺谋的三次埋伏
张艺谋名声大.诸如我辈不甚读书看报者为生计穿街过巷,避雨躲风之时,于俯仰之间也潜移默化中知道了中国电影第N代有个了不得的张导,荣获过国际上N种奖项. 当此“西风劲盛东风破”“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之大时代,岁月毫不留情的将“西风东渐”的作了无限升级,受洋人器重便成了扬名立万的终南捷径.所以张艺谋名声不仅是大,而且是很大,太大,非常大,匪夷所思的大,大到其后来无论拍什么东西总要在前面加个“巨”的地步.于是每逢张导“不该出手乱出手”时,各媒体就铺天盖地摆出“巨构” “巨制”“巨作”等等字样来刺激你的眼球,麻醉你的大脑.于是笔者这种既没在中文系深过造,又未曾在电影学院度过金的“伪文艺青年”也就今生注定要有三中埋伏于张导,仍不知是幸是憾的命运.
初中埋伏是《
当晚的电影院门口热闹得象过年,“重获新生”的黄牛党意气风发,不但把票价哄抬至100元,还义务充当了张艺谋电影的“金牌宣传员”,其对《
加演了很长时间的广告,电影才开了始。面对华美的服饰,变幻的色彩,震撼的音效,壮观的场面,观众们被征服了,他们目瞪口呆地看完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大制作。然后耳际回荡着近古中国气质的优美音响,脑海中重现着敦煌的广阔大漠,大秦帝国的漫天箭雨,九寨沟的长湖茂林而沉沉睡去。这其中也包括一个我。
一觉醒来,才突然发现《
几天后翻看《
可票房却一直飙升,创下了中国电影收入的最高记录。于是张伟平同志便理直气壮地打出“票房才是硬道理”的口号来为自己的孩子“英雄”的鸣不平。这一举措马上让人联想到王晶,这位香港三级片票房大王怎么就没想到要用老张这一招为自己竖碑立传呢?实在太冤了。
面对接踵而来的批评和一路飙升票房,张导马上决定开拍自己的第二部武侠,并强调这一回将在故事情节上大下功夫,绝不辜负影迷和观众。大家自然都高兴,毕竟《
这一回请来了金帅哥,刘天王和梅姐,外加上章美女和宋丹丹。居然跑到乌克兰取景,够奔波的。中间又遇到梅姐的陨殁,电影的拍摄本身就有了传奇色彩,大家不能不翘首期待了。
更有甚者,《
其时笔者牙齿发炎,在家静养。恰逢好友远来,于是掏出200元买了黄牛票,算是款待远客,顺便以影疗伤。
此次看得是首映,还得晚上去。影院门口叫卖声依旧,黄牛党的队伍明显壮大了,他们手执戏票,慷慨陈辞,吐沫横飞,继续大显“金牌吹鼓手”的不凡身手。出租车司机也忙得不亦乐乎,车子在影院门口排成了长龙。
照例加演了很长一段广告后盛大开场。开头照例交待了故事背景,大家于是知道这是唐朝年间事儿,那时江湖上有个飞刀门。这一回主人公从皇帝大侠变成了捕快盲女,算是贴近大众生活。但音效,画面却不如从前了。没了李连杰和甄子丹,武打也乏味。幸好语言有了创新,诸如“从下往上摸”此类准黄色语言也出现了,算是古装正剧的一大突破。故事的开头情节有些引人入胜,说着说着就不知所云了。当刘捕快充当卧底的情节一现,大家都会心的笑起来,象在看古装《
远来的朋友因为舟车劳顿,早已睡去。笔者因为牙疼,倒无睡意,挣扎着看完了全剧,牙齿更加难受起来。回家路上反复思考,方恍然大悟原来所谓十面埋伏者,乃是专为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十方影迷所设下的讹金项目。项目成本是老谋子的名望,方法是轰炸式广告宣传,目标是影迷钱包里的钞票。
人不能在同一条阴沟中翻三次船。自此发誓再不为老谋子的武侠“巨制”捧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曾几何时,老谋子开始向文艺片回归,请来高仓健打出亲情至上的口号,要让大伙使劲感动一把。管你回归不回归,我可不会上你第三次当了,省省吧,我心里默念。
可巧有一天和老爸一同看电视,老谋子正在宣传《
于是和父亲一同去,可巧这一回又只有晚间的票了,和《
电影讲得是我们云南人的事,景物很亲切,起初我和父亲看得都很仔细。但故事太平实了,平实得像记录片,有些寒碜的味道。我自以为是看亲情片很能入戏的人,从小时候看《
回家的路上,父亲对我说:“以后不要花这种冤枉钱了,我看张艺谋也就这水平,这种电影不值得。”我没有说话,只是微微苦笑。
最近老谋子开始吆喝《
想到此节,不免暗笑。便又觉得张先生更像赵本山小品《
暗笑之余,忽然间又觉得陈凯歌冤,他其实为张艺谋背了黑锅。须知大众在中了太多埋伏觉悟后,往往把所有的报复情绪施加到再敢给他们设埋伏的另一个人身上,而陈凯歌偏偏不幸成为这另一人。
最后终于悟透了多年前上政治经济学时学过的马老先生的一段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由此观之,老谋子和陈无极埋伏一下大众,为资本家赚点利润,顺带也为自己弄几个钱花花,正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实在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