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认为是最能表现上海风情的香港导演,他心中有太多旧上海的记忆与情怀
电视剧《长恨歌》在各地电视台热播,这部怀旧色彩浓郁的作品从小说到电影再到如今的电视剧,三起三落,把有关旧上海的画面反反复复嵌入新时代的影像中。
这其中,香港导演关锦鹏是个关键人物,他看上了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把它搬上了大银幕。之后,当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时,他又担当了监制的角色。
关锦鹏是一个怀旧的人,他的片子带着对渐渐逝去的那个年代的哀伤和思念。从《胭脂扣》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从《阮玲玉》到《长恨歌》,再到担当电视剧《长恨歌》的监制,窈窕的女人身姿摇曳,绝美的旗袍和昏暗灯光下一闪一灭的烟蒂,还有旧上海灯红酒绿的社交舞厅……无一不显示着那个特定年代的美丽与神秘。渐渐的,关锦鹏被认为是最能表现上海风情的香港导演。
导演了电影《长恨歌》,意犹未尽,还继续担当电视剧的监制,关锦鹏与《长恨歌》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对记者这样说过:“我是通过《长恨歌》讲述旧香港的故事。”
《长恨歌》就像《胭脂扣》
从拍《胭脂扣》开始,关锦鹏就已经爆发出怀旧的感觉:“一开始没有刻意这样去做,但拍完了《胭脂扣》之后,我发现我完全喜欢上了这样的感觉——‘奢靡’。那个年代的旧上海,你可以说有些纸醉金迷或者颓废,但这种美学上的取向,还有当时的那种生活的质感,迷人至极。” 他甚至认为,如果自己活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旧上海,家里有点钱,肯定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阮玲玉》,还有电影和电视剧中的《长恨歌》。但在关锦鹏的眼中,不管是电影或是电视剧,《长恨歌》的感觉都像极了当年的那一部《胭脂扣》。“神韵很像,都是在怀念一些逝去的精致和感动。”
在发生于香港的故事《胭脂扣》中,我们看到了梅艳芳鲜红的双唇、张国荣的长袍,还有悠长的阶梯和才子佳人欲说还休的情节;在《长恨歌》中,有上海淑媛的旗袍、曲曲折折的弄堂、“永乐电影院”,还有王琦瑶与程先生的悲欢离合。而当《胭脂扣》的故事进展到上世纪80年代时,剧中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机械而枯燥,文化的迷失,历史的没落,人们的迷茫格外明显;正如《长恨歌》里经历了世事变迁的男男女女,在面对新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背景时感觉到了同样的慌乱和失落。两部作品都是从上个世纪30、40年代一直演绎到80年代,极大的时间跨度完全能表现旧上海风情的余味和变迁。
同时,王琦瑶和《胭脂扣》中的如花一样,精明、有城府,稍许的虚荣和矜持,还有不肯低头的贵族神韵,“她们都是具有上海女人特质的。”关锦鹏这样解释。
迷恋,与儿时有关
对旧上海的迷恋情结很大程度取决于关锦鹏从小的经历。父亲在关锦鹏十几岁时就去世,跟着母亲生活的他开始学着对细节注意,变得非常感性。
在关锦鹏细腻的记忆中,幼年时有很多上海的生意人都搬到了香港,他们对香港的经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看的电影是老上海的,杂货铺里贴着老上海的月历海报,上小学时周围的同学也很多来自于上海。关锦鹏常去那些同学家里玩,每次都能看见同学的母亲身穿旗袍、脚蹬高跟鞋,衣着笔挺地在家里喝茶听音乐。而这些来自上海的女人那种淡描眉轻扑粉的美更给他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那时觉得上海的阿姨比妈妈漂亮、优雅,好像不会为生活忙碌太多,永远都派头十足,很有贵族风范。”
但关锦鹏的“上海情结”永远存在于那个早已消失不见的年代,他并不喜欢现在的上海: “上海原本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文化底蕴非常丰富。但随着现在各方面特别是商业上的发展,它的文化氛围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现在常常看到一些移居到香港的上海人,他们常常像在旧上海生活时那样,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很优雅地穿着整齐的衣服去喝下午茶、咖啡,或者聊天。但在现在的上海,这样的情调是再也不能看到的。《长恨歌》便是在捕捉一些那个时候的味道,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仍然缅怀。”
“刚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是1996年,那时只是迷恋这个城市所以喜欢这部小说,并没有冲动把它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但现在,我想我跟小说里的王琦瑶感觉一样,上海变化太大太大。现在我虽然爱这个城市,但它的变化让我能够在一定距离之外去观察它、回望它,就像看现在的香港一样。”
正如关锦鹏所说,那个年代的香港一直被浓重的旧上海风情笼罩着,就算放到现在来看,也没有谁能分清这两个城市在那时的区别。“在香港居住的上海人,让我对上海有了最初的印象。如果说我在用电影拍旧上海的故事,不如说通过旧上海来讲述香港,或者对两个城市的感情早就融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花落风流》,继续怀旧
在借电影及电视剧《长恨歌》怀念旧香港之后,关锦鹏决定回到香港,拍一部真正关于旧香港的电影《花落风流》。
剧本由《愈快乐愈堕落》的编剧魏绍恩执笔,以关锦鹏擅长的女性题材为主,描写了三个性格各异,经历不同的女人在风月场中的情感故事。关锦鹏非常喜欢这个剧本的感觉:“《花落风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香港,这个年代的故事是由上一代转告给我们,或者是过去的图片及影像残留给我们的,所以这种既很近又很远的感觉非常有趣。”
《长恨歌》的电影和电视剧采用套拍的形式,一开始都准备由关锦鹏执导。但经过投资方多方面考虑,决定让关锦鹏专心拍电影,改做此片的监制。在关锦鹏看来,电视剧和电影一样需要戏剧的力量,也要考究而精致。但电视剧的容量比电影更大,人物关系都更加复杂,同时电视剧里主角相对不明显,心理描写增多,很难体现戏剧的矛盾冲突。因此,和电影一样,在电视剧版的《长恨歌》中,蒋丽丽都被设定成女二号,增加了人物的关联,使剧情变得更加紧凑。但怀旧而感伤的情绪氛围,浓郁而优雅的旧上海风情始终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