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们俩》被浮躁的世界遗忘

2006-4-19 17: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KavkaLu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醒了睡,睡醒了,吃饱了歇会儿再睡”只要你和老人生活过,你就可以理解里面的细节,它是金奶奶的今天,也将是我们的明天。

  中国人,活着,就这样活着……一部以季节为题的电影注定有着伤感的情绪,一个老少题材必然有着代沟的冲突,只要你有过和老人同住的经历这样的电影会让你有着很深的认同感。可惜,这部电影票房惨败,是我们观众不喜欢人性题材?当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让国人泪水横溢似乎说明这类电影是有着市场的,那么问题在于哪里,我个人认为是运作上难于逾越的资本问题。200万元的小投资打造了一部感人的电影,那些习惯于拿红包、吃白食的愚记是不会去推广、宣传的,这样直接导致了很多观众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另外,《我们俩》片名太没有吸引力,这种诚实让它失去了中国而拥抱世界,可是,只要我们想想有那么庞大的电视剧受众群体就知道,人情电影是有人看的,我对人戏言片名应该叫《落寞寡妇和思春的少女》,观众进来看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好的电影更需要市场手段的点石成金。

  电影能够打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它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某些中国大片被观众骂的原因不仅仅是编剧的糙,更重要的是它的心思不在电影本身。我甚至怀疑中国电影业已经成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洗黑钱的工具,打住!长此以往,中国电影必然无人喝彩!

  一个借宿的女孩,一个高龄的老人,在一个四合院里共处。

  整部影片大多数场景陷于院落的孤独,窦唯的古琴让本已寒凉的世界无尽怅然,只有偶然路过的脚步让这个院子有着一些生命的回应。

  虽然,你可认为这是一部讲述两代人和解的温情电影,然而,它揭示的却是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诸多现实矛盾。老年人在孤独和失落里看日起日落,他们的存在被飞速发展的经济有意无意忽视。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和老人住过的才能体验到高龄老人的古怪,他们就像孩子一样有些“作”并希望引起世界的注意,片中房东老奶奶和房客小女孩的摩擦非常真实,人艺的金雅琴以84岁高龄出演的奶奶很生活化,那种半睡眠状态的老人模样确实是老人真实的写照,他们看似昏昏沉沉却一有风吹草动就睁眼盯着你。他们和你较劲往往是为了让他们过于平淡的生活有着一些涟漪。他们往往因为害怕孤单而用一些小计谋、小算计来引起你的注意,有时候真的让你哭笑不得。

  平常的日子,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我们俩》能够打动我们的是因为所有不起眼的细节都来自于生活,特别是老奶奶“敲诈”小女孩买鲤鱼的段落的生活气息浓郁。鱼在中国文化里有着一种期待,是延续和希望,在除夕的晚上,老人和小马过了一个有着对应的年。

  电影编剧的合理性是支撑整个故事的基础,我们注意到电影的矛盾点是电话,而2002年对于学生妹而言手机还是奢侈品,所以BB机和老太太家的电话关联就有了增加戏剧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这种细微的冲突让两个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起来。作为新生代的孩子和暮暮垂年的一个孤独老人之间有着太多的格格不入,他们相互的接近正是反映了人基本的愿望“为了排遣寂寞相互依偎”。

  在片中老太太的情绪波动挺大,这一切和高龄有关。感人的一幕是女孩小马一年后的发现,当苍老的手和年轻的手相握,生命就有了时间的印证。电话费的争执在现实里也是常见,两个陌生的人了解总是从相互观望开始的,人是情感的动物,房客住久了就是一家人。何况忙碌的生存压力使得家人也疏远了,片中有个细节是搬家之后的女孩来看老人,老人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松开,这样的镜头显露了导演对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人孤独问题的关切和呼吁,导演以平静的镜头表现了老人渴望关注和交流的心愿,而老人的离家和病故背后是孙子成婚的话题,家有了新的主人,唯有老太太的沙发破落了,新的开始里,香火延续。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