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阿尔卑斯的《蝴蝶》

2006-4-1 18:36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LUCHAN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能在法国东南部的Rhône-Alpes(隆河-阿尔卑斯)山区住上一年半载,实在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法国的气候是如此的宜人,从北到南不过上千公里,却包含了高耸的山区,起伏的丘陵,和蔚蓝的海岸。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暖流吹来大西洋的潮湿,却也夺不走普罗旺斯的阳光。

     可天气预报里,一月最冷,七月最热的地区就藏在这儿,离地中海仅仅几百公里的阿尔卑斯山区。从最南边的Gap(伽普)小城, 到盆地里的硅谷Grenoble(格勒诺布尔),再一路北上,穿过山中的Chambery(尚贝里),水边的Annecy(安纳西) ,最后爬上欧洲之颠的Mont Blanc(勃朗峰),阿尔卑斯的魅力一览无遗。森林,湖水,雪山,鲜花,蝴蝶,山羊,一年四季的景物都在这里,甚至可以在春天里同时拥有它们,大自然的赏赐,对居住在这里的人,着实有些偏心。

     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当然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永远消耗在都市里,繁重的工作之中。知道发掘和探索,才会撞见人世间隐藏的‘香格里拉’。穿好登山鞋,背上睡袋和帐篷,不用等到假期,每一个周末,都可以去寻找不为人知的景色。

     我有车,两个轮的,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足够载着自己去远行。城郊并不遥远,爬坡,回转,无需像‘环法’一样拼命,只要让幽谷的微风吹起头发,让山涧的溪水流过脚踝。

     “什么是干草垛 ? ”
     “哦啦啦..就这个,瞧,这就是干草垛”
     “蝴蝶住在干草垛里?”

     原来我也不比Elsa了解的更多,干草垛到底是用来作什么的,只有到了阿尔卑斯后才知道。

     想在深夜,倾听虫儿的谈话;或在清晨,采上新鲜的露水,那就在这山区里,住上几宿。年轻人相伴出行,露营是如此的方便,只要带齐了面包和啤酒,就可以在不知名的树林里,围着篝火,彻夜畅饮。上了年纪的人,同样流恋于大自然,不能风餐露宿,还有别的办法:‘下周系里开会,地点改在山里某村’。学生们没听说过,老教授翻出地图来找,其实不远,有车也很方便,爷爷带着孩子们一同出发了。

     风吹草场如浪般滚过,泉水欢快的跳跃仿佛钢琴的音色,在阿尔卑斯的山脊缓缓流淌。黎明的雾气转瞬既消散,迷路的人还要特意绕两个山头,只为欣赏远处的雪峰。来到山谷里,所有的人都变得年轻,面对草地中飞舞的蝴蝶,兴奋的不止Elsa,挥舞她手中的网兜;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会翻出儿时的飞盘,追逐着在上坡上奔跑。从山脚一路跑到山顶,我眺望远处的夕阳,稀稀罗罗的村庄,还有脚下的树木和花草,头顶初升的新月,‘伊莎贝拉’就要出现了吧。

     这就是电影《蝴蝶》里的那个世界,大自然的真实是影片最好的背景。一样的天空,一样的花草,一样的农舍,一样的老老少少。唯独少了一份音乐,那是第七艺术的过分完美,轻快的钢琴虽然贴切,却还有些人工雕琢的痕迹。而阿尔卑斯山,这个天然的导演,则配上了远处羊群飘来的銮铃声,弥补了这一点点遗憾。

     不是否认作曲家Nicolas Errera(尼古拉.艾瑞拉)配乐的精妙,虽然他的作品并不多,比不上另两位法国作曲家 Bruno Coulais (布律诺.古雷)和Yann Tiersen(杨.提而森)那么出名,可在《蝴蝶》里,他能让器乐,自然而然的沉浸到这一片山间美景之中。这位巴黎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最拿手的,就是把古典音乐里,法国乐派所特有的清澈明亮,融入到现代影像作品之中。简单的配器,反复出现的三拍子伴奏,让作品的风格在行云流水之中,荡漾在观众面前。哪怕是为基调忧郁的默片《街道》的全本配曲,也点缀出许多黑色幽默的旋律,更不用说为爱德华.巴尔而作的喜剧了。除了电影配乐,Nicolas Errera 还有许多为广告而作的片断,虽不过几十秒钟,仍然能体现他作曲风格中的优雅和流畅。最著名的当数YSL(伊夫.圣.罗朗)香水‘Cinema’的电视广告,弦乐如女神般高贵典雅,如同六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

     简单的影片比不上法国影坛的煌煌巨著,三届恺撒奖影帝Michel Serrault(米歇尔.瑟霍)也只是把它看作自己演艺生涯中的一个小品,小演员Claire Bouanich 人小鬼大的表演倒是抢了老爷爷的风头。有趣的是,法国媒体之中,给予《蝴蝶》赞许最多的竟是《Le parisien》(巴黎人),就象从小生长在大都市里的Elsa一样,巴黎人对外省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心存向往。如果不能亲去阿尔卑斯,感受这山间,这绿草,和这蝴蝶的天赐,那就只有一家人坐在圣诞节的电影院里,面对银幕,耳听音乐,带来另一种补偿。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