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王超的《日日夜夜》

2006-3-22 10:51  来源:网易 作者:小康街53号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这是导演王超继《安阳婴儿》之后的一部新片,从影像,节奏,配乐上来说,此片都比前一部《安阳婴儿》精致了许多,镜头语言显得很洗练,似乎不含有一丝杂质,某些段落,能使人想起吉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之白》,在冰天雪地的冷峻画面之中,彰显了人性的矛盾挣扎,同时,音乐也显得悲怆苍凉,如同人孤寂的内心。 当写下这个小标题时,我知道自己可能在唱一个谁都会唱的高调,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就这部电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我要先说一下剧情: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广生本能地撇下自己的师傅,逃出矿井,而师傅和其他人都死在了矿井中,之前广生与师娘一直有着情人关系,由于愧疚,广生一人留下来继续开采煤矿,师娘带着傻儿子阿福走了,后来阿福一人回来与广生一起开矿,煤越开越多,广生迅速致富,最后,他实现了自己为阿福娶个媳妇的诺言……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广生的灵魂救赎失败了,并且一错再错,身体不好的师傅,满足不了实际上欲望强烈的师娘,而年轻力壮的广生因为和师娘的情人关系,首先就背上了道德负罪的包裹,在事故发生后,广生没有舍己救师傅,更加负疚,由于这种双重负罪感,广生的欲望彻底颓败下来,他阳痿了,因此不能继续和师娘在一起,师娘就带着阿福离去,但是,她又能上哪里去呢,后来阿福牵着一头驴回来,广生问他:“师娘呢?”阿福说:“按摩了”这个回答暗示了师娘必然的悲剧命运,这是个错误,后来广生为阿福娶媳妇,表面上,是收留了身世可怜的王红梅,使她有个归宿,实际上,更是把她推向一个悲惨的境地里面,这就意味着她终身要跟一个傻子在一起,而且,她必须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这又是一个错误,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赎罪行为,依然能犯下严重的错误,但是面对广生的矛盾挣扎,我们不禁又叹息人性的脆弱,灵魂的无助,个体的孤独,所以我愿意从另外角度说说他的灵魂救赎。 


中国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广生毕竟经历了生死之变,即使是在想象中,师傅的魂灵原谅了他(“你尽力了”),他也因为自己曾经和师娘的关系而愧疚不已,但是那种出自本能的强烈欲望,却是使人失去理智,无视伦理道德,那么,到底有没有底线呢?我们的欲望要把我们带向何方?在这一切的后面,有没有一个神在看着我们?我想,那个煤矿事故,和师傅的死,激化了这些矛盾,而广生的阳痿,就像人在矛盾冲突挤压下的垮掉,他必须独自面对这一切消失后寒冷孤寂的荒原,在影片中,广生经常在结了冰的湖面上行走,沉重的夜幕下的冰面发出不详的响声,而他就处在黑暗和死亡之间,内心在受着煎熬,这是一个人所必然要面对的煎熬,在已经坍塌的矿井上,广生一人开始了重建的工作,那下面,就是师傅死去的地方,这就是他选择的救赎之路,我肯定他的自我救赎,我认为他的灵魂,是不甘心死亡的,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行为,就否定救赎本身。  


暗喻与封闭的场景内涵 


影片的场景主要是在天泉煤矿附近和河对岸的集市上展开的,一开始师娘带着阿福渡河去赶集,几乎与此同时,广生与师傅正准备下井,广生给师傅整理衣服,师娘在集市上和羊贩子争执起来,师娘非要买一只羊回去祭祀,不知什么原因羊贩子就是不肯卖这只羊,师娘和阿福几乎是抢过来这只羊,把羊贩子推倒在地,晚上,一家四口围坐火堆,每个人腰上都系了一根红带子,被宰杀后的羊,肉在火堆上烤,广生给每个人敬酒,师娘对天祈祷全家平安……渡河,羔羊,祭祀,祈祷,其中宗教式的暗喻,给影片定了个基调,这是超越现实的,探讨人性的象征性场景,影像也显得极其冷峻,几乎是黑白灰的色彩调子,寒冷的风呼啸着不断刮过这个封闭的荒原,青灰色的天空,压在大地上面,在这样的世界里,人将经历什么样的内心旅程?影片的三个重要的情节发生地是广生和师傅的住处,矿井,集市上的酒馆,前两个地方一律黑暗破败,在后一个地方,象征了处在内心的深处的欲望,不断被打压却依然倔强地泛起,即使是颓败了,也依然能搅动人的灵魂,在这三个地方之间,是结冰又解冻的河流,是那个集市,集市上的建筑物暗示了外部世界的信息,那个处在礼堂上的五角星象征了高高在上的权威,但是,在阴暗的天空,和人们宛如石头雕像般冷峻的面孔陪衬下,集市像个梦魇般的存在。





我注意到有两次矿井人的集会,第一次是在矿难发生后,还属国家的天泉煤矿召开抚恤大会,台上站着代表国家话语的领导,台下站着所有的死难者家属,俯拍镜头对准他们的脸,此时每个人的脸都苍白悲戚,但是冷峻的画面色调使这些遭受苦难的人群有种群雕式的凝重,仿佛凛然不可侵犯;第二次是广生发财后,对工人们训话,说给他们放十天假,发奖金,请他们参加阿福的婚礼,此时站在台下的工人说说笑笑,阳光似乎也格外灿烂,但是另一种形式上危机也随时高悬于他们的头顶,谁能知道矿难不会再发生?死亡不在前方守候?而广生自己大概也深知这一点,但他却沉溺于自身的灵魂救赎中,镜头多次投向他在冰天雪地中徘徊的场景,我们知道,这个人的荒凉内心正在受着煎熬,在他发财后,一天早晨,阳光刚从湖面尽头照射过来,他新盖的院落大门的影子很长,我注意到,他走出了大门,在外面扭动身体,前面是化了冻的河,远处是山,此时镜头就在院落内投向他渺小的身影,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美感。





综合王超两部片子来看,我隐约发现了一些以一贯之的观念性的场景,比如镜头总是直接对准床上躺着的两个人,按照中国的说法,“共枕眠”是好几世修来的,但是在他的电影里,妓女与下岗工人,徒弟与师娘,没有一对是正常的在伦理之内的共枕,这不禁让人思考,另外,炭火代表什么?祭祀,红腰带,挖煤,开矿,象征什么?广生在火堆的对面,看见了师傅的魂灵,这些隐喻性的语汇,这些修辞手法,都让人对王超的电影充满审美期待。


影片的审美 


的确,从《日日夜夜》开始,我扭转了自己对王超的看法,即称他的电影为写实性的,不太恰当。这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从电影本身的语汇和手法来看,他令人崇敬,《日日夜夜》显现出了不凡的功底与能力,不管其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思考能达到多深的程度,关键是,他用电影的语汇很好的表达了他的想法,用灯光,摄影,音乐,节奏,场景氛围来表达,而不动声色,于安静中,表达人性与外部现实的多重矛盾冲突,并且给人以形式美感,在《日日夜夜》的主要场景中,所谓矿井煤窑,只是人性内心的象征,这就把它和《盲井》这样的电影区别开来。


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王超电影中对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处事观念的重新审视,重新思考,而且能用观念性语汇表达出来,也并不是民族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他的视角紧紧盯住当下状态的人,这使他影片中的某些细节,带有一种崭新的东西,那是古老与当代的结合,放在世界范围里看,就难能可贵了。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