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移民李安

2006-3-16 12:35  来源: 新民周刊 作者:撰稿/沈 双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Annie Proulx 有一篇题为“手风琴”的小说,描写的是意大利移民逐渐丢掉了象征故土的“手风琴”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像讲的就是李安。

  李安在奥斯卡授奖仪式上,举着小金人,宣布《断背山》不只描写同性男女之爱,而且还试图描写普遍的爱(universal love ,一句话把自己的作品与“同志电影”的标签分得很开。实际上,若把《断背山》真的看成是“同志电影”,很多人反而认为它并不够格,比如两个男主角都不是同性恋,再比如电影中几乎没有两个男人做爱的情节,总之是它不够激进,不够正确,够不上“同志电影”的标准。


  我的学校里就有不少人不能接受电影里面对于同性恋的描写。一个电影专家主动地对我说:“我觉得李安是个人文主义者(humanist。”我追问了一句,在你看来,人文主义是个好词还是坏词?同事不加思索地说:“当然是个坏词。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之后没有人再敢提‘人文主义’了。”


  另一些人的不满是针对李安的唯美主义,他们认为小说要更加暴力得多。 我特地去读了一遍小说,的确比李安的电影更压抑。电影里有大量的自然景观,而小说反映出来的落基山脉可以说没有什么自然的东西存留下来了。


  李安的确把Annie Proulx笔下的残酷的自然环境变成了明信片中的美丽风景。至于是否因为这个转译而削弱了原故事的冲击力倒也未必。Proulx本人实际上也没有将这个作品一味看成为“同志文学”。作为几个孩子的母亲,她好像并不是同性恋者,起码没有公开。而且,在一篇访谈中,Proulx谈到她最反对“描写自己最了解的东西”。作家的本事就在于想象。她的个人生活是和小说保持很大的距离的,比如包括《断背山》的一系列小说读起来很有怀俄明的地方色彩,但是Proulx本人却不是怀俄明人。她生在东部,以前曾经写过一些以波士顿为背景的小说。怀俄明的风情完全是靠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才了解到的。


  李安最终没有拿到最佳影片奖,而拿到了最佳导演奖,是不是意味着《断背山》最终仍被看成了一部“同志电影”,并因此受到排挤?我实际上对奥斯卡评审委员会的政治关怀毫无兴趣,然而对李安的艺术选择却很感兴趣。既然做了这么一部大张旗鼓地描写同性恋的电影,却又不接受“同志电影”这一标签,李安这一个姿态,是因为害怕影响到电影的销售,还是故意抵制可能来自同志族群的“左倾激进主义”的压力呢?


  也许并没有不接受。只不过是不愿在公开场合拉开架势地说。李安在好莱坞的角色是很令人琢磨不透的。他十分善于消失在他的故事消失在电影这个媒介的的后面。Annie Proulx有一篇题为“手风琴”的小说,描写的是意大利移民逐渐丢掉了象征故土的“手风琴”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像讲的就是李安。他还是处在“消失”和“丢掉”的阶段。我并不觉得“消失”和“丢掉”一定是坏事。也许丢掉了手风琴正可以选择其他一种媒介。


  虽然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台上歌颂“普遍的爱”——因为并没有什么“普遍的爱”,《断背山》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美国西部的两个男人身上的爱情故事。承认这点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不能认同这一故事——我仍然不同意我的同事的看法:李安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文主义者”,如果说人文主义一定意味着某种抽象的话。他只不过不属于任何地方,根本就是一个移民。


相关链接: 李安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