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用影象思考的哲人,基耶斯洛夫斯基

2006-3-14 11:44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云起弟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在十年前的313,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于巴黎病逝。这位留下不多作品的电影大师逝世的消息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开.在他的母国波兰,这条消息占据了大小报刊的头版,波兰国家电视台决定于次日播放《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和部分《十诫,另外波兰的电影评论家和制作者也举行了悼念活动,追忆基耶斯洛夫斯基本人及其作品.

 

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拾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发现他们依然是那么光彩夺目.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 627日出生于波兰,1969年毕业于波兰洛兹电影学院。在就学期间,他就为电视台拍过一部名叫《照片》的短片。毕业后,他来到波兰的首都华沙,于1970年至1978年在华沙纪录片厂任导演,先后拍摄了《工厂》、《小孩》、《初恋》、《生活故事》、《医院》、《年龄不同的七女子》等13部记录片。1975年,他执导了首部剧情片《人员》。此后,又拍了《》、《影迷》、《无止无休》等影片。87年他终于凭藉《杀人短片》蜚声全球,它及次年拍摄的《爱情短片》蝉联了两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当然,标志着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导演艺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的无疑是1988年拍摄的那部探讨当代人道德困惑而蜚声国际影坛的宏篇巨制《十诫》系列。在这部根据《圣经》中的古老意念重新加以诠释和演绎的影片中,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用独具的导演才华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经济急剧动荡的波兰乃至整个东欧社会的独特思考。从这部影片开始,形成了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具有哲学意韵的导演风格,他个人也成了战后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人物。 爱情短片》的故事很不光彩,讲的是一个偷溃与被偷窥的故事。男孩汤马克迷恋上了住在对街公寓大厦里的女人玛格达,他用望远镜窥视她,最后对她示爱。她则给他上了人生第一课——世上没有爱情,只有性!对爱与人生的信念一下子崩溃了的汤马克企图自杀,但不成功。他出院后,轮到玛格达开始迷恋他。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这里讨论了爱情的真实性和纯洁性。

 

此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前往西欧(主要是法国)拍片。91年,他执导了影片《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该片在国际影坛上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这还得归功于他极具精神哲理内涵的导演风格。《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讲述的是两个叫薇洛妮卡的女孩的故事。这两个女孩从肤色到习惯都一模一样。波兰的薇洛妮卡是个女高音,一次她在表演时心脏病发作,死在了舞台上。此时在法国和男友做爱的薇洛妮卡突然感到心痛。虽然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她觉得孤独。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这部影片中探讨了生命的孤独和宿命的存在。这部成功的影片之后,一鼓作气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1993年至1994年间与多年塔档的好友编剧波耶谢维兹律师一起完成了再次轰动国际影坛的《》《》《》三部曲,影片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它们分别了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部影片依次阐述了三个主题。在这三部曲中,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依然发扬着《十诫》以来的一贯宗旨,用包蕴着宗教哲学的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最终,《蓝色》获得了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等三大奖,《白色》获199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红色》也入围了9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

 

基耶斯洛夫斯基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导演,他的作品没有紧凑的情节和令人窒息的桥段。以娱乐和消遣为目的的观众对他的影片肯定会失望至极,昏昏欲睡。而靠打造动人的故事赢得观众也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强项。他所关注并终生探讨的是个体的精神世界——爱情中男女互动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个用电影语言讲述个人存在状态的哲人,因而被哲学教授刘小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

 

书籍: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这本书里基耶斯洛夫斯基记录了他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灵感的迸发到布景和灯光的处理。这是研究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最好资料。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