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思的《愚公移山》片段
在楼下咖啡馆买了杯牛奶,作为早餐。擎伞走在狂风骤雨里,东倒西歪。
关于“文革”的研讨会的内容之一,荷兰导演伊文思(Joris Ivens,1898-1989)和夫人罗丽丹(Marceline Loridan Ivens)纪录片《
伊文思在片中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平静有序。片名分别有《
看的两段,一为The Drugstore (药店,1976) ,发生在上海第三药店的日常生活,涉及工作人员与顾客的矛盾圆满解决、女性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政治学习、下乡提供医药服务……展示宁静生活,温情社区,似乎一个自足的乌托邦世界(故在场几位中国学者指出当时(1974年左右)武汉、河南、浙江、河北等省市尚有武斗,政局混乱。伊文思选择此宁静角落,一为兴趣使然,二为意愿受限)。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女性形象。西方有若干书讨论“文革”时期部分中国女性性征退化,更男性化(masculine),如女“红卫兵”响应毛号召“不爱红妆爱武装”(大出风头的女“红卫兵”“宋/彬/彬”将名字改为“宋/要/武”),着军装,以武装带抽人致死,粗门大嗓,口出污言秽语,女性特征明显的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娇小姐”而遭鄙视……宣传画中的女性也常常浓眉大眼,不让须眉……自然都是些片面看法,若看到此纪录片中上海女人的精致翻领,整洁红色开衫毛衣、碎花罩衣,精心梳理的如云秀发……温雅的传统女性形象,“刘慧芳”的前身。
二为The Football Incident (足球风波1976),发生于北京31中学,某男生因不满某老师“管闲事”,踢了脚球,擦老师头顶飞过……全班民主讨论,解决此问题。节奏紧凑,镜头分切流畅,简直如事先排演之剧情片。双方经过论辩,达成共识,师生矛盾圆满解决,很戏剧化和喜剧化。
有趣话题,关于专/制与民/主。开会前老师说:如今我们师生平等讨论问题——距1960年代末“红卫兵”掀翻师道尊严、虐死教师(北师大女附中副校长“卞/仲/耘”被学生毒打致死事件)数年过去,中国学校中师生关系有些不尴不尬。学生不再那么猖狂,而教师仍需小心翼翼。被“民/主”口号遮掩的体/制专/制,应用在更广范围。
只看过伊文思的《
有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