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还是转身《隐藏摄影机》
乔治.罗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文化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当他第一次接到录像带有些莫明其妙,甚至怀疑只是儿子的恶作剧。随后,录像带源源不为断地送到他家门口时,他才隐约感觉不仅是隐私权得到侵犯那么简单了,整个事件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对他构成威胁的动机。他从与录像带一起送来的漫画上找到了线索,这牵涉到他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记忆。把它称之为罪恶可能言过其实,因为毕竟那时他还只是是五岁的孩子。事件涉及的时代大背景倒是可以反映当时法国政府的不光彩行为:1961年发生在巴黎的阿尔及利亚移民血案。众所周知,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许多本国著名的知识分子都旗帜鲜明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比如小说家加缪,比如导演戈达尔,他拍摄的《
当本片在戛纳公映时,哈奈克对记者表示如果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关于阿尔及利亚问题的电影,他会非常生气,他认为影片绝不是为了反映政治,它的主题要广阔得多。言下之意,影片当然也包括反映政治问题,只不过不是仅仅反映政治问题。正是那桩血案,马吉德成为孤儿,随之又因为乔治的谎言被收养他的乔治父母送到孤儿院。可以想象这四十多年来,乔治一直心存愧疚,当他将录像带事件与童年往事联系起来时,他感觉自己的家庭、事业受到威胁时,特别是当他的爱子突然失踪之后,他本能将愧疚转化成愤怒,他以已度人地认为这是马吉德数十年来处心居虑对他进行报复。隐晦与屏蔽的童年过错延续了四十多年,终于真正地演变成了罪恶,马吉德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当着乔治的面刎颈自杀,哈内克电影又一次出现让观众惊心动魄的一幕:马吉德颈部喷出鲜血飞溅到雪白的墙上!马吉德的以死抗争维护生命的尊严代表着弱势群体面对社会强权质疑时最无奈的选择。
我不认为影片反映的是以乔治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私与冷酷。知识分子在西方被称为“社会的良心”,哈内克本身也是法国知名的知识分子,我更愿意把影片看作是知识分子作为个体的人的反躬自省,“社会的良心”既要直面社会的黑暗面,也要直面自身的阴暗面。从安娜同事在聚餐时讲的那个精致的笑话可以看出哈内克在深刻反省的同时,也对知识分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幽默颇为自鸣得意。
作为一部惊悚悬疑影片,偷拍事件的始作俑者始终躲藏在故事背后,这可能让一部分想要探究故事来龙去脉的观众感到失望。然而这正是哈内克的高明之处,始终让影片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使得故事充满戏剧张力,而到最后才发现这只不过影片的引子,偷拍者究竟是谁不是影片的重点所在。影片沿用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模式,却改造了其封闭式的结尾,使得故事更具开放性、也更加耐人寻味,这是欧洲现代电影人的惯用方法。从影片来看,那个偷拍者对乔治的过去了如指掌,拍摄隐蔽性也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几乎是无处不在,或许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宗教式的隐喻。影片另一高明之处是经常以假乱真,将录像带的内容与故事进行的现实融合在一起,观众在欣赏电影会在某段时间内分不清影像的进行状态,直到这个段落结束才恍然这是录像内容还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促使观众对影像的真实性表示一定的警惕,影片表现了哈内克对现代高科技视听媒体的严重质疑。
影片从侧面描绘现代法国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乔治在警察局门口(一个颇具意味的地点)与黑人青年发生的冲突,从那小伙咄咄逼人的气势可以看出移民问题依然是法国社会潜伏的不安定因素,尤其2005年巴黎郊区发生举世震惊的移民骚乱更让法国观众对影片具有强烈的认同感。马吉德的悲剧正是源于当年阿尔及利亚移民血案,马吉德去世后,他的儿子来势汹汹地找到乔治,在他的强硬要求下,两人来到洗手间进行对话,到最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乔治根本无可奈何。他无力地谴责乔治当年剥夺了马吉德受教育的权利,而假使马吉德能够如他所愿接受教育也是来自乔治父母的恩赐,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乔治数十年来不敢直面自己曾经犯下的过失,当过去的阴影逼到他无处躲藏时,他出于自卫的本能地做出过激的反应,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令他愧疚终生。从中可以影射许多人与事,正如哈内克所言每个国家都会一段被遮蔽、被遗记的历史,但对他而言,这是一部关于如何面对自身罪孽的电影。诚然,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只不过是代表了那个国家或者那个地区,而作为个体的人才真正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只有作为个体的人觉悟了,勇于直面自身的过失或是罪孽时,悲剧的发生几率才会逐渐降到令人鼓舞的程度,或许这正是哈内克想要表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