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断背山”还只是在远方

2006-3-5 12:15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沙漠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现在的同性恋运动所需的是更多有关生活的艺术,而不是所谓的有关性的科学知识(或者伪科学知识)。性是我们行为的一个方面,是自由的一部份。性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它不在于揭示自身的欲望的某些方面。我们必须知道,通过欲望我们可以形成新型的关系,新型的爱,有新的创造。性并不是终结,而是有可能创造新的生命。”
—福柯

在一所大学的礼堂里看《断背山》。这里随时可以看到最新的大片。《断背山》能在这里放映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场地承包商不知道这部电影是讲什么的,只知道是一部“感人的”好莱坞大片;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想向世俗挑战,让大学生们开拓视野,接触各种文化,当然,我指的是同性恋亚文化。我希望是后者。

在放《断背山》之前放了《霍元甲》。《霍元甲》结束后一部份人离开了。《断背山》开始是几个静镜头。伴随着安静的木吉他,银幕上出现了蓝天,白云,流水……粗砺的西部群山在李安的镜头下似乎也有了一丝东方山水画一般的柔美。羊群看起来那么洁净,像浪花。这些景物注定不会吸引大多数人。于是,又一部份人离开了座位。

当杰克•特维斯特与恩尼斯•德尔玛在帐篷中呼吸急促,脱去裤子,接吻……又一部份叹着气或者笑着走了。此时,来看电影的情侣几乎走光了。

影片结束的时候,剩下的人已经没多少了。

这样一部非主流的电影,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得到了主流的推崇。但推崇的背后并不那么让人乐观。同性恋没有得到认可。九十年代初的“东宫西宫”今天依旧在每个大城市小城市的公共厕所的墙壁上看到它的各种符号。第一届北京同性恋文化节在2005年12月14日被取缔。同性恋电影的出场还是以“同性恋”主动或者被动的作噱头……关于同性恋的电影已经有几部了,《东宫西宫》,《霸王别姬》,《春光乍泄》,《蓝宇》,《蝴蝶》……电影人开始用影像向人们解释同性恋不过是一种发生在同性间的恋情,电影毕竟只是电影。接受电影并不代表接受了同性之间的感情,电影包涵的东西太多,容易使人思绪转移或者麻痹的东西也太多。

很少有说《断背山》不好的。美国的主流媒体也不说。因为如果哪个媒体说《断背山》的“坏话”,这种言论往往会被舆论认为是反对同性恋,是性歧视,还会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在这个极力标榜民主也在努力在这种标榜努力的国度,“性”的自由和权利已经和政治权利挂钩。在金西的《男性性行为》中有这样一组数字,“所有的男性,从青春期到老年的单身和已婚的人中性发泄的24%是独自进行的,69.4%是出自异性恋,所有性高潮的6.3%是出自于同性恋接触,不到3%的性发泄是与动物联系在一起的。”同性的性行为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成为社会性生活的主流,但是这种取向有其生理和心理的根,是没办法去处的。

 影片中同性恋产生的环境很独特。一个相当幽闭的山谷,只有两个大男人。当外界没有提供常态的“性”给他们,他们必须在这个地方为了其他的物质需求回避了常态的性时,变态的性的产生显得很自然。起初也许是友情,但友情和爱情有多远呢?当年迈的恩尼斯在断臂山泪眼朦胧时,任何人的心里都不会平静。一种时间和空间都泯灭更改不了的东西弥漫于我们心间,当然这是爱。同性异性无所谓。如此纯真的爱,起源是一段那么真诚的感情,没有谎言,没有交易,真实的如同发生在你我身边。异性恋恐怕都不会有这么纯粹的。世俗已经让异性之爱更加世俗。但是这种纯粹不合时宜的,同样取向的人只能在同样取向的人身上找到寄托,寻找的过程和寻找的结果也许都会很孤单。

断背山》的故事发生在西部。在电影中,那么一直都是粗狂,暴力,野性的。李安重新用东方人特有的柔情诠释了这个故事。但是,平静的背后,焦躁,挣扎,对抗一直都没停息过。与老板的对抗,与妻子的对抗,与家庭的对抗,与同性朋友的对抗……一刻都没有停息。当然,这并不是同性恋特有的对抗方式。异性恋中也有。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断背山》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这种爱是在狭缝中生长的伤花,不屈服却无力反抗。我是个异性恋,当我为《断背山》震撼时,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原因。或许,我也想到了我成长路上的几个好兄弟。

断背山》挟着若干奖杯来了,当然,它携带的还有比奖杯更沉重的东西。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