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好死不如赖活着》黑暗中的一脉光

2006-3-5 12:15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何小溪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这一夜来得很早。如往日一样,我慵懒的倚在沙发里,晚餐已令我困倦。他说,咱俩看个纪录片吧,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听说这部片子已经很久了,此时当它缓缓的打开画面,我才发现,在它貌似平静的镜头中深掩着来自于作者内心的颤栗。它所揭示的是一种直指人心的真相与毫不含糊的真实;它是勇敢而又正义的拍摄者对于爱、对于生和死的逼视。


d
拍摄从始至终顺应着大自然的生息,与之对应的是万物的生与死。拍摄者从春分时节走进河南上蔡文楼村,那树上抽出了片片叶芽,绿绿的,甚是美丽,而马深义一家人却在这一片予以人希望的绿中苦苦残喘,已然渐渐失去了活力。艾滋病令全世界陷入无尽的恐慌,更令这些瀛弱无助的个体生命饱尝炼狱之痛。雷妹,一个不懂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的乡妹子,一个正哺育婴儿的母亲,已一息尚存。看着两只瘦弱不堪的手指于空中拼命的抓狂,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嚎啕,丈夫无可奈何而又绝望的脸,懵懂无知坐在冰凉的地上那脏兮兮的小脸蛋儿上淌着鼻涕的三个孩子,谁都会为之动容。当死亡机遇觊觎你身旁无辜的生命,一步步相逼之时,谁能不为之心碎呢?



夏至,据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中解:“阳极之至,阴气始生”。马深义家的院落中树叶透着亮儿,但雷妹的病情却愈加严重,看不到一丝好转的希望。跟随镜头,我们可以看出,拍摄者陈为军始终心怀凝重的敬畏,并对这一家人深感无限的怜悯,但他坚定而又沉着的镜头绝不仅仅是在讲述普通人的不幸,而且也是在以最残酷的方式向苟活者不断的逼问,那是发自于内心的咆哮:什么是死亡?是谁带来死亡?行将死去的人在弥留之际究竟还能够向世界印证些什么?



秋收了,庭院中成堆的玉米粒跳跃着耀眼的金黄。孩子们嬉笑吵闹着坐在秋天的果实上,姐姐恶作剧似的将弟弟的小屁股埋在玉米粒中,脸上透出的是怜爱与疼惜。此处拍摄者有意以十分热烈的金黄与桔黄来渲染灿烂的景象,也许此时此刻绽放出的美才是最凄凉的,谁才能挽留住生命与生活中最美的段落呢?当一大片喜人的金黄在我眼中亮晶晶的铺开,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可以预见的是,最美而又最绚烂的一刻于无力的挽留间终于就要幻灭了。



秋之冰霜踏着急急的小碎步,顷刻间便摘光了满树的叶子。雷妹辞别了人世,依然没有瞑目。马深义给我的印象极深,这样一个始终持以平和心态不放弃责任与爱的人,以最为质朴含蓄的深情写下了坚毅的“男人”二个字。


<%o
大雪已至,天下满是洁白。雷妹的坟前,马深义悲戚不已,却静默着。萧簌的屋脊,孤单守候的枯枝,远处雪地里留下的深浅不一的痕迹,苍莽间浑然一体的天与地,都在替他哭泣。



此后,院子中的日子依旧。春天是一年之中新的开始。也许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吧,又将是一如既往的担忧和恐惧?是艰难的日子里为时不长的厮守? &


]FQob
平生第一次咫尺面对生命的转瞬即逝,我不禁为之颤抖。我紧紧握住他的手,却没有任何语言。我想此刻他会与我一样,在内心交织着悲痛。当黄土掩埋了尸体,又能用什么来掩埋灵魂?生死已殊途,我们已经不能为逝去的人做什么了,可是为那些活着的,和深陷绝境的人,我们是否该做些什么?当雨水失去了可以灌溉的土壤,义士失去了自由驰骋的疆场,还有何快乐而言呢?



当此片的作者将真实的一幕幕展示天下,他这样说:“如果我们不去拍,这些人就会默默无闻地死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没有人会知道他们、帮助他们。我们把它报道出来,假如人类再遇到类似灾难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N:
我们常常怀有这样的疑问,真挚的想法是否可以救赎整个世界?为痛者所发出的呼喊会不会是空谷回音呢?但毕竟值得欣慰的是,在黑暗中那一脉光虽然微弱,却在向人们的良知发出亘古的召唤!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