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慕尼黑惨案》生的惶恐和死的解脱

2006-3-5 12:15  来源:新影响论坛 作者: kavkalu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五人小组成为了以色列政府对于阿拉伯人私刑的实行者,他们实施着国家不会承认的使命。
阿夫纳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本片成为一个象征,它将触动两方的心灵,就像斯皮尔博格在《辛德勒的名单》里出现过的那个小女孩他们给成人世界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对于以色列作为犹太人的导演必定有着情感,可是,他同样怀着对于阿拉伯世界的同情,导演希望以孩子的比对唤起成人世界的良知,可惜,成人世界早已没有了理性。
对于自己孩子的牵挂和想爱人在一起的心境和刚刚被谋杀的巴解领导人的孩子放在一起成为对应段落,你会理解导演的苦心。人类的所有法则都有说法,说法是逃避罪责和开脱自己最好的方法。
人性是片子里重要的部分,在旅馆炸弹的章节里,导演以美景的感叹、以色列恋人阳台的拥吻和此后的激烈爆炸对照,对于无辜者而言又有谁承担责任,同样,在贝鲁特定点清除一人的行动最终变成了对于阿拉伯人的无情屠杀,这些女人难道也是恐怖分子,潘多拉盒子打开以后,唯一的结果和血光有关。
正义的背面是什么?导演没有正面回答,可是,他在电影里设置了这样的一场戏,阿夫纳和情报贩子路易家族的交往,通过路易斯家吃饭前虔诚的祈祷,其父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叙述,所有的冲突都在斯皮尔博格不经意中表述出来,他俯视着20世纪所有的种族冲突。
为了一个族群活着,我们是否真的可以俯视另一个族群的孩子?父亲,路易的父亲,阿夫纳也是父亲,巴解负责人同样是父亲,在20世纪的世界我们为了什么而杀戮
斯皮尔博格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对话,阿里和阿夫纳的交流更像是导演政治观念的表述,在文化(文字、语言)没有消亡之前你无法征服一个族群或者民族,这是许多有着民族问题的国家都端着的定时炸弹。家园,对于一个有家的人而言并不代表什么,然而,家园对于流离失所或者受着外族侵入的的族群而言就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精神凝聚力。那么,祖国到底是谁的祖国,人民为了谁而战?!
于是,前赴后继,于是,在信仰和蛊惑里成为牺牲。唯一开心的只有军火商以及他们背后的正义政府。
所有的棋局都可以预设,但是,谁也无法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失控的全部含义就是命运。
生命如此脆弱,从出生那刻起就不再属于自己,我们归属于的那个族群和国家已经在我们的未来写下了他们规定的东西。
死亡,在特工的心里只是任务,这是国家的赋予,阿夫纳听到女儿声音的哭泣属于私人情感在暗夜不由自主的流露,而特工,无论是CIA、KGB还是摩萨德的特工,他们不再属于自己。
从这点到那点,杀和被杀同样的棋局。
卡尔的死,给这个小组敲响了丧钟,在国家建构的谋杀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就是宿命,谁开始动手并不是话题它只是说明了在特工翻转的硬币上两面都是死亡。
当五人小组里的炸弹专家罗伯特对这种杀戮的本身产生了怀疑,而这样的怀疑同样来自导演,在历史的深处和近处,我们看到过犹太人太多的血,难道现在到了阿拉伯血流成河的一天吗?
罗伯特的不幸是他醒悟太晚,而绝大多数政府正是利用了青年的单纯和狂热让青春成为祭坛,不惑之年的我非常明白60年代以来欧洲反战的意义,去看看甘地吧,去看看这个矮小的亚洲人吧。
世界不应该是美国人的游戏。
他们一个个将消失,他们是许多死亡链上的一节,承前启后,在死亡的世界魔窟里扮演一个赴死的形象。
北美中文博客上有篇文字谈到了20世纪这种无休止杀戮和经济学博弈理论的关系,恐惧和先发制人的心情让死神的手枪总是走火,这是人类的宿命。
面对同伴的死亡阿夫纳陷入了焦虑和惊惶中,导演将这种恐惧和他们以前实行的清除进行比较,只要你成为其中一环,你就永远在没有了离开的机会,无论成败你的内心不再安宁。而橱窗里奢华的厨房家具于你又有何用?!
我非常欣赏斯皮尔博格的结局,在你还能目睹的纽约世贸大楼冷峻的影调里导演连接了历史。
没有人声,没有,只有哀弦悲鸣。
谁负责死亡,是你吗?!

本片是虚构的,但它却是真实的,它的真实在于历史就是这样的悲剧性。

【附录一:来源豆瓣,《阿七:复仇的黑洞 》】
当年慕尼黑事件中被杀害的运动员里有一个名叫Moshe Weinberg的运动员,他被杀害的时候他的孩子只有一个月大。他的孩子Guri Weinburg在影片中饰演了自己的父亲

【附录:影片资料】
慕尼黑惨案(Munich)》美国2005
导演:史蒂文

相关链接: 成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