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之旅》平而不凡 哀而不怨
看过《
作为新晋文艺片导演,章家瑞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女性代言,俨然已经成为独树一帜的女性片作者。像婼玛憧憬大山外面的世界,凤美挑战传统婚俗,都可见章家瑞对塑造独立女性的执迷。而到了《
同为张静初主演的影片,《
影片中春芬与刘奋斗的相恋,象征青春的冲动、激情的脆弱与背叛,对应她与老崔在一起生活的平淡、安然与相濡以沫。这部电影并不盲目颂扬那种炽烈的不顾一切的肉欲爱情,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赞扬老崔的责任感与默默守护,虽然他所能给予春芬的,只是无性之爱。在这里,章家瑞既表明了对基于肉欲的爱情的不信任,也探讨了作为男人的尊严问题。在风雨飘摇的“文革”时期,受到批判的刘奋斗转而就否认、出卖了他与春芬的纯洁关系;而老崔对待爱情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矢志不渝。一个怯懦善变,一个原则坚定,两相比较之下,虽然老崔没有性能力,却比刘奋斗更为“精神正常”,他显然是编导认可并施与了同情的对象。
不过刘奋斗始终是春芬心底的隐痛,尤其当多年以后他心怀愧疚地频频来信,企图找回当初的爱恋,他更成为春芬无法直面不可公开的最柔软部分,暗示每个平静生活背后都有被遗落却又没有被遗忘的向往。然而春芬始终对老崔不离不弃,后来老崔变成植物人,春芬更是任劳任怨地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等到她孤寂衰老,青春不在,也是一人独饮那份岁月沧桑,回首曾经的美丽与哀愁,淡然一笑,无怨无悔。
我最佩服章家瑞的是,他睿智而不失残酷地揭示出生活与梦想之间的落差,真正落实到平凡人生的基本层面,不但拍出时光流逝的无力哀感,更拍出中国女性与生活的抗争及和解,达到了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境界。影片中的人物有着最平常的七情六欲,却又谨守着传统道德和社会规则,他们就是最平凡普通的人生缩影,没有丰功伟绩,不会惊世骇俗,只在年华的老去中和真实的欲望以及平淡的生活细节做斗争。一切不过是貌似不动声色的琐碎平庸的人生,却传达出静水流深般的无言悲怆,这就是真挚自然的力量,超越一切戏剧化夸张的风起云涌。
章家瑞直言此片是“献给父辈”的,事实上也的确生动刻画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处境与心境变迁。像老崔是60年代的全国劳模,当时人人都争着与他握手,以分享那份间接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光荣。而身为售票员的春芬,也为在“向阳号”上工作感到无比自豪而神圣,为每一个乘客服务都是那样的热情、周到。随着历史的演进,进入90年代后,跟春芬一起出车的小英子,不但工作消极,态度冷漠,还穿超短裙上班,甚至跟男人在车上偷情,这都是春芬反感的做法,折射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断裂。后来作为一个时代光荣象征的“向阳号纪念馆”也被拆掉,“向阳号”实际上寄托了春芬对青春岁月及对老崔的怀念,它的被弃无疑是上代人梦想失落的表征。而心有不甘的春芬在废铁站把它修好,然后开出来,却不料中途熄火,被拥挤的人流和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围住,尴尬窘迫得无法呼吸,这个景象有力地彰显了春芬被时代遗弃的孤独落寞。影片最后春芬坐在大巴上,幻想着“向阳号”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路欢歌地行驶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上,这个浪漫化处理既是人物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与怀想,同时也蕴涵了章家瑞希望上一代的记忆应该得到延续的寄寓。
从映像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影片前半段多次让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充斥镜头,也偏爱那片漫天飞白的梨树林。而到了后半段这些诗意抒情的画面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老年的春芬颤巍巍地踽踽独行于俗世洪流。从青春到衰老,从灿烂到寂静,春芬的芳香之旅行将走到尽头,前方却是一条寂寞荒凉之路,令人不由感慨光阴荏苒,岁月无情。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