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死亡比上帝更接近《意乱情迷》

2006-2-27 21:55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湖边的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从第一个镜头中就让观众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部希区柯克式的心理惊悚片:一个男人隐藏在黑暗中在偷窥一个年轻女子的日常生活。夏布罗尔早在进入《电影手册》前就与侯麦合作撰写了《希区柯克研究》,可以说他对其电影元素了如指掌。《意乱情迷》也许不如他的代表作《表兄弟》、《女鹿》那样广为人知,但同样表现了他显著的电影风格:中产阶级题材、精确的场面调度、精密的叙事结构还有对悬疑惊悚片的改良甚至颠覆。

影片似乎是对希区柯克的经典名作《精神病患者》的反驳,在《》片中男主角由于强烈的恋母情结导致人格分裂、精神错乱,最终成为连环杀人的罪犯。在本片中罗伯特也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他的周围前后有四人意外死亡,所有怀疑的矛头都指向他。从整部影片来看,他并未对周围的人造成任何伤害,他唯一可以为人诟病的可能就是片头的偷窥,意外的是他窥视的女孩尤丽特狂热地爱上了他,他却婉拒了她的爱意。这引起她未婚夫帕特里克的不满,经常寻衅闹事,随后又神秘失踪,罗伯特似乎理所当然被视作重要嫌疑犯,尤丽特陷入爱的困境无法自拔,同时无法承受周围的压力(她也认为是罗伯特杀了他的未婚夫)而自杀了,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人对他都充满了敌意。帕特里克其实是跑到巴黎,在罗伯特前妻范洛丽姬的帮助下躲藏起来陷害罗伯特。维希警方还有罗伯特所在公司通过正是她来了解罗伯特,在她的描绘下罗伯特成为一个脾气急躁、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尤丽特死后,帕特里克对罗伯特展开疯狂报复,结果累及无辜,也让罗伯特身处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最后帕特里克与范洛丽姬结伴来到他的居所,双双意外毙命,眼看着罗伯特再一次不可幸免地陷入百口莫辩的困境。

影片从开始营造的惊悚氛围便成功地将罗伯特推到了极其不利的境地,比如尤丽特发觉窗外有异常动静,帕特里克端着利斧到屋外巡视,结果一无所获,镜头从他的渐远的身影上慢慢往后移,落到草地上的烟蒂,向观众发出危险的信号。然而随着剧情的渐渐深入,才发现罗伯特竟是一位温文尔雅与世无争的谦谦君子。夏布罗尔熟练地运用了希区柯克式的表现技巧,同时又在随后的情节中颠覆了观众由此形成的心理期待,而这正是希区柯克最惯常的叙事手段。从中可以看出,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干将们个个都崇拜希区柯克,真正深得其电影三昧的只有夏布罗尔。另外,从这一小段落中也向观众展示了帕特里克的性格特征:遇事冲动易怒,具有暴力倾向,为他后来一系列轻率而疯狂的行为埋入伏笔。

夏布罗尔公认是新浪潮中电影技术运用最老练到位的导演,他的电影都深深烙上强烈的个人风格。尤其他的长镜头运用,在同一空间中除非是对话的需要,他极少对画面进行强制的切换,一般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就交代了人物的空间位置与运动轨迹,场面调度的精确与老到位令人赞叹。象罗伯特与尤丽特初识,她出屋焚烧杂物,望着火堆沉思,镜头向后拉,看到他从黑暗中走出,两人隔着火堆交谈,然后绕过火堆两人站到一起,最后一起进屋,一个镜头将尤丽特最初的疑虑随即的释然,最后欣然邀请他进屋做客就表现出来。在两人之间熊熊燃烧的火焰也暗示了尤丽特随后对他产生的炽热情感。还有尤丽特自杀的第二天清晨,她的女友苏希如约来探视,从她在巷口停了电动车,一路走来,敲门,高声呼喊,无人应答后绕到屋后,镜头刻意保持一定的间距,在她从屋后消失后,缓缓上升后移,最后降落到躺在草丝间尤丽特的尸体上。不动声色的镜头运用似乎没有任何情感的流露,其实细细品味,还是可以读出其中隐含着苦涩的悲剧色彩。

影片一如既往地表现中产阶级生活,如罗伯特是一名绘图师,业余时为书籍创作插图。他们平静的生活通过紧张的关系爆发疯狂与暴力的行为,而美好的情感带来的往往是毁灭。从片中还可以看出夏布洛尔设立的种种对比,职业、性别、性格、居住环境等等。其中最主要是罗伯特的谦和文雅与周围人的咄咄逼人:范洛丽姬的惹事生非、帕特里克的轻率冲动、探长的自以为是、尤丽特的一厢情愿、尤丽特的女友们还有邻居们的胡乱猜疑与舆论谴责……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性格温和与世无争的人被一群思想行为愚蠢而疯狂的人包围着,他与人为善的一切努力到最后全部落空,那些狂乱行为造成的后果无一例外地全都想当然地算在他的身上,他落入一个始终无法挣脱的怪圈之中。还有就是尤丽特与范洛丽姬的对比,罗伯特现任女友(尽管罗伯特不承认,但剧中所有人都认为她是他的女友)与前妻的对比,尤丽特单纯率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思考抽象的概念,比如死亡,她一直畏惧死亡,她向罗伯特讲述童年关于死亡的一段往事(罗伯特却告诉她,上帝遥远而冰冷,死亡更接近人类),还有在遗书更是特别提到罗伯特的到来象征着死亡。范洛丽姬古怪世故,充满了世俗的欲望,在离婚之后还要求罗伯特支付一半账单,趁着情人外出的短暂时间试图与罗伯特寻欢作乐,还故意挑起帕特里克对罗伯特的仇视,最后莫明其妙地死于非命。两人的对比也可以视作小城镇维希与大都市巴黎的对比。

影片原名《猫头鹰之嗥》,片中多处在深夜传来猫头鹰凄惨的嗥叫声,给影片带来一种不祥的预兆与紧张的气氛。在罗伯特家中多次出现凶恶的鹰鹫头像也起到相似的作用。还有在罗伯特故意夸张的闪回中,当他将猎枪的枪筒对准熟睡中范洛丽姬的脸上时,手指按着扳机的影子却落在墙上,惊悚的光影处理也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最出色的是影片结尾,当帕特里克与范洛丽姬在罗伯特家里意外丧命后,他打电话求救,电话按键上留下一个个血污,最后他将满是血污的手慢慢伸向帕特里克落在地上的利刃,口里却在告诫自己:不要去碰它!不要去碰它!影片就在他的手将要触到刀柄的一刹那戛然而止,我喜欢这样的结局。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Ryu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